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780
颗粒名称: 五十年代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回忆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5
页码: 38-42
摘要: 内容包括:一、吃住衣着不讲条件办公用具简单;二、徒步下乡深入调查;三、积肥种地节约开支;四、脚踏实地普查学校 ;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艰苦奋斗精神

内容

五十年代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回忆
  王红丁
  建国初期,老八路转业地方的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实在使人敬佩,他们言传身教,亲躬示范,带领新同志走革命的道路,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
  一、吃住衣着不讲条件办公用具简单五十年代初,甘肃省人民政府酒泉专员公署设在“城隍庙”(今酒泉地区人民医院址),我们住在东面“高台城隍庙”院内一间土平房里,两人卧室兼办公室。老干部三科科长鲁愚同志住隔壁一间小土房兼办公室,官兵一样,毫无特殊。大家穿的是配发的旧军服,配带的小饭碗、瓷茶缸、白毛巾等。一日两餐,开饭时自己去伙房打饭,有大米饭、馒头、肉菜等,不限量,随意吃。每月发六角钱津贴,一合50支的五星烟或劳动烟,每季度发一条毛巾,一条肥皂和一支牙膏等,实行供给制待遇。
  当时,办公条件很差,利用旧废纸、川孚纸或旧纸翻面起草公文,没有油印机,我刻好蜡纸后,在桌面上或用一块铁皮涂上油墨,盖上蜡纸,再用刷子刷印成正式文件,交秘书室盖印发出。我们几个同志挤着一张办公桌。1951年把四科(民政、财政、文教、建设)一室(秘书室)集中在“城隍大殿”(“城隍神台”泥墙封闭),实行集体办公,并兼做大会议室。当时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记得秘书室的年轻干事朱某私用了公家的信纸一张,在干部会上还作了检讨。
  二、徒步下乡深入调查建国初期,专署只配有三匹马,没有自行车,更没有小汽车。我们下乡只好徒步行走,还要背上行李。记得在1951年秋,有的群众联名告状,反映一个乡长张某,吸食大烟,随意拿人财物,乱搞妇女,打骂群众等严重问题。刘文山专员把我叫去布置了任务,我当即背着行李走了十几个小时才到酒泉县总寨区营尔小沟,调查案情。在当地一姓马的贫衣家里找了一块门板住下。消息传开后,一些农民悄悄前来诉说实情,揭发问题,我明察暗记,一一落实,三日后返署汇报,组织上作了严肃处理。
  又一次,专署一科科长常昆同志叫我随他到酒泉县西南区(西峰、文殊、西洞乡)访贫问苦,调查灾情。我们背着行李,徒步下乡。因为他在战争年代练出了 “飞腿铁脚”,我跟不上他,满身是汗,脚上打起了泡,既渴又累,实在走不动了,而他不批评也不发火,却叫我坐下休息一会。到区上后,他走村串户,拉家常,讲政策,问长问短,我作笔录,一连三四天。返署后,他指示我整理了材料,经领导同志开会研究,专署发出文件,大力开展了赈灾备荒、生产自救工作。
  三、积肥种地节约开支1952年党中央和西北局发出“为争取财政经济基本好转而奋斗”的指示,号召国家机关干部开展大生产运动(据悉半年不发粮饷、不发办公费用等)。酒泉专署各科室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工余时间搞各种生产活动,我们三科同志就捻细麻绳,清理部分接管物资,检查督促学校清查废旧图书、桌凳和其他东西,开源节流,压缩开支,解决暂时困难。
  这年初春,掀起了拾粪积肥,种地生产活动。每天清早和傍晚,科室领导带头手提粪筐,自觉出动,到处去捡拾人畜粪便,对群众影响很大。西南街政府干部和群众三三两两自愿抬粪送来,干群一家,大搞生产。我们三科在西南区西峰乡租种了六亩地,春播时集中时间和人力,整地、耙压、撒粪、人拉犁播种,浇水、锄草、夏收等,样样农活自己动手,秋天收获小麦两千多斤,上交专署。在评奖会上,我还领到了一件白扣布衬衣和裤衩,有的领了毛巾和肥皂,奖品虽少,但精神鼓舞很大。
  四、脚踏实地普查学校1954年秋,酒泉专署决定普查全区各级学校,作好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我被分配到玉门、安西和金塔三县调查。
  先到玉门县由三科何同志陪同去柳河、黄闸湾、赤金等地,逐校普查登记,摸清状况。其他乡校由县三科科长负责,半个月后作了汇报总结。
  接着,我抵达安西县。这里的困难更多,风沙大,乡距远,小学分散,交通十分不便。在渊泉区普查后,我骑着毛驴或搭乘牛车,在酷热或风沙里下乡,跑村下校,摸底登记,有时走了半天,还没有吃上一顿饭,喝上一口水。那时的农村小学大多非常破旧,有些是一庙一校,一人任教,十几个娃娃上学,还要复式教学,课桌是用木板搭成,学生坐的土墩墩,书本很少,纸笔缺乏,上半夭课就散学了,农村孩子上学读书非常困难。十几天后,汇总材料,初步获取了 “调整、巩固、发展、提高”的第一手材料。
  之后,我又去金塔县进行普查工作,走遍了该县的二十几所学校。县三科抽出了两位干部同去乡村,每到一校,通过”查、听、看、访”的方法,摸清情况。生活上有时在小学烧柴做饭,有时到教师家吃上一顿。记得有一天,我们几个人坐着牛车从三区走向西坝的路上,突然下起黄土沙尘,伸手不见五指,没处躲避,便打开行李包着身体躺在车里不敢动。大约半个小时后,牛车在戈壁滩上乱走,我们不辨路向,天近黄昏,才远远看到了隐约的灯光,进入了人家。次日,又开始了普查工作。
  这次对三县学校的普查,既吃了苦,又锻炼了人,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使我们认识到要做好工作,首先要脚踏实地、深入实际地了解真情,才能做出实事求是的计划并付诸实施。总之,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党的革命传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更不能丢弃。就是在富裕的生活年代也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十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辑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教科文卫、农业水利、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红丁
相关人物
鲁愚
相关人物
刘文山
相关人物
常昆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西洞乡
相关地名
安西县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