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国时期的兵制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714
颗粒名称: 一、民国时期的兵制演变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212-215
摘要: 民国三十年前,乱抓壮丁扩大兵源。民国三十年国民党政府才颁布《兵役法》确定了征兵对象。老百姓对当兵的是何等厌恶。当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认为替国民党当兵就等于送死,这就使国民党征兵困难重重,以后不得不采取抓兵。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内容

一、民国时期的兵制演变
  民国三十年前,由于地方军阀互相争夺地盘连年混战,兵员伤亡严重。为补充兵员,就乱抓壮丁扩大兵源。当时16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性多数逃不脱被抓兵的厄运。
  民国三十年(1941年),国民党政府才颁布了 《兵役法》确定了征兵对象。《兵役法》规定凡19岁至45岁的男性中青年均有服兵役的义务。但在旧社会曾流行“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思潮,虽然有了《兵役法》也无人愿意当兵。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玉门油矿正式开采后,从四川油矿和陕西延长油矿调来部分人员,又从重庆、西安、郑州招聘了一批各种技术工人,但人员还是不够,还需培养学徒工,特别是挖山洞、筑路、担油、修厂房等,需要用大批强壮劳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国民党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向国民政府报请,在兰州以西(重点是酒泉、玉门)吸收工人参加油矿建设,凡在油矿当了工人的,一个工人可以顶一个壮丁。这项请求获准后,河西地区已在油矿当工人者不再征兵。为此,酒泉、玉门的青壮年,为避免当兵,大都跑到油矿做工,因此在当地征兵是比较困难的。
  后来,地方政府制定了灵活法规:1.独子不征;2.长子不征;3.病残不征;4.以马代丁;5.买兵顶名。这五种办法出台后,第3种发生了问题,有个别小伙子竟将右手食指(扣动枪机)剁掉变成残废。第4种办法规定两马顶一丁,也有一马一丁的。事实上,买兵顶名和以马顶丁只有有钱的富户才能办到。卖兵者多是城乡浪迹社会的流氓无产者,他们多都沾染了烟(大烟)、酒、嫖、赌的恶习。放纵无羁的生活养成他们许多狡猾诡诈的手段。当有时弄得朝不保夕,混不上一顿饭时便以身卖兵,卖上几拾个“袁大头”(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托可靠亲友保存,顶名应征后,等待接兵的部队带到半路时再乘机逃跑。银达乡拐坝八队老农民庞应武,对我曾谈过他年轻时卖兵七次,每次半路逃跑的苦事。
  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到廿五年(1936年)期间,青海马步芳占据了河西酒泉等地,人们把当兵叫“吃粮”,意思是“当兵的吃国家的粮”。戏称 “吃粮当兵来,稍息立正向后转,一天吃的斤半面”, 以后又变为“身穿二尺半,一天吃的斤半面”。这些兵动辄趁机欺凌和敲诈驻地人民,群众中流传着 “百姓见了兵,有理说不清”的民谣。后来,国民党中央军穿草绿色军服的队伍到来,人们又把当兵的称为“穿老虎皮的”,后来也有称作“遭殃军”,新疆人又称这种兵为“伤脑筋”。由此可见,老百姓对当兵的是何等厌恶。
  当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认为替国民党当兵就等于送死,这就使国民党征兵困难重重,以后不得不采取抓兵。1949年6月,河西各县关上城门抓兵,使十六至四、五十岁的男人只要没留胡子者一律抓。兵役局派人下乡,迫使保甲长带上绳索,昼夜搜捕,撵得鸡飞狗跳墙,小伙子们躲避不了的定遭厄运。农历六月某夜,保甲长带20多人上了我家房顶,目标是我和北房邻居李汉(元生和商号的先生)。我警惕早,躲在南房邻居石磊的床后(他是河西总部的军官),保甲长到我住的西上房没找到人, 另一批人到北房抓走了李汉。次日,“元生和”商号请客说情,送了伍拾个“袁大头”,才将李汉要回来。这样的事,到处如此。
  抓兵弄得人心惶惶,提心吊胆,农村里处处犬吠,户户耽忧,一夜数惊。男人白天不敢上地干活, 夜晚不敢回家,躲在沟里、崖里、地窖或树丛里。这种办法,不但扰乱了社会安宁,并且大大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使全县城乡,笼罩在一片恐怖情绪中。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九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九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文教体卫、财税经济、社会、历史、民族宗教、咏诗抒情七个栏目,收入资料三十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庞应武
相关人物
马步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玉门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
重庆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
郑州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兵役法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