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970
颗粒名称: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回忆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1
页码:
18-28
摘要:
记述在酒泉参加志愿军的王世同,回忆1952年至1958年期间,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战斗的每一次战斗的情景,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和艰苦的生存环境,以及帮助朝鲜人民建设的场景。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志愿军
内容
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回忆
王世同
1949年9月25日,酒泉解放了,我怀着无比喜 悦的心情,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不久, 就是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 旗,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壮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 鲜的战争。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的共和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我所在的部队(第一野 战军一兵团三军九师)于1952年某日召开赴朝参战 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会后部队就离开酒泉,向兰州 进发。到兰州后部队进行短暂的休整训练,学习政 治时事。几天后,我们坐军用专列东进,每到开饭 时间,车站就有准备好的饭菜,送上站台。经过4天 3夜,我们到达吉林省的梅河口、通化。10月的天 气已经很冷了,部队全部进行了必要改装。从服装 的纽扣、帽徽,使用的毛巾、牙缸、饭碗、洗脸盆 等,到武器装备统统更换。凡有“八一"字样的军 用品一律换掉,就连毛巾上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字样也做了处理。干部使用的手枪,一律换成了 “五一”式,战士手中的汉阳造“七九"步枪、 “三八"大盖步枪、歪把子机枪等,一律换成半自动 步枪、冲锋枪、转盘机枪和捷克式机枪;枪榴弹换 成了小钢炮、手雷、爆破筒……鞋子换成了皮靴。同 时还学习了一些朝鲜日常生活用语。接着我们团又 进行了小的改编,我被编入了团后勤处担架运输连, 任务是直接为前沿阵地运送军用物资,返回时抬运 伤病员和烈士遗体。在入朝前的誓师大会上,部队 首长讲:我们部队总的任务是防止敌人的第二次仁 川登陆和支援上甘岭战役。为了保密,我们转了一 个大圈,北上吉林在集宁市过鸭绿江到达朝鲜的满 浦。为了确保军事机密,避开联合国检查组的检查, 我们是以运送军需物资的名义通过鸭绿江的。过江 到满浦火车站停车5分钟,接着又南下向阳德进发。 去阳德的路程并不远,但行军很不顺利,天上有敌 机盘旋侦察、轰炸、扫射,地面有敌特给敌机打信 号弹、照明弹,时有暴露目标的危险。因此只好白天停车在隧道里休息,夜里行进,本来只须十几个 小时的路程,却花了两天一夜。到阳德后,上级命 令急速离开车站,进行十几公里的急行军。当时我 只有18岁,除背包外,还背20多斤重的卫生急救 包和简易夹板,急行军中谁也不敢掉队。在宿营休 息时,我(卫生员)的任务是督促全连战士烫脚、挑泡,给生病的同志吃药打针。行军中山路冰雪很滑, 每人发了一付脚码子,绑在脚掌上,上山下山就安 全多了。遇有溪流小河都是趟水而过,裤子外面冻 的是冰块,里面也是湿淋淋的,那时气温已到零下 30多度。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没有一个人掉队, 更没有叫苦喊累的。宿营时在树林中,一块雨布四 角挂在树上当“帐篷当时朝鲜居民的房屋已被故 人轰炸得没有一间完整的,有的朝鲜老大爷、老妈 妈给我们打扫好了他们的“掘开式''房子让我们住,都被婉言谢绝。上级教育我们要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严格遵守朝鲜的风俗习惯,这 是铁的纪律,谁也不能违反。
