酒泉地区体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4018
颗粒名称: 酒泉地区体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分类号: G812.7
页数: 9
页码: 93-101
摘要: 本文回顾了酒泉地区从20年代至40年代,到建国初期、1963-1978年、1992年期间,在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运动状况、体育成就等。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体育事业

内容

酒泉地区体育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梁元春
  酒泉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人 民群众素有习武之风。民国初期,酒泉先后有民间 武术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练。酒泉县曾有赵天 文、杨汉青等十几人,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提倡下,自发组织国术馆,进行练武活动,因经费无来源,一 年多便散伙了。20年代至40年代,敦煌县练武较有 名气的有徐洪、陈乔山、叶多福、马石匠等人。玉 门油矿40年代中期曾组织过工人护矿队,其中有不 少人平时练武,代表人物有马世昌、秦福堂、李发 录等人。他们中间有的在1945年4月5日,参加了 炼油厂工人反饥饿反压迫斗争,是玉门油矿有名的 “四五"事件的带头人。30年代后期,西方的竞技体 育田径、体操、球类等在国立肃州师范、河西中学、 酒泉师范学校和当地部队中开展。各校除平日经常 开展友谊比赛外,每年“双十节''都参加酒泉县组 织的体育运动会,竞赛激烈,成绩显著,为酒泉体 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留下了历史记载。1947年10月, 酒泉三校(河西中学、肃州师范、酒泉师范)学生组成体育代表队,代表酒泉专区(当时称第七区)赴 兰州参加了甘肃省大中学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 有球类和田径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还曾 举办过少数民族(主要是哈萨克、蒙古族)赛马、叼 羊等比赛活动。
  1949年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人民健康, 提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使体育运动 蓬勃发展起来。
  建国初期,酒泉专员公署三科(文教科)设有 专职体育干部,负责全区体育工作。酒泉中学每年 春、秋两季都举行规模较大的运动会,同时有教工 队、地区公安大队、专署机关篮球队,经常在原公 安处门前(今酒泉市政府前院)球场比赛,过往群 众围观者甚多,在社会上留下了很深的影响。1952 年,为迎接甘肃省第一届运动会,在酒泉举行了第 一届全区职工体育运动大会,选拔组建了参加省第 一届运动会篮球、排球、田径三个项目的代表队,运 动员36人。同时在酒泉县城东教场修建了田径场, 铺设了两个沥青篮球场,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创造 了条件,当时酒泉中学、酒泉师范以及驻酒部队、机 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的体育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布劳卫制 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在全区各中小学开展了以劳卫制的合格率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标准,使学校体 育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5年又有大批上海、 天津知识青年来到甘肃,支援河西建设,其中大部份同志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把内地开展体育活动的 经验带到酒泉地区,尤其是篮球、足球、乒乓球活 动开展十分活跃。1958年,玉门市和酒泉市(含金 塔、嘉峪关),作为省辖市直接组队参加了甘肃省第 二届运动会,玉门市获得14项第一、11项第二、7 项第三的好成绩。酒泉地区所属其它县、市参加了 张掖专区17县市的选拔后,组成代表队参加了省二 届运动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63年,国务院决定恢复酒泉专区,并相应成立了专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专署文教局合署办公。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体育活动也不断得到恢复和 发展。在群众体育活动方面,强调从生产、生活水 平出发,坚持需要与可能和业余、自愿、小型、多 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积极地有步骤 地开展。在这期间职工体育活动出现了新局面,尤 其是节、假日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十分活跃,加之酒 泉地区境内有四0四厂、玉门石油管理局、敦煌石 油运输公司、国防科委8120部队、酒泉钢铁公司、 农建十一师等大型企业和野战部队的影响,群众体 育活动有一定的进展,并有一支水平较高的业余代表队。1964年,酒泉专区参加甘肃省第三届运动会, 获得3项第一、7项第二、5项第三、4项第四、4项 第五的好成绩。同年成立了酒泉专区国防体育俱乐 部,开展航空模型、射击和无线电测向等军事体育 活动。
  1968年,林彪、“四人帮"编造了一个71号命 令(因为是5月12日发的,所以又叫《五·一二命 令》),全盘否定建国十七年来体育战线的成绩,下 令对全国体育系统实行军事管制。就这样把全区本 来就不健全的体育机构撤消,所有原专署体委的财 产全部上交酒泉军分区教导队,唯一的一名体育专 职干部送到了 “五七”干校。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就 连节假日的体育活动也被取消,学校体育也受到严 重冲击,小学由于一缺体育教师,二缺体育器材,体 育课往往成了 “放羊”式教学。当时的酒泉县城关 学区10所小学,没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没有一个 象样的体育场地。一些中学由于受到当时“教育革 命"的影响,把学校体育课改为军事课,有的学校 成了劳动课,用训练队形排列、刺杀射击、摸爬滚 打和劳动代替了体育课,体育场被侵占,因此使全 区体育事业受到很大损失,致使在1978年全省第五 届运动会上,只有自行车获得两个银牌,男子篮球 取得决赛权,田径、射击个别单项取得较好名次,其它团体成绩都很一般,这是我区历届参加全省运动 会成绩最差的一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给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全区七 县、市和玉门石油管理局、酒泉农垦公司都建立健 全了体育组织机构。1981年后,相继成立了中华全 国体育总会甘肃省酒泉地区分会和田径、篮球、足 球、武术、门球及老年人、残疾人、农民等8个体 育协会,还成立了地区“前卫”、“银鹰"、"邮电"、 “水电”、“商业”和“酒泉糖厂”等6个行业体协。 七个县、市建立的各类体育协会已达38个,全区共 有各级体协会员100。多人。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的人数达到261,00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1.5%。体 育专业队伍不断壮大,截止1992年底,全区共有专 职体育干部和教练员119人,有专职体育教师153 人。