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941
颗粒名称: 服饰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60-262
摘要: 裕固族服饰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酒泉的裕固族和肃南明花区的裕固族穿着服饰大体相同。男子一般穿高领左大襟皮袍,系红、蓝色腰带。有身份的老者或佛教僧侣穿便服时系黄色的腰带,戴园筒平顶锦锻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穿高筒皮靴或穿毡靴(也叫筒靴)、毡筒靴。妇女也穿高领长袍,外套坎肩,着长靴、中腰靴或短腰靴。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裕固族 服饰

内容

服饰
  裕固族服饰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酒泉的裕固族和肃南明花区的裕固族穿着服饰大体相同。男子一般穿高领左大襟皮袍,系红、蓝色腰带。有身份的老者或佛教僧侣穿便服时系黄色的腰带,戴园筒平顶锦锻镶边的白毡帽或礼帽,穿高筒皮靴或穿毡靴(也叫筒靴)、毡筒靴。有的毡筒靴下面附有皮底。毡筒靴多数是白色的,牛、羊、驼毛做成。白色的为上等品,上边镶黑色布边。也有其它颜色的毛做成的毡筒靴。矮腰的毡筒靴叫毛窝窝,用牛毛做的叫牛毛窝,用羊毛做的叫羊毛窝,其它毛做的叫杂毛窝。也有各种畜毛混制成的毡筒靴。年逾花甲的老人一般穿矮领白褐子镶黑色边的长袍。年青人长袍衣襟下边开小衩,外套马褂,腰带上挂有腰刀、火镰、火石、小酒壶、鼻烟壶、旱烟袋等物;短烟杆斜插在腰带上或挂在纽扣上,长烟杆嘴向下半截插在脖子后边衣服里。放牧人有特长杆的则拿在手中,可做拐杖用。烟杆也颇有讲究,如铜头旱烟杆、玉石旱烟嘴是中上等;如果是青铜头、红铜杆、玉石嘴的则是上等品。这种合成烟杆,可做防身的武器用,一般人是没有的,只是上层人的吸烟工具。
  妇女也穿高领长袍,外套坎肩,着长靴、中腰靴或短腰靴。在家的妇女着长腰靴的不多,主要穿中腰靴,也穿短腰靴,一般是布质料的较多。放牧的妇女也穿长皮靴或毡筒靴。束红、紫、绿色的腰带,腰带两端垂于腰后两侧,腰带上侧还系几条各色手帕。古回鹘人腰带上有盾牌、腰刀,解放前部分裕固族人氏族中也有这种装饰品。这种盾牌分三等九级(详见《古回鹘人服饰考录记》一书)。
  妇女的衣领上和袖口上绣有色彩鲜艳的花边,戴喇叭型红缨帽或用芨芨草制成的帽子,帽沿上缝有两道黑色丝条边,后缘微翘,前沿平伸,帽子顶缀上红线穗子,有的还饰有各种花纹。
  新生百日后至五岁前的男女小孩,梳两条发辫,后脑勺的发是散的,这种梳发辫叫定中平分二,童颜散发,也叫“乾发辫”(详见《古回鹘与裕固人辫发考录记》一文)。未成婚的少女梳五条或七条辫,并在宽沿平顶帽上加一圈红色珠穗。成年妇女的帽顶垂下大红的彩络。已婚妇女佩带头面,即先将头发梳成三大条辫,一条垂在背后,二条在胸前。头面亦分三条系于发辫上,每条又分三段,用金属环子或骨牌饰接起来,上面镶有银盾牌、珊瑚、玛瑙、贝壳等饰品,构成美丽的图案。这种已婚妇女的发式叫色艳发型。清末到民国时期酒泉附近的裕固族未婚女子则梳两辫,已婚妇女则在后脑勺上梳扁园型发髻,用骨牌子横串起,用以区别已婚或未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型已多样化,现在酒泉黄泥堡裕固族男女除盛大节日或礼仪活动时穿戴本民族服装外,平时均着短装,和汉族一样。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教科文卫、农业水利、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