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化以来的医疗卫生发展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881
颗粒名称: 公社化以来的医疗卫生发展状况
分类号: K924.23
页数: 4
页码: 174-177
摘要: 1958年全国掀起公社化高潮,各地纷纷建立人民公社。5月把金佛寺、红寺、红山三乡合并为金佛寺人民公社,原区卫生所更名为公社卫生所。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医疗卫生

内容

公社化以来的医疗卫生发展状况
  1958年全国掀起公社化高潮,各地纷纷建立人民公社。5月把金佛寺、红寺、红山三乡合并为金佛寺人民公社,原区卫生所更名为公社卫生所,所长赵芝宝,有医务人员8人。至1959年9月,为适应当时公社化“一大二公”的形势,医疗单位实行统一调配,集中管理,将金佛寺保健站与卫生所合并后,改为公社卫生院,调翟保儒任院长,红山、红寺保健站统归公社卫生院领导。
  公社化初期社员享受公费医疗,有病时到生产大队出具证明即可凭证明去看病取药,药费统一结算。这一办法实际造成了医疗部门负债亏损,拖至1961年后因抢救人命时拖欠的医药费才由上级拨款解决。
  1961年6月,因县上重新划定公社建制,金佛寺公社又划分为红寺、金佛寺、红山三个公社(直至1965年7月又将红寺公社并入金佛寺公社)。原金佛寺公社卫生院更名为金佛寺地区中心卫生院,仍由翟保儒任院长,他在该院先后工作近30年,1989年年底退休。
  1966年,县上拨款8000元,金佛寺卫生院修建砖土木结构房屋40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设立了住院部,扩大了医疗业务范围。
  1970年,北京医疗队来到酒泉,北京市第一传染病院19名卫生技术人员分到了金佛寺卫生院,此时职工达3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人。后又更名为酒泉县第三人民医院。由于人员突增,上级又拨款50000元,进行扩建,建房43冋厂面积645平方米,新建手术室、化验室、心电图室和病房,增添了综合手术床、产床、无影灯、麻醉柜、电动吸引仪、国产心电图机、冰箱、干燥箱、显微镜等设备,住院部设病床30张,年门诊量达15300人次。
  “文革”期间,于1967年医院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筹委会,主任王克强(未到职),副主任翟保儒及杨胜彩(女)、尚积录(此二人系北京第一传染病院人员)3人。1972-74年间,医院革委会主任为魏永寿。
  金佛寺医院革委会成立前后,解放军二十五医院派出支农工作队赴金佛寺。工作队由二十五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路明带领,由行政干部、技术人员50多人组成,深入各大队、生产队宣传发动群众,抓革命,捉生产。在工作队的帮助下,金佛寺公社率先在全社实现了合作医疗一片红,以大队为单位,每人交合作医疗费3-5元,全部成立了大队保健站,配备了“赤脚医生”,使合作医疗制度首先推行。同时,路明院长协助医院进行业务培训,动员该院人员学习医疗知识和技术,并派工作队中的医疗专家为他们讲课,如由普外专家刘彦明讲授外科,路明讲授骨科,主治医师周全顺讲五官科,妇科专家陈秀玲讲计划生育及妇科手术。并由路明主刀为公社干部白财国作了骨髓炎治疗手术,陈秀玲作了第一例输卵管结扎手术,刘彦明为社员赵秀英作了胆囊摘除手术,周全顺为患者作扁桃腺、白内障手术多例。工作队的言传身教和示范培养,对该院医护人员教育很大,他们虚心学习,深入钻研,业务上提高很快,先后培养出了柴兰芳、梁清蓉等一批外科手术骨干,就连自学成医的翟保儒也学到了一定的外科手术技能。二十五医院连续几年扶持金佛寺医院,继任新院长宁维德,不仅在技术上传授,而且从医疗设施器械、药品等方面给子大力支持帮助。先后有300多人次到金佛寺支农、巡回医疗、拉练,使这一带的医疗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治疗各种疾病,一般手术也可就地进行。加之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群众就诊确实方便。总之,二十五医院确实为金佛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至今金佛寺广大群众对二十五医院仍怀有深厚的感情。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教科文卫、农业水利、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芝宝
相关人物
翟保儒
相关人物
王克强
相关人物
杨胜彩
相关人物
尚积录
相关人物
魏永寿
相关人物
路明
相关人物
刘彦明
相关人物
周全顺
相关人物
陈秀玲
相关人物
白财国
相关人物
赵秀英
相关人物
柴兰芳
相关人物
梁清蓉
相关人物
宁维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