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动建校,大搞勤工俭学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584
颗粒名称: 五、劳动建校,大搞勤工俭学活动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崔同书发动师生劳动建校,先后修建办公室和教室,改建了学生宿舍、图书室,修建了伙房、饭厅和大礼堂。组织师生开避十五亩左右的实验园地。在东门外购置农田十亩,栽种果树、种植粮食蔬菜,建造温室。1958年在校内办副业,为校内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副食品和其他产品,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情况。1959年组织师生轮流赴酒泉鸳鸯乡挖皮硝,积累资金。1960年春天赴营儿滩开荒的同时又开办农场。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教育工作者

内容

五、劳动建校,大搞勤工俭学活动原酒泉师范面积很小,房屋破烂不堪,学生宿 舍全系清代“肃州学宫”的考棚改建。解放前教室 虽加改建,但光线不足,室内多有木柱,伙房饭厅 均系危房。校内没有操场,体育活动无法开展。
  崔同书来校后发动师生劳动建校,先后修建办 公室和五座教室(每座三个),改建了学生宿舍、图 书室,修建了伙房、饭厅和大礼堂。劳动中他和师 生一起抬城砖,抱土块,不怕脏累。每次劳动他都 先到现场安排组织领着大家干。还蛆织师生挖平南 边旧城墙,扩大附小操场面积,使体育活动很快开 展起来。
  为了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他 组织师生平整南城壕坟地,开避了十五亩左右的实 验园地,并在东门外购置农田十亩,栽种果树、种 植粮食蔬菜,建造温室两座,使师生冬天也能吃到新鲜蔬菜,不仅改善了生活,还节约了大量资金,用 来充实教学设备。
  1958年随着教育大革命的发展,酒中、酒师和 县二中(今一中)三校统一赴黄泥堡开荒,他虽对 此持有不同看法,但仍在校内办起了木工、缝纫、工 艺美术、酱油、豆腐加工、机械修理、砖瓦厂等。伺 养场养猪一百多头。为校内外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副 食品和其他产品,缓解了市场供应的紧张情况。还 购买骆驰十几峰,建立了胶车队大搞运输活动。
  1959年学校又组织师生轮流赴酒泉鸳鸯乡挖 皮硝,支援上海有关工业,积累资金10万元,进一 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是当时酒泉中等学 校中勤工俭学收入最多的一个。即使六〇年生活困 难时期,酒师师生的伙食也是搞得比较好的。
  1960年春天,在全市各中等学校赴营儿滩开荒 的同时,学校又先后在泉湖公社四坝、果园公社屯 庄堡、西洞公社新地及铧尖公社等处开办农场,各 班轮流住在那里边上课边参加生产劳动。1962年在 恢复农村经济过程中,东门外园地及四坝农场等地 被农民收回。崔同书回校后即与其他领导商议筹建 一处永久性的校办农场,在酒泉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下,经与总寨公社协商,经过几年的准备,终于在 1965年秋季选定茅庵河滩荒地200余亩为场址,并于1966年修建了三座教室及宿舍、伙房十余间。师 生轮流在那里边上课边开荒。后来该地划给百货公 司、地委党校、文工团、电影管理站等单位100多 亩外,尚有耕地100亩,种植粮食蔬菜,栽培果树。 现在这所农场已经果树成片,杨树成材,粮食蔬菜 年年丰收。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九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九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文教体卫、财税经济、社会、历史、民族宗教、咏诗抒情七个栏目,收入资料三十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崔同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