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兰获世界妇女最高基金会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990
颗粒名称: 方秀兰获世界妇女最高基金会奖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57-62
摘要: 酒泉市银达乡银达村十一组农民方秀兰,在世界妇女基金会于1997年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之际,在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获得殊荣。世界各地33位获奖人中,中国有4位妇女获得此奖。 基金会奖给方秀兰奖章1枚,奖金500美元。1992年,方秀兰光荣地当选为甘肃 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1990年以来,被省、 地、市妇联树为“双学双比”女能人,1997年被省 妇联树为“三八”红旗手。她的家庭也被省妇联树 为“五好文明家庭"。1997年被世界妇女最高基金会 授予“农村妇女生活创造奖"。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方秀兰

内容

方秀兰获世界妇女最高基金会奖
  李晓云
  酒泉市银达乡银达村十一组农民方秀兰,在世界妇女基金会于1997年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之际,在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获得殊荣。世界各地33位获奖人中,中国有4位妇女获得此奖。
  基金会奖给方秀兰奖章1枚,奖金500美元。
  世界妇女最高基金会是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创始人埃利普拉德凡得于1997年8月25日给方秀兰的信中说:“方秀兰女士,我们非常高兴地授予你世界妇女最高基金会的‘农村妇女生活创造奖’。你是今年来自世界各地的33位获奖人之一,是从100名候选人中选出来的。
  “我们希望这500美金将鼓励你在工作中继续创造,发展对农村妇女和儿童有利的项目。这个特殊的奖章表明你得到了承认。我们对你,你们全家和你所在的社区表示良好的祝愿。“以基金会的名义,我们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希望在你的国家为愿给你和与你一起工作的人带来和平和欢乐!”
  方秀兰获此奖是通过各级妇女组织推荐被选中的。此次授奖本人没有亲自参加,是通过妇联组织逐级转递来的。
  方秀兰,生于1954年,是酒泉市银达乡银达村十一组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全家5口人,上有80多岁的婆婆,下有两个儿子,丈夫朱文林担任村委会主任。从1986年开始发展家庭规模养殖,经过10年的艰辛,目前,鸡场发展到固定资产达300多万元,年创产值200万元,纯利润1()万元,家里盖起了两层住宅楼,坐上了小汽车,率先进入小康行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方秀兰家依靠农机加工和电焊维修,在本乡办起了农机加工修理部,她不顾自己是个妇女,和丈夫一起敲敲打打,焊接修理,一干就是4年。通过辛勤的劳动,她家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吃的,有穿的,花钱不用愁,还购了录音机等家用电器。按理她可以享清福了,但她没有坐享其成,而是放眼世界。她看到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市场所需肉蛋禽供不应求。根据这一实际,她产生 了办养鸡场的念头,就说服丈夫放弃了经营4年的农机加工修理部,自筹资金18万元,建起了占地1300平方米的养鸡场,修筑孵化室5间,自制鸡笼 36组,开始了养鸡生涯。
  万事开头难。起初,由于缺乏科学喂养技术,管 理跟不上,雏鸡成活率低。一年下来,鸡场不仅没 有经济效益,还欠了1万多元外债。眼前的困难并 没有动摇她养鸡致富的决心。于是,她鼓起勇气进 行第二次小鸡孵化,整天泡在鸡舍里,查阅有关资 料,逐个检查刚出壳的小鸡,采取必要的预防接种 措施,进行科学喂养,忙得顾不上回家,吃在鸡舍, 睡在鸡舍。功夫不负有心人,1500只雏鸡成活率达 92%,这更加坚定了她发展规模养鸡的决心和信 心。在此后的几年里,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摸索, 不仅掌握了鸡的孵化、育雏、饲养、疾病防治等一 系列科学喂养管理技术,而且学会了鸡粪喂猪,猪 粪养鱼的生态循环饲养方法。随着鸡成活率的提高, 鸡饲养量的增加,养鸡场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到1990年,鸡的饲养量由1986年的1500只增加到了1万只,还清了外债,用积累的资金修建了全市农村第一幢个人住宅楼,买来了摩托车。1994年,她承 包了队里的25亩果园,又投资将养鸡场扩建到 5000平方米,还增加了鸡舍、猪舍、鸭室。