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占鳌的一次偶然相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981
颗粒名称: 与周占鳌的一次偶然相遇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40-42
摘要: 周占鳌的故乡在酒泉市怀茂乡黑水沟村,他从小 在家乡放羊、务农。1955年,19岁的周占鳌去玉门 油矿参加了工作,这在周占鳌的一生中可以说是一 个重大转折。参加工作后。周占鳌就和“铁人”王 进喜工作生活在一起。1960年又一同去黑龙江参加 大庆油田的石油会战,在昔日的荒原上干出了一番 惊天动地的事业。周占鳌与王铁人一样,带领石油 工人头顶蓝天,脚踩荒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靠 “两论”(指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拿 下了大油田,使新中国脱掉了 “贫油国”的帽子。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周占鳌

内容

与周占鳌的一次偶然相遇
  李生彦
  1998年6月20日,在去北京的70次列车的卧 铺车厢里,有幸与同在酒泉火车站上车的前全国人 大常委会委员,大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周占 鳌相遇。起初并未注意,走了一段路偶然从周的箱 包上粘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号名签上得知 他叫周占鳌,于是攀谈起来。在两天两夜短暂的旅 途生活中,聆听了周老英雄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经 历,使笔者受益匪浅。
  周老的故乡在酒泉市怀茂乡黑水沟村,他从小 在家乡放羊、务农。1955年,19岁的周占鳌去玉门 油矿参加了工作,这在周占鳌的一生中可以说是一 个重大转折。参加工作后。周占鳌就和“铁人”王 进喜工作生活在一起。1960年又一同去黑龙江参加 大庆油田的石油会战,在昔日的荒原上干出了一番 惊天动地的事业。周占鳌与王铁人一样,带领石油 工人头顶蓝天,脚踩荒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靠 “两论”(指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拿 下了大油田,使新中国脱掉了 “贫油国”的帽子。由于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党和人民 也给予了他们崇高的荣誉,王铁人当选为党的九大 代表,周占鳌从1974年起连续当选6届全国人大代 表,其中5届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先后5次作为 人大代表团成员出访了瑞士、伊朗等二十多个国家。 周老回首这些往事时,饶有风趣地说:“我这一辈子 还是非常幸运的。连续当了 6届全国人大代表,5届 全国人大常委。陪了朱德、叶剑英、彭真、万里、乔 石5位委员长,还参加了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 议。"在今年春天刚刚开过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中央领导考虑到周老年事已高,让他从全国人大常 委的位子上退了下来。
  退位后的周老仍担任大庆市人大第一副主任, 并在大庆石油管理局和下属的公司兼任多项职务。 除了市人大正常的工作外,他还经常参加各种会议 和频繁的社会活动,又要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兼 管公司工作,依然非常忙碌。
  周老今年64岁,已逾花甲之年。身体微胖,鬓 发参白,但精神矍铄,性格开朗。从周老身上既能 看到我们党老一辈高级干部的气质和风彩,也处处 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本色。
  周老离开酒泉已经40多年了,操着略带酒泉口音的标准话,和家乡人谈起话来显得格外亲切,对养育了他的酒泉怀有难以割舍的深情厚谊。这次,他 携妻、子,千里迢迢回故乡省亲,没有惊动打扰地 方政府,吃住在乡下其胞弟周占奎家中。期间亲眼 目睹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感欣慰。令周老遗 憾的是这次没有吃到家乡的小米粥、黄米饭,说是 因糜谷产量低很少有人再种这种粮食。
  22日下午在北京西站分手时,周老送我三张印 有国徽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衔的名片,并表 示在有生之年再来故乡——酒泉,旧地重游。
  (李牛彦,酒泉市汽修厂干部。)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生彦
相关人物
周占鳌
相关人物
王铁人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叶剑英
相关人物
彭真
相关人物
万里
相关人物
乔 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大庆石油管理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怀茂乡
相关地名
黑龙江
相关地名
瑞士
相关地名
伊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