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婚姻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506
颗粒名称: 酒泉婚姻旧习俗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224-229
摘要: 酒泉流传的婚姻旧习俗主要是:一、选择配偶门当户对。二、父母之命。三、媒妁之言。四、合婚。五、收财礼。六、完婚。七、行婚礼。八、摆针线。九、会亲。十、吃长面。十一、回门。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婚姻旧俗

内容

酒泉婚姻旧习俗
  岳寿龄
  古往今来男婚女嫁,是人生旅途上不可缺少的大事,因此,谁不梦想着与青梅竹马的情人,缔结良缘,成为伴侣;谁不希望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唱妇随,朝夕相处。但是,几千年来封建婚姻的老规矩,形成一股无法摆脱又不可抗拒的逆流,束缚着人们的身心,拆散着爱情的姻缘,以致美梦难园。虽然历代用生命反抗封建婚姻的悲剧不断出现,“梁、祝”的故事世代流传,人人赞叹,却打不开封建婚姻的牢门,摔不掉缚在身上的锁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封建婚姻伴随着旧中国的灭亡而消失,自由婚姻的美梦才得以实现。
  解放前,酒泉的婚姻制度和其他各地一样,除个别上学的青年男女,接受新思想自由恋爱结婚外,大多数青年男女都沿袭着封建婚姻的规矩,不管是童养媳、招女婿或明媒正娶的,都不能摆脱强加在婚姻上的父权干涉、金钱诱惑、迷信忌讳等各种干挠。
  酒泉流传的婚姻旧习俗主要是:一、选择配偶门当户对。富贵与贫贱门不当户不对者无法攀亲;宗教信仰不同不会结亲;年龄悬殊太大不愿结亲。历史遗留的原因:秦、岳不通婚,潘、杨不联姻等。
  二、父母之命。封建社会用“三纲五常”统治人,故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为子纲,“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这“忠孝” 二字就是婚姻问题上捆绑人们的绳索。父母是家庭的主宰,事无巨细,都要有父母定夺,儿女的婚事,也就由父母做主了。谁不服从父母之命,就会落个“以小犯上,忤逆不孝”的罪名。
  三、媒妁之言。媒人又称月下老人、冰人、红娘等,酒泉亦称婚爷。他的主要任务是证明婚姻和财礼,是封建婚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千里姻缘一线牵,云南的女儿嫁四川”、“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难成婚”等俗语,说明封建社会里无媒成婚就是男女私通,不仅受到亲邻的唾骂,社会的嘲笑,也是犯法行为。,因此,穿针引线的媒人,就是证明婚姻关系的人。
  其次,封建婚姻的实质是买卖婚姻,财礼的多少没有一定的行情,更不能当头对面讨价还价,只有靠媒人住来传达意见,转送财物。一旦婚约告吹,闹起事来,退还财物,互相赖帐,媒人又是财物的证明人。
  四、合婚。合婚是封建婚姻中节外生枝的事,前人并没有留下不合婚会短命的记载。谁也不敢肯定经过合婚的夫妻都能白头偕老、长命百岁,不合婚的夫妻就一定不幸短命。那么为什么会合婚呢? 人们为了珍惜生命的宝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好照祖宗的传统规矩,请阴阳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属相和生辰八字合婚。什么“鸡见猴鬼见愁”、“白马怕青牛”是属相相克,互不相容。还有出生在犯忌月的,如“七猪八马九羊头,十月的老牛满街游,十一月的老龙不抬头,腊月的金鸡架上愁”等,这些都是不吉利的婚姻。如果结了婚,不是折财,便是短命。
  五、收财礼。封建婚姻是有钱有亲,无钱无亲,认钱不认人的买卖婚姻,财礼是成败的关键。财礼包括钱和花红(给新娘的嫁妆衣料和首饰)。景低的花红是二礼,只有六件棉布衣料和钱。普通的花红是四礼,有十二件衣料,有棉布,有绸缎、有长的,有短的,钱也多。六礼以上的花红,绫罗绸缎,金银首饰,应有尽有,多半是富贵人家才能置办得起。有钱人家,依靠钱财,可娶三妻四妾。而穷人家的子女结婚,困难重重,背亏累债,典当田地,债台高筑,殃及子女。女方家穷的,为了养家糊口,把女儿从小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待长到16岁再结婚。男方家穷的当招女婿,到女方家卖力,打长工,抵顶财礼。家贫如洗的只好一辈子打光棍。如果谁家的姑娘嫁人不收财礼,就是不值饯,会被人笑掉牙的。
