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地下画宫今日旅游美景——西沟古墓群旅游景点揽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870
颗粒名称: 千载地下画宫今日旅游美景——西沟古墓群旅游景点揽胜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7
页码: 162-168
摘要: 1988年至1993年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酒泉市博物馆在果园乡西沟社六组境内先后进行了三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模印画砖塞一座,模印彩绘画砖墓二座,彩绘砖墓二座,因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决定就地保存、保护,以供研究和观赏。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博物馆

内容

千载地下画宫今日旅游美景——西沟古墓群旅游景点揽胜赵建平分布在酒泉市城郊西北10公里处的西沟古墓葬群,为酒泉的文物旅游又增添了新的风景。
  1988年至1993年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酒泉市博物馆在果园乡西沟社六组境内先后进行了三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模印画砖塞一座,模印彩绘画砖墓二座,彩绘砖墓二座,因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决定就地保存、保护,以供研究和观赏。
  模印画砖墓是盛唐时期的墓葬,编号为西沟一号墓。砖室双室墓葬,通长5.23米,深2.46米,墓壁用模印乐伎、骑士和砖雕十二生肖、守门卫士、柱础等画面镶嵌。表现为仿木半拱式建筑风格。后室每壁“山”字形斗拱下各有两根半突出于壁外的楹柱,柱面模印二十多圈泡钉,每个大泡钉周围又有一圈小泡钉,把柱面装饰得富丽堂皇。二室共八柱,构成每面三开间的“四合头”宫院图案。覆斗型墓顶全用模印凹凸三角纹砖交错叠压而成,构成四面屋顶如覆瓦鳞鳞,集三角形之大观的大型砖雕图案。覆斗以下第一层竖砖中镶嵌的是十二生肖砖雕,造型逼真,维妙维肖;四壁每面三幅,与五行方位配属,南方属火,配蛇、马、羊;西方属金,配猴、鸡、狗;北方属水,配猪、鼠、牛;东方属木,配虎、兔、龙。这一精心的方位分布反映出墓主身份的髙贵和唐代星占学的发达,而且也是迄今所知十二神兽文化中最完整的实物见证。
  墓室中共镶嵌模印乐伎砖52块,骑士砖70块,柱础砖8块,守门卫士砖4块。乐伎砖分弦乐和管乐。弦乐砖模印两位女乐伎,头梳高髻,留发稍弯垂于脑后,仪态端庄,上身着圆领大衣,腰系长裙,窄袖管,翻卷于肘上,双手做操琴状。衣褶稠密而线条舒展。左边一女跪坐,怀抱七弦竖箜篌,双手拨弹,面部微向前倾,似在侧耳听音。右边一女盘腿端坐,长裙盖膝,裙上垂线百褶,手抚古筝,斜置于盘坐之上,左手抚弦,右手拨弹,合奏之形准确,神情毕肖。管乐分合奏和独奏形式,男乐伎演奏笛和箫,呈端坐和跪坐姿势,神态自若,各有情趣。骑士砖图像为两位男士各乘一马,头戴幞头,身穿窄袖圆领长衫,二人左手执缰,右手打着旗子,前后相随而行,神态潇洒自如。柱础砖置于楹柱之下,人物造型为一男子瞪目闭口,双手上举,肌腱发达,体魄健壮,上下赤身,仅腰系短裤,两腿半蹲,形似力举千斤,与当今举重者神态相比,毫无逊色之处。前、后室墓门两侧下方镶嵌特制守门卫士砖,长44、宽21厘米;卫士头戴披风盔,身着战袍、铠甲,两乳高凸,左拳上举,右拳置于腰侧,浓眉大眼,髙鼻方口,仪容健壮魁梧,形若金刚力士,表现为中国西北寒凉地带的民族和军士风貌。
  后室后壁下砌有棺床,高0.3、宽1.4米;床前沿下镶六只束腰型床足,床面和地面通铺莲花纹饰模印方砖,共一百余块,使整个地面构成了大小花朵相间的地毯,十分美观。
  这座墓葬建筑别致,富丽堂皇,典雅豪华。象这样完整地用模印和浅浮雕形式,把人物、动物及文化内涵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在国内也是少见的。它为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美术、雕刻、建筑艺术、社会风尚等,都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两座模印彩绘画砖墓在一号墓西侧20余米处,编号为西沟二、三号墓。砖室单室墓葬,结构相似。通长5.3米,深3.2米,墓门高大,长甬道,进深1.85米。室内略呈方形而四角作圆弧状,四角有柱,穹隆形墓顶。墓室四壁及甬道、墓门外两侧均镶嵌模印彩绘画砖共190余块;地铺模印八瓣梅花纹饰方砖。穹隆顶下第一层竖砖中镶嵌砖灘十二生肖,排列次序与一号墓相同。三层模印彩绘画砖主要以骑士为内容,每砖有二男子各乘一马,在前者为全面武装的甲胄骑士,头戴披风盔,身披铠甲,坐骑披鱼鳞形和网状形甲,武士手执长槊,腰间左侧挂宝剑,右侧斜插一面小旗;后一骑壬身穿文服,马不披甲,与前甲马相随而行。整个队列从墓门一方进入,绕墓室一周,从另一方走出。形象威武生动,神态逼真,酷似在民族哉争中锻练成长起来的、具有甲冑武器装备精良的边防骑兵队伍。这种披甲战马除敦煌壁画外,在国内墓葬中尚属罕见。
  三号墓墓道长19米,斜坡状,土、沙石结构,设有两处天井,今仍存原状,以观古迹。