为了方 便生产经营,添置了一辆客货车,走上了以养鸡为 主,兼营养猪、养鸭、养鱼的规模养殖之路,形成了集养殖、种植、林果、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 经营体系。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在家庭劳力十分紧 张的情况下,她服从乡政府的决定,支持丈夫到村 上工作。丈夫走了,两个孩子又要上学,她说服动 员参加高考的两个儿子放弃到名牌大学深造的机 会,报考了省牧畜学校。1993年儿子毕业后,没有 去参加国家统一分配,回家帮助搞养殖,使鸡场从 技术到管理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发展。1997年, 鸡场由1986年的1300平方米扩建到5000平方米, 鸡、猪的饲养量由1986年的1500只、100头分别增 加到35000只、180头,年孵化小鸡达50000只,日 产蛋量1000公斤以上,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年创 产值200万元,纯利润10万元。此时,她根据新疆 石油工人生活的需要,又投资25万元,在土哈油田 办起养鸡分场。现在她家有跑运销的大卡车两辆,搞 联系的小汽车一辆,鸡场的鸡蛋又远销哈密、敦煌、 玉门、嘉峪关、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处。
  经济的腾飞与党的富民政策是分不开的。为了 感谢党和政府,她决心和周围群众一起,不断发展 养鸡事业,壮大集体经济。1995年,她积极响应全 乡发展支柱产业的号召,经和乡、村两级商议,走 “公司加农户”的发展路子,采取乡村、农户入股的形式,成立了酒泉市天河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公 司共筹资金100万元,她自家投资49万元,开始了 生态养殖厂的筹建工作。丈夫担任天河公司经理,他 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公司。方秀兰在管理照顾好 自家鸡厂的同时,经常到公司给丈夫帮忙,无偿进 行技术指导。目前,天河生态养殖厂二期工程已全 部竣工投放使用,鸡的饲养量达到3万只,开垦鱼 池200亩,年内创利润15万元,成为银达乡支柱产业之一。
  方秀兰日子过富了,但她认为一家富不算富,大 家富才能共同致富奔小康。她利用自家的场地和掌 握的技术无偿举办科学养鸡培训班53场次,培训养 鸡专业人员423名。并应乡妇联聘请,经常义务为 全乡养殖专业户进行技术指导,对从事养殖业的人 员,除了传授技术,还帮资金进行扶贫。她免费为 全乡9个村的干部和银达村农户赠送小鸡2万只。 在她的带动和鼓励下,银达乡养殖业发展很快,1997 年全乡鸡的饲养量达37万只,养鸡大户发展到191 户,仅银达村户均养鸡不下138只,成为有名的养 鸡专业村。她发展规模养殖的经验还辐射到了邻近 乡镇。酒泉市果园乡中所沟村六组妇女张佰华,请 她当技术指导,投资19万元,建起了 1000平方米 的鸡场,每年饲养蛋鸡3500只,几年下来,总收入达20万元。在她的带动下,中所沟村也成了养鸡村。
  方秀兰的鸡场办起后,先后使用过100多人,其 中有10名残疾人。为了使她们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她先后拿出2000多元,给予扶持,教她们办场,坚 持长期技术指导,使她们走出困境。该乡拐坝村十 组男青年张军,银达村12组女青年李秀萍等困难 户,在方秀兰的帮助下先后摆脱困境走上富裕之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塔县中东乡一名女青年,因 家里生活困难,母亲信神信鬼,哥又不好好劳动种 地,连媳妇都娶不上。姑娘找到方秀兰,在她的鸡 场干了3年,在酒泉找了对象,成家后多次和婆婆 带着孩子来看望方秀兰,感谢的话语每次都不离口。
  几年来,方秀兰先后拿出5000多元,捐资助学, 帮助慰问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和乡敬老院的孤寡 老人,在节假日给他们送蛋、送肉、送钱,使他们 安度晚年生活。1992年,方秀兰光荣地当选为甘肃 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1990年以来,被省、 地、市妇联树为“双学双比”女能人,1997年被省 妇联树为“三八”红旗手。她的家庭也被省妇联树 为“五好文明家庭"。1997年被世界妇女最高基金会 授予“农村妇女生活创造奖"。
  (李晓云,酒泉市妇联主任。)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晓云
责任者
方秀兰
相关人物
李晓云
相关人物
埃利普拉德凡
相关人物
朱文林
相关人物
张佰华
相关人物
张军
相关人物
李秀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果园乡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中东乡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