  六、完婚。完婚就是举行婚礼,这是人生的大事,不仅仪式隆重,而且要选择黄道吉日方可完婚。选好吉日后,双方家庭都忙着宰猪杀羊,置办酒席,准备招待贺喜的宾客。所不同的是女方家要赶制嫁妆,购买陪送。男方家准备迎亲花轿,在木车上绑篷布,挂彩红,贴喜字,车后还要绑上筛子、照四方的铜镜、镇妖魔的宝瓶、射不祥的一张弓和三支神箭。另外还要请娶亲的、抱新娘子的和吆车的三相人。三相人的这两男一女不仅都有配偶,而且是十二属相中逐年轮换的一组属相(猴鼠龙、虎马狗、蛇鸡牛、猪兔羊),叫三相人。
  举行婚礼这天,张灯绪彩,贴对挂帐,宾客盈门,猜拳行令,喜气洋洋。新娘家客厅门上的喜联是“完成了儿女的婚事,了结了父母的心愿”,闺房门上的喜联是“秦晋两国结合好,朱陈两姓亦联姻”这一类的吉庆话。新娘祭过祖先,吃过离娘肉, 收拾打扮好,在闺房里等待上轿。在即将离家成为人妇的时刻,由姑姑、姨姨把自己当年出门时长辈们教导她的“出门孝敬公婆,敬重丈夫,团结妯娌,勤俭过日”等等妇德传给下一代。
  新郎家客厅门上的喜联是“幸有高朋临陋室,愧无美酒宴隹宾”,新房门上的喜联是“喜今日洞房花烛,庆来年桂子兰孙”。新房桌子中央,放着盛满麦子的斗,称“宝斗”,斗上献盘供,斗内插上裁衣剪、量布尺和一杆秤,旁边点长命灯。新郎头戴小帽,身穿长袍马褂,肩披彩红,带上善酒礼品,跨上带铃铛的高头大马,走在接亲车前面,同三相人去迎娶新娘。结婚这天新娘不能跑路,在娶亲人的服待下,由抱新娘的人,把新娘从闺房抱到车上,拉回家后,又从车上抱到洞房(据说新脚如果踏了土地,即犯凶煞当死)。当迎亲车迎回门前时,门前火盆里生火,旁边放上盛有米、面、灰的碗,鸣鞭炮,抬酒桌,欢迎送亲客。
  七、行婚礼。行婚礼也叫拜花堂,由主婚人喊 “一拜天地,二拜公婆,夫妻对拜,入洞房”。并耙五谷粮食撒在新婚夫妇身上和洞房各角落,以驱邪魔凶煞,叫做“打煞”。从此,一对素不相识,毫无感情的陌生人,在别人苦心安排下,成为比翼鸟,连理枝,开始走上共同生活的道路。
  也许是为了培养爱情吧,新婚夫妇入洞房喝头杯荼、吃头碗饭都要交换。晚上闹洞房,让新婚夫妇说挑逗爱情的酸话叫“禳房”,做拔花儿、糊顶棚、拥抱等挑逗动作。睡觉时新娘替新郎解腰带和纽扣,将两床被子重合在一起拉开,枕绣鸯鸯的长枕头,暗示同床共枕。据说古代还要把两人的头发挽结在一起,称为结发夫妻。
  八、摆针线。婚后第二天,把新娘的嫁妆和赠给婆家的针线活摆出来,让人参观新娘的针线手艺。
  九、会亲。两亲家和内亲坐在一起,边吃酒边认亲。新婚夫妇先向宾客叩头,后敬喜酒,表示答谢。
  十、吃长面。为祝贺新婚夫妇长寿,要吃长面。新娘亲自到伙房切面做饭调味,显示茶饭手艺。古人有“未知翁姑味,先遣小姑尝”的诗句,即由此而来。
  十一、回门。结婚第三天,新婚夫妇同到亲戚家走动叫回门。第八天站头回娘家,叫“站八天” (有时也可到姑、姨家)。满一月新娘再到娘家住一月,叫“站对月”。至此,结婚的各种规矩完毕,这就是封建婚姻的全部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颁布了《新婚姻法》,彻底废除旧婚姻制度,移风易俗,实行自由恋爱,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新的时尚在全国逐渐实行。自由、自主、自愿,成了新的婚姻风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俗,从此寿终正寝。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文史資料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文笔或典雅隽永,或平易拙朴,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区人文景观、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历史人文画廊。入书的部分稿件,或被国家有关专业学会列为专题研究,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很多史料成为城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还有部分史料为地方志编纂、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以及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辑包括:政治军事、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文教卫生、民俗辑粹。

阅读

相关人物

岳寿龄
责任者
岳寿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
云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