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通天路——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962
颗粒名称: 戈壁通天路——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分类号: K924.23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1998年金秋十月,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 立40周年的日子。40年来,一代又一代戈壁航天人 用智慧、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用青春和热血, 在茫茫戈壁深处写下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创业 奉献史,铸就了科技强军、科技强国的通天之路。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

内容

戈壁通天路——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王向东 徐殿龙 王艳梅
  1998年金秋十月,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 立40周年的日子。40年来,一代又一代戈壁航天人 用智慧、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方法,用青春和热血, 在茫茫戈壁深处写下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创业 奉献史,铸就了科技强军、科技强国的通天之路。
  大漠丰碑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这个卫星发射中心, 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导弹、卫星试 验基地。 '建设初期,这里茫茫戈壁,荒无人烟,最高气温达42.8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4摄氏度。创业 者们只用两年半时间,就建起了技术工艺水平可与 当时的美国、苏联媲美的发射场。从这里共发射卫 星33颗,发射成功率达百分之一百;发射各种导弹、 火箭1000多枚,取得重大科研成果1000多项。昔日的不毛之地矗起了座座丰碑,一个又一个的“第 一"在这里创造了出来:1960年11月5日,这里成功地发射了我国制 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这是我军武器装备史上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 验在这里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具有实 战能力的战略导弹核武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从这里升入太空,揭开了我国航天史上的新篇章;1975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从 这里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 技术的国家;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 从这里起飞,直插南太平洋;1981年9月20日,我国第一次在这里用一枚 火箭同时发射三颗卫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已 跻身世界先进行列;1987年8月5日,这个基地成功地为法国马特 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 此开始走向世界。挺进世界1986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中国和 瑞典签订了由中国发射瑞典“弗利亚”卫星的合同。 这是中国航天签订的第一份外星发射合同。
  , 走向世界,开发宇宙空间,为人类造福,是中 国政府的愿望,也是戈壁航天人的美好愿望。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把目标定在世界航天的高水 平上。基于卫星回收技术之上的空间试验是80年代 各国竞相进行的热点,1987年8月5日,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第9颗返回式卫星上,为法国马 特拉公司搭载了两个微重力试验装置。卫星在太空 飞行5天后,成功回收,法国的有关试验取得了圆 满成功,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代表中国航天界打 入世界航天市场的第一次尝试。它的成功,向世界 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实力。
  时隔一年,他们又为联邦德国成功地提供了5 件卫星微重力试验装置的搭载发射服务。.目睹这次 发射的瑞典空间公司和联邦德国探空公司的负责人 返国后分别致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说: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的“试验设备和技术力量相当优秀,完 全符合国际商用卫星发射的要求。我们热切期待着与你们进行新的技术合作……”正当戈壁航天人昂首挺进太空之际,从中国到 世界,航天发射面临着严峻挑战。美国“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发生爆炸,法国“阿里亚娜”火箭发射失 败。而中国,在1992年这个国际空间年,也饱尝了 卫星发射失利的苦涩。
  然而,戈壁航天人不愧是“中国征服宇宙的第 一代人,就在中国面对国际航天市场严峻挑战的时 候,1992年8月9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 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升空。10月6日,又以一箭双 星的形式将瑞典“弗利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圆 满履行了中国发射外星的第一个合同。
  戈壁航天人以他们不懈的努力,辉煌的业绩,向 世人证明:中国航天与世界同行。
  飞向未来世纪之交,戈壁航天人以当好科技强军开路先 锋的姿态,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瞄准国际航天市场的发展趋势,立志再创辉煌,迎 接新世纪的到来。
  为了适应跨世纪航天高科技的发展需求,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全面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工程。如今,中心已经培养出了 一批优秀的学术技术拔尖人才,涌现出了一批有突 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一个基本适应航天技术 新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已经形成。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借鉴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 结合实际,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科研试验管理 体制。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每年举办科技年会,进 行科技论文、科研成果的评审以及每四年进行一次 的大规模的专业技术竞赛等制度,促进了技术建设。 仅“八五”以来,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上百项。
  他们坚持“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 无一失”的方针,坚持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 又慎的工作作风,保证了科研试验任务的高成功率。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其昨天的辉煌业绩,今 天的奋力拼搏和有着巨大感召力的精神力量,正飞 向新高度,飞向未来。
  (王向东,人民日报记者;徐殿龙,新华社记者;王艳梅,新华 社通讯员。)(转自1998年11月6 日《甘肃日报》)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辑包括:政治军事、社会历史、编读往来栏目;并附有《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至十辑 分类总目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向东
相关人物
徐殿龙
相关人物
王艳梅
相关人物
王向东
相关人物
徐殿龙
相关人物
王艳梅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
法国
相关地名
瑞典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