  两座彩绘砖墓在距一号墓西南约800米处的耕地中,是魏晋时期的墓葬。编号为西沟四、五号墓,占地1200平方米。墓形结构为砖室双室墓和三室墓,通长分别为7.7米和12.24米。二墓同向哺方,相距7米,前后相错11.6米,墓底水平相差0.8米。墓门上方均有高大的口楼式照墙,其高度分别为8米和9.3米。墓底距地表深度分别为11米和11.8米。照墙上部镶嵌雕砖门阙、斗拱、彩画砖等,装饰竟达十多层。彩绘砖和砖雕内容有鸡首人身、牛首人身,有青龙、白虎、蛙人、兽面、龙首等,值得一提的是还嵌有题铭为“奴婢”二字的画砖。装饰手法上以中线为轴,相同内容的画砖、雕砖左右对称镶嵌,上下排列既具重复,又有单体,显示了高墙深宅的宏伟壮观气势。墓室内镶嵌彩绘砖画160余幅。彩绘砖多为一砖一画,还有半砖一画的。主要分布在前、中室四壁,后室只在后壁上;一般以上下四层排列,多者五层,少者二层,主题部分在前室。地铺火焰纹饰方砖。
  彩绘画砖的画法简练,以线描为主,色调明快,一般先用土红线描起稿,后用墨线勾勒出人物、动物、植物等一些作画内容的轮廓,然后用荧光红、朱红、黄、赭石等颜料着色渲染,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彩绘画砖的内容取材广泛,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其作者很可能是当地民冋画工。他们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有着丰富的阅历,对社会生活感受深刻,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创作出独特风格的砖画,对当时现实生活描绘得既形象又生动,富于写实性。其彩画内容主要有:农桑、畜牧、林园、饲养、放鸟、家禽、出行、,牛车、车舆、穹庐、屠宰、滤醋、包厨、侍女、舞伎、丝束、妆奁、牍册等等,它不仅是单纯的绘画作品,而且包含有政治、经济、文化、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成份。这些艺术珍品是酒泉一带魏晋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魏晋时期,中原地区战争频繁,民无宁日,河西则五凉更替,相对稳定。这里因此成为豪门富户的避难之处,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经验与文化艺术,对河西的发展起到了很太的促进作用。西沟四、五号墓中反映农业、畜牧、园林方面的画幅数量多,内容丰富,这与史书记载的河西地区“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相应证。此时,正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定居在这里的民族及一些游牧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呈现出“年谷频登,百姓乐业”,“生活富庶,甲于内郡”的繁荣景象,这些都在砖画中一一得到了体现。
  根据西沟四、五号彩绘砖墓及酒泉其它地方多次出土的魏晋时期的彩绘砖和嘉峪关新城魏晋彩绘砖墓,充分说明魏晋时期,酒泉一带盛行砖室墓葬中彩绘作画,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绘画艺术,逐步成熟,不断提高,也为我们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深入研究魏晋文化艺术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形象资料,为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珍贵的艺术品。
  西沟四、五号墓在原墓道的基础上,现已加固修建了50余米长的砖筑通道,将两墓连为一体。拾级而下,曲里拐弯,给人以幽静神秘之感。真正构成了一座地下小画宫。
  上述五座墓葬,分属三个时期,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和建筑风格,是集研究和观赏价值于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它们所处位置互相靠近,管理及观赏都较为方便。从1992年起,陆续进行了保护性设施建设。在一、二、三号墓占地一万平方米的保护范围内修建了围墙、陈列室、接待室等建筑设施,新铺的柏油道路直达墓地,交通便利;周围有村庄、农田,夏日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农作物生长茂盛,浓郁的乡村气氛与文物古迹相映衬,别具特色。这几座画宫,她们正在以自己广阔的胸怀,亘古的感慨与每一位前来凭吊揽胜的旅游者深深地共鸣着。也正以思想内涵深厚,文化蕴藏丰富,建筑风格独特的魅力喧嚣着自己无限辉煌的未来。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教科文卫、农业水利、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建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果园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