经过几夜的急行军后,2月上旬我们进入前沿 二线阵地,我团的前沿是无名高地(老秃山)战区。 在进入高地前,部队排以上干部进行了近半个月的 战地实习,熟悉地形,了解敌情及我们的主要战斗 任务,与左右友军的接合部情况等。2月下旬正式进 入阵地,担负双重任务:去时向前沿运送军用物资, 返回时把阵地上的伤病员抬回来,经卫生队分类治 疗,重伤病员再送往师卫生营或后方分部医院。这 些任务都是在夜间进行的。后勤距前沿5公里,每 天晚上到前沿去两趟。途中要经过几道封锁线,其 中最危险的是译谷川河,它是临津江的一条支流,河宽不过百米,水深约四五米,到80号和老秃山等主 阵地,非通过这道封锁线不可。译谷川河上只能架 设浮桥,白天把桥沉落水中,夜间拉出水面供通行, 在这里不知牺牲了多少志愿军战士。其中最使我难 忘的是战友韩学仁,也是我的乡亲(酒泉市三墩乡 古城村人)。他原在我团工兵连,入朝时整编到担运 连任班长,入朝以来在连队是有名的“气死牛''。他 个头不高,身体壮实,浑身是力气,执行任务中每次都是干双份。送弹药时,别人背一箱"他背两箱; 其它物资别人背35斤,他就背70斤,上阵地不到 一个月便立了一次三等功。4月份的一个晚上执行任务时,在通过译谷川河浮桥,还没进入交通壕时, 就听到了 “就地卧倒"的命令,但他还没来得急卧倒,右前方敌人的探照灯就照射过来,随光而来的 是一排子“50”重机枪弹,穿透了他的胸腹,倒在了血泊中。死后我为他理了发,洗了脸,拭去身上的血污,包扎好伤口,换上新的内外衣,穿上了白 袍式的葬衣(战士没有棺材)。团政治处写好了烈士 碑(木牌子),安葬在了团部的临时墓地(258高地背后)。
6月下旬的一天下午4点左右,我们接到命令, 到兄弟团前沿阵地——桂湖洞送弹药,这里距我们 驻地约15公里。晚上8点多钟,全连在祁立山连长的带领下背弹药出发。在离前沿坑道阵地约一公里 处有一片开阔地封锁线,是农民的稻田和桑树林。正 急行中,敌人的探照灯突然照射过来,连长急喊: “就地卧倒!"我们应声爬倒,接着敌人的几发坦克 炮弹在我们前后左右爆炸了。过后连长问:“有伤的没有?"只听前面喊“有一个。”我马上跑过去察看, 这位同志的胳膊被弹片擦伤,包扎后说了声“没 事”就继续前进。忽又听到“后面也有一个伤员''的 喊声,我急忙跑去,这位同志的后肩受伤,我连忙进行止血、包扎,因伤势较重,当即被抬了下去。经过这场遭遇后,我们又继续前进,到达前沿坑道。连长看着我的腿问:“你的小腿怎么了?”我说:“没怎!” 连长又说:“你看看。”我低头一看,裤子破了一道 口,卷起裤腿一看,小腿被弹片擦伤,血流到鞋里 已经凝结了。一看反而疼了起来,走路也不方便了。 连长说:“不行就坐担架吧!”我说:“不需要。"我 忍着疼回到了驻地,上级给我发了 一条新军裤和15 万元(折合现在15元人民币)负伤费。
支援桂湖洞回来后,我从担运连调到团卫生连 (队)当护士。7月上旬的一天中午,天气十分闷热, 在坑道里更是闷得难受,但谁也不能到外面去。我 和卫生队的助理军医李相仁、郝永亮等人在坑道口 聊天,一个陕西小伙子(护士)叫贺生玉,端着一盆水,身上只穿短裤和背心,走出坑道到山坡上一 大棵毛粟子树下。我们都没有听到飞机声,突然两 颗炸弹扔在坑道口的山坡上和山沟中。山坡上的这 颗炸弹正好落在了伤病员、手术室和我们住的坑道 口之间,炸弹爆炸时我被气浪冲出几十米埋在土中。 后勤处的监护排排长看见我的一只手在土外边摆 动,就把我拉了出来。我醒过来后问:“其他的人呢?” 排长说:“都在。"我又问:“小贺呢?”排长说:“没 看见。"我急忙站起来,和排长到毛粟子树下去找, 看见小贺靠在树上昏过去了。我们把他抬进坑道后 进行检查,他没有负伤,是被炸弹爆炸的气浪震昏 了。手术室坑道口被气浪冲下来的土掩埋了一大半, 而全体同志安然无恙。伤病员所在的坑道口完全被 封死了,当挖开坑道口后,14名伤病员无一幸存,他 们全身黑紫,还保持着原来的各种姿势。
开城板门店的停战签字,本应在1953年5月, 后被推迟到了 7月27日零点。因为在敌我双方交换 遣返战俘时,南朝鲜李承晚集团把我志愿军的 25000名战俘遣送给了台湾蒋介石集团,引起了中 朝谈判代表的极大愤慨,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指战 员更是义愤填膺。为了打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 美帝国主义在谈判桌上老老实实签字,我军在朝鲜 “三八线”全面展开了猛烈的夏季攻势。提出的口号是:“谁捣蛋、捣乱破坏谈判,就先打谁!"因而重点打击李承晚伪军所盘踞的阵地。我志愿军在金华 反击战役中,使李承晚的最精锐部队“白虎团”全 军覆没,我军前沿阵地向前推进了 10公里。为配合 全线向前推进,我们部队的任务是攻下十五号阵地。 团卫生队组成了由副队长靳春荣,军医王世英,护 士黑维藩和我几个人参加的前伸包扎组。坑道里照 明用的是自制的清油灯,我们包扎组用的是三节电 池的手电筒。轻伤员经包扎后继续去参加战斗,重 伤员按战地救护规范急救,包扎、止血后即刻往下 转运。在战斗最激烈的三天三夜中,我们没有合过 一次眼。这次战斗中,亲眼目睹了我军指战员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事迹。营通讯排有个步话机员叫 李如茂,跟随主攻部队在敌方阵地上负了重伤,部队攻占主峰后没有找到他,领导和同志们认为是牺牲后被埋在了土里。天亮后主攻部队撤回坑道时一 路也未找到。第二天,部队再次攻占十五号阵地时, 在阵地前的大炸弹坑边发现了他,虽已昏迷不醒,但步话机仍背在背上。抬回坑道注射强心剂急救后,全面检查时发现他腹部有拳头大一个洞,伤口里生了蛆。靳队长说:“往伤口里倒点'PP水'(高锰酸钾)! ”当药水倒入后,伤口里的蛆全部翻动着滚了 出来,接着立即清洗包扎。他一醒过来便说:“我没完成任务。”我们问他在什么地方负的伤?又是怎么 爬回来的?他说:“在十五号主峰南侧,负伤后就什 么也不知道了。我醒来时,已是白天,怕暴露目标, 就慢慢地爬到一个炸弹坑里。天黑了又爬出弹坑,刚 准备挣着往回爬,一阵剧疼又什么也不知道了。”另 外,有的战士被炸断了腿,有的断了胳膊,有的臀 部被炸坏 他们被抬回坑道包扎时把嘴唇都咬破 了,也不叫喊一声。那些被燃烧弹炸伤的同志,抬 回坑道时全身像一个火球,特别是被磷弹烧伤的同 志,很不容易除掉磷火。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愿下 阵地,说:“只要还有一口气,也要为祖国人民争光!” 原来侦察员估计十五号阵地上有敌人一个加强连, 打到后来才知道敌人是一个营的兵力。阵地几经易 手,双方形成拉锯态势.,我军夜间攻上去,白天撤 下来,一星期的战斗相当激烈残酷。但我们终于消 灭了敌人,攻下了十五号阵地,拔去了我主峰阵地 眼皮底下的一颗钉子。