先后开办了敦煌、安西、玉门、金塔、酒泉五 所业余体校(班),在校训练学生181人。酒泉地区 体育运动学校1985年已被省上批准为中专体校,在 校学生180多人,其中中专班140多人,预备班40 人。几年来先后向省体校、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近 100名,为各级培训体育骨干150多名。有四个队、 90名运动员先后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比赛,有3 人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比赛。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张忠录、李彦新、张淑贞分别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 获得自行车男子1。。公里团体赛冠军和第十一届亚 运会男子1000米皮划艇金牌和女子公路自行车 70. 03公里银牌,为国争了光,为全区人民争得了荣 誉,开创了亚运大旗下有酒泉运动员的历史。地区 54项纪录全部被刷新,有18人打破省纪录。田径、 篮球、足球、女排、自行车、射击等项目的12个代 表队夺取过全省冠亚军。有4人达到运动健将,6人 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132人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 232人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批准晋升国家级裁判 员3人,一级裁判员26人,二级裁判员317人,三 级裁判员340人。修建了各种体育活动设施,为开 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区有标准 田径场5个,小运动场67个,标准足球场15个,篮 球场863个(其中灯光球场39个,3500人以上座位 的灯光球场5个),排球场79个,体育教学楼一栋, 室内训练房二座。全区各级中小学全面实行了《国 家体育锻炼标准》,580所中小学中有577所实施 “达标”,达标率为99.5 %。全区82,940名适龄学生 中,有78,298人“达标”,达标率95.03 %。在全省评 比中,我区以双率194.3分的总成绩名列全省第一, 荣获全省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地区。截 止1992年底,七个县、市先后全部被命名为“达标”先进县、市,受到省体委、省教委的表彰奖励。 各学校坚持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和每年两次运 动会的制度,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 间。全区10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7所课余训练重 点小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发挥传统项 目优势,加强业余训练,积极向各级体校输送体育 后备人才,提高了代表队的训练水平。
  现在职工体育活动也蓬勃发展,社会办体育事 业蔚然成风。地区工会、团委、妇联、教委和酒泉 市、敦煌市相继举办了 “兴酒杯”、“振兴杯”、“夜 光杯”、“丰收杯"、“敦煌杯”、“健康杯"和“三 八"女子篮、排、足球竞赛活动|据统计,仅1992 年全区就有675个厂矿、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各种体 育活动,参加人数达93,617人次。
  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体育活动也有了发展。全 区72个乡、镇都建立了文化站,利用节、假日开展 各种体育活动。仅1992年为迎接第二届全国农民运 动会的举行,有62个乡、镇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占 全区乡、镇总数的86%, 503个行政村中,有462 个开展了活动,占行政村总数的89 %,竞赛活动次 数达904次,有149,778人次参加,占全区农村总人 口的28.15%,投入活动经费达87000余元。敦煌、 玉门被评为全省农村体育先进县、市。有43个乡、镇先后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占全区乡、镇 总数的60 %,酒泉地区被评为全省农村体育先进地 区,受到省体委、省农委和省农民体育协会的表彰 奖励。玉门市花海乡还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农村 体育经验交流会,并被评为全国百万农民健身活动 先进单位。敦煌市转渠口乡女子篮球队、安西县南 岔乡男子篮球队代表甘肃省参加了全国农民“丰收杯"篮球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肃北、阿克塞两 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每年利用水草丰美、牲畜膘肥的 夏秋季节,举行蒙古族、哈萨克族喜闻乐见的赛马、 摔跤、射击、姑娘追、叼羊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同 时还出现了牧民个人办民族运动会和家庭运动会的 动人情景。阿克塞县建设乡牧民道旦、和平乡牧民 调料根,分别筹集资金14,000元和40,000元举办家 庭运动会,邀请了新疆伊犁、阿勒泰、巴里坤、清 河县及本县七八百名来宾参加,进行了赛马、摔跤、 叼羊、姑娘追和民歌对唱等活动。这一动人事例在 《甘肃体育报》、《中国体育报》刊登后,引起很大反 响。此后建设乡牧民哈依仁巴义、土尔森巴义和团 结乡牧民解界汗等利用“肉孜节"、“库尔邦节”、 “祭日节"都举行过类似活动。
  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 的提高,仅1992年,全区举办县以上运动会67次,运动员达23,795人次(其中地区级运动会7项9次, 运动员1715人次),乡镇举办运动会168次,参加 运动员97,484人次,各行业、产业系统举办运动会 50次,参加运动员71,787人次。体育系统举办赞助 性比赛10次,接受社会赞助32,900元。举办各种训 练班11次,培训各类体育业务人员435人,其中体 育教师141人次,体育干部59人次,裁判员212人, 教练员23人。组队参加全国比赛3项3次,参加全 省比赛6项9次,共夺得奖牌41枚,其中金牌13 枚,银牌9枚,铜牌19枚。尤其是“酒泉杯”全国 甲级女子篮球邀请赛在全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 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也为宣传酒泉、扩大酒泉声 誉、交流商品信息,为全区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 用。
  (梁元春,原任酒泉地区体委副主任,1994年调甘肃省体委工作,于1996年去逝。本文为他在1993年3月供稿。)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梁元春
责任者
梁元春
相关人物
赵天文
相关人物
杨汉青
相关人物
徐洪
相关人物
陈乔山
相关人物
叶多福
相关人物
马石匠
相关人物
马世昌
相关人物
秦福堂
相关人物
李发录
相关人物
林彪
相关人物
张忠录
相关人物
李彦新
相关人物
张淑贞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河西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酒泉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敦煌县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
玉门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