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酒泉应征“十万知识青年从军”事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924
颗粒名称: 四十年代酒泉应征“十万知识青年从军”事略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247-249
摘要: 1944年,正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最后攻坚战阶段,日寇即将全面溃败之际,国民党蒋介石借抗日之名,行内战之备,向浴血奋战的中国共产党宣示其武装实力,于是年(民国三十三年)10月,下令在全国征集十万知识青年从军,服役期二年。甘肃省配征5000名,酒泉县配征125名。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应征

内容

四十年代酒泉应征“十万知识青年从军”事略
  冯明义
  1944年,正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最后攻坚战阶段,日寇即将全面溃败之际,国民党蒋介石借抗日之名,行内战之备,向浴血奋战的中国共产党宣示其武装实力,于是年(民国三十三年)10月,下令在全国征集十万知识青年从军,服役期二年。甘肃省配征5000名,酒泉县配征125名。为此,省上成立了“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省主席谷正伦兼任,各专区、县同时成立征集委员会,由专员、县长兼任主任委员。限于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一日前征齐,在各县集中报到,十二月二十日前分别集中于兰州、山丹、平凉待命。
  10月3日,第七区(即酒泉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成立,专员刘亦常任主任委员,办公地点设在专署(今酒泉地区医院址,当时专署大门向东开,在今专署街西头,专署街由此得名)。
  11月10日,酒泉县“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委员会”成立,县长邱书林任主任委员。
  省、区、县组织机构一经成立,不少热血青年便开始报名应征,投笔从戎。酒泉县报名从军者138人,主要是省立酒泉师范、国立肃州师范(今酒泉中学)和河西中学(今酒泉市职业中学址)的在校学生。当时规定:在校学生服役期满后,仍可回原校原年级续读。
  酒泉县报名青年虽多于配征数额,但在集中开拔时,有极少数人临时脱逃,有的因病不能应征,最后实征116名。七区所属七县合计实征216名,其中:酒泉县116名,金塔县21名,鼎新县19名,玉门县14名,安西县16名,敦煌县6名,高台县24名。
  1944年12月12日,酒泉县在当时的西北青年干训团院内(今地区招待所址)召开欢送大会,各校学生、居民及机关代表千余人参加。会后,应征的第一批知识青年离酒泉去兰州集中。12月18日,第二批应征青年离酒泉去兰州报到。是日早八时,酒泉城市各机关职员和居民,到西门外汽车站列队欢送。
  12月28日,酒泉县县长邱书林辞职,由七区专员刘亦常兼任酒泉县县长,并兼县志愿从军青年征集委员会主任。12月31日,酒泉县志愿从军知识青年第三批起程赴兰州。七区其他各县应征青年亦按指定地点分别前往报到。至此,报名应征结束,酒泉县除配征数额短缺7名外,原定限额基本如期完成。
  这批应征从军知识青年,到1946年6月开始先后复员。6月25日,七区各县从军的知识青年63人首先复员回到酒泉,他们都是国民党青年军九军二。六师六一八团的志愿兵,曾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开赴印度、缅甸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投降后才回到国内。返回各县后;愿返校复读的,学校都保留他们的学籍,准其入学。愿意自谋工作的听便。原酒泉师范学生张克诚(1958年病故)、贾尚贵、夏尚功、石崇瑚等就是首批复员的,有的仍回学校在原年级就读直到毕业。七区各县从军青年先后分六批复员回到家乡。
  附:1944年我在酒泉师范附小上学,对知识青年从军一事知道一些,但知之不详。十万知青从军资料来源是我于1984年从酒泉地区档案处所存散乱旧档案中查得的。现整理出来,并略作了补充和修改。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教科文卫、农业水利、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冯明义
相关人物
谷正伦
相关人物
刘亦常
相关人物
邱书林
相关人物
张克诚
相关人物
贾尚贵
相关人物
夏尚功
相关人物
石崇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市职业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师范附小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鼎新县
相关地名
玉门县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
高台县
相关地名
敦煌县
相关地名
印度
相关地名
缅甸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