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展抢救清理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869
颗粒名称: 3.开展抢救清理工作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158-161
摘要: 酒泉博物馆遵照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及时抢救收回了大量文物。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博物馆

内容

3.开展抢救清理工作博物馆大量的考古工作,是对临时紧急情.况的及时处理。一部分残破的古墓葬如不汲时清理,就会遭二度破坏。酒泉博物馆遵照文物保护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及时抢救收回了大量文物,最重要的有以下几次:1985年3月,鸳鸯池汉墓群保护员报告,鸳鸯池砖厂推出了砖墓。馆内五位同志当即前往检查清理。这是两座汉代土洞墓,清理出土比较完整的丝绸衣裙一套,手饰串1件,木制骆驼1件,以及完整的棺木。因当时砖厂正在墓顶泡水和泥,未及详细考证。这是我区首次发现的完整丝绸衣裙(红色丝棉袄、蓝绿色百褶裙,在棉袄的肩部一小块织锦上还发现了绣织的“明”字)。酒泉为丝路重镇,在墓葬清理中丝织品曾时有发现,但都残破不全,这次清理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呵靠的实物证据。
  1987年,清水镇社员杨国彰报告,在单墩滩烧灰时挖出了旧砖。经派人查看,认定是古墓葬。因当时天寒地冻,无法清理,委托杨家看管。1988年春3月,四人前往清理。这是一座魏晋高照墙砖筑三室墓。早年被盗,以后又多次进水,室内陪葬品被冲得七倒八歪,前中室出土陶、铜器14件,后室棺内发现木梳、漆钵、木勺、丝绸荷包、棺盖画(绘伏羲、女蜗手持规矩筒板),有一丝绸荷包在拍照后,本想拿出来保存,可伸手一摸,变成灰烬。这一清理点距村落较远,无照明设备。在湿潮阴暗的墓室内清理器物、拍照、绘图、记录,全靠手电、蜡烛照亮,几个小时出来,口罩全是黑的。条件可谓艰苦1990年总搴镇三奇堡文物保护员阎成义报称,在恵家崖湾浇水时冲出古墓葬一座。7月3日起馆内四位同志前往抢救清理。从这座砖筑三室墓中,出土铜镇墓兽1件,敦1件,玉卫1件,铜“大夏长印”一件,彩绘砖10多块,回纹铺地砖205块。
  1991年5月,东风五金厂挖下水道时发现古墓一座,馆内立即派人前去清理,出土彩绘陶壶3件,其中两件颈部绘有云气、鹤鹑及其它动物图案,这种大型彩绘动物的陶壶系我市首次发现。出土器物还有陶罐、陶瓶、铜镜、铜刀尺等21件。
  1991年7月,下河清文化站李培军转报,该乡淌沟墓群保护员盛德隆在浇水时路边陷下一块,发现有旧砖。馆内即派赵建平、郭俊峰、董秀荣、范晓东、阎开国前去清理。清理出东汉有棺槨的单室砖筑墓一座,岀土鎏金冥树灯、漆葫芦、带流带柄灰陶壶、木制小槽、块状食物或豆腐等。清理的同志还自睹了汉代妇女发髻的梳法,因当时拍照设备不全,没有留下资料,十分可惜。
  1991年9月,东关农修厂在挖厂房地基时发现砖筑墓一座。清理中,民工张某监守自盗铜博山炉一件,后被公安局追回。博山炉经省上专家鉴定为三级甲等文物。
  1987年文物普查中,普查队员发现了西沟1号唐墓。1992年又抢救清理浇水坍塌的2—3号唐基与4号晋墓。1号为模印画像砖墓,室内砌有十二生肖砖、乐伎砖、骑士砖、柱础、守门卫士、莲花纹铺地砖等经过加工的砖1300余块。这座地下小宫殿式的古墓葬,结构典雅,属全省首次发现。2—3号为模印彩绘砖画墓,室内砌十二生肖、骑士砖、变形莲花纹铺地砖等300余块。四号晋墓为高照墙双室砖筑墓,距地表深13米,照墙高7.5米,照墙上砌婢女、蛙人、守门卒、斗拱等砖雕与彩绘砖,室内墓壁上有砌画砖50余块。内容有犁地、耙地、放牧、采桑、鸡群、马群、屠猪、宰羊、炊厨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农耕畜牧等多方面的内容。
  1993年9月,省考古队在西沟发掘时,高闸沟砖厂推土机推出砖墓一座。清理人员赶到魂场时,前、中室墓顶已被推平,墓室已暴露在土层下,当即组织抢救清理。这座晋代三室砖筑墓早年已被盗,出土文物有陶器7件、铜器3件、货币15枚。但留在墓壁上的砖画,却反映了以前未曾发现过的内容。十一块画砖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出墓主人——酒泉太守的官事活动,断案、春巡的场面,这些珍贵的画面,为我们研究晋代刑律提供了直观可信的资料。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教科文卫、农业水利、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国彰
相关人物
赵建平
相关人物
郭俊峰
相关人物
董秀荣
相关人物
范晓东
相关人物
阎开国
相关人物
盛德隆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清水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