1953年7月27日零点,突然敌我双方阵地上 变得鸦雀无声,我们都感到奇怪。直到上级命令传 来,才知道是停战了。人们都跑出坑道去看,只见 天上的照明弹和阵地上的探照灯,把前沿阵地的山 头、山沟照得像白天一样,阵地上人山人海,真不 知从哪里冒出来这么多人!经过三年多的激烈生死搏斗,中朝人民终于打 败了凶恶的美帝国主义,粉碎了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在停战协议书上乖乖地签了字。按停战协议,双方 从所在阵地各后撤两公里,中间为非军事区,前沿 坑道全部封闭。我们在封闭坑道时发现,坑道口上 的山头被敌人的炮火炸成的虚土约一二尺深,虚土 中的碎弹片约占三分之一,战争的激烈残酷可想而知。
坑道里的生活,相当艰苦。在偏窑洞中铺上茅 草睡觉,湿热烦闷,跳蚤、虱子叮咬,令人难挨。吃 的水只能从坑道壁上用盆子一滴一滴的接,经常无 水洗脸,无水洗衣服。吃的主要是高梁米、大米、压 缩饼干和罐头食品,吃不到蔬菜。白天只能闷在坑 道里,许多战士得了夜盲症。著名作家魏巍在《谁 是最可爱的人》一书中写道“一把炒面一口雪",就 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停战后我们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帮助朝鲜人民 恢复家园,修建房屋。经过战火洗礼的朝鲜,满目 疮痍,遍体伤痕。我们修路架桥,盖房屋,做家俱, 挖水井,使朝鲜人民能安居乐业,志愿军和朝鲜人 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深情厚谊,比海深,比山高。
朝鲜人民军接防前,我们把营房整修得十分漂 亮,所用的建材几乎都是从祖国运来的。小径和通道,都是从远处山上或河里拣来各色石子,镶嵌出 各种美丽的图案和花纹。院中砌出各种造型图案的 花坛,最为醒目的是“中朝友谊万古长青"八个大 字。
1954年5月,我们部队从前沿撤到平康的秋格 岭,我又调到炮兵营山炮连工作。次年3月,部队 换防到谷山胎峰里,在胎峰洞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当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我16岁参军, 17岁加入青年团,18岁赴朝。经过党的培养和人民 军队的哺育,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和考验。同年4月 1日,解放军实行“四大”制度(授勋、军衔、薪金、 军官休假)。志愿军虽在国外,也不例外,凡授予军 衔的军官都到师部集中,接受授衔命令,当时我被 授予少尉军衔。
1958年春天,中央军委发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分期分批撤回祖国的命令。我们部队是最后一批,于 当年10月开始撤回。当我们要离开驻地时,朝鲜人民像潮水一样围拢上来,拿着水果、鸡蛋、毛栗子 等,往我们的衣袋里塞,衣袋塞满了又往嘴里喂。并把我们抬起来掂来掂去,上了车的同志又被拽了下 来。车子开动了,他们还是依依不舍地眼含热泪招 手相送……到了朝鲜首都平壤火车站后,朝鲜党、 政、军领导和大、中、小学生及市民,在车站广场跳起了民族舞,互赠纪念品。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 士热泪盈眶,挥泪告别。在朝鲜人民送别的欢呼声 中,火车缓缓开动。我们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终 于回到了离别6年的祖国。
(王世同,原任酒泉地区医药公司党委书记,现已离休。)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世同
责任者
王世同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李相仁
相关人物
郝永亮
相关人物
贺生玉
相关人物
李承晚
相关人物
靳春荣
相关人物
王世英
相关人物
黑维藩
相关人物
李如茂
相关人物
韩学仁
相关人物
祁立山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三军...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吉林省
相关地名
通化
相关地名
汉阳
相关地名
朝鲜
相关地名
吉林
相关地名
三墩乡
相关地名
古城村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谁 是最可爱的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