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中的临水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488
颗粒名称: 前进中的临水中学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10
页码: 204-213
摘要: 酒泉市临水中学,是原临水堡完全小学发展起 来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学。临水堡完全小学是由临 水堡初级小学改建的,它位于临水河东岸临水堡的 街北面。这所学校解放前就以治学严谨、校纪严 格、校风良好、成绩突出而称誉全县。从1939年建校发展到现在的临水中学,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培养出的二百 多名高小毕业生,大多数人在解放后为新中国的各项建设服务。解放后培养出的二百多名高小毕业 生,三千多名初中毕业生,一千二百多名高中毕业 生,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中学

内容

前进中的临水中学
  董积荣 董生荣
  酒泉市临水中学,是原临水堡完全小学发展起来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学。临水堡完全小学是由临水堡初级小学改建的,它位于临水河东岸临水堡的街北面。这所学校解放前就以治学严谨、校纪严格、校风良好、成绩突出而称誉全县。
  一、解放前的临水堡小学据《肃州志》记载:“明嘉靖二十八年,肃州社学被焚仅存基地,副使天津张愚,又令各堡选择童生,命生员贫寒者以教养之,但军民贫苦,顶差派粮,今已久废,唯临有之”。因此临水堡兴办学校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到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时,社学改为初等小学堂,有校舍十多间,学田十多盲。肃南莲花寺,高台盐池,酒泉铧尖、三墩、长城的学生,也多到这里寄宿求学。
  1927年临水仰沟庙义学并入临水初级小学,学生由三十多人增加到六十多人,教师有吴学文等二人。
  1938年,凌子惟任酒泉县长,他热心教育事业,主张建立临水堡小学,县政府会同城东乡、临水乡统一筹款和调用民工,委派本乡下坝秀才李鸿文主管建校事宜。在建校期间凌子惟和当时的教育科长胡敬业多次到校检查指导。李鸿文更是日夜操劳,从设计到施工都亲自参加。1939年夏建校竣工,举行了落成典礼,凌子惟题校名“临水堡完全小学”,李鸿文任首任校长。
  初建的临水堡完全小学,坐北向南,砖木结构的校门,当时比较壮观。校门左右各带一间耳房,紧靠耳房是两座教室。校门内是屏风,上悬匾额一块,记载学校的筹建经过反竣工时间。匾下有“智仁勇”三字的教育信条。马路两旁为花圃,距校门四十米的地方,是第二排教室,两边带教师办公室各一间。再向北五十米是第三排教室,教室中间是 “中山堂”,二、三排教室中间是大院,东侧是学生宿舍十间,西侧有教师宿舍十间。后门外西面是大操场,东面是校园,北侧有一个大水池,芦苇丛生。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是培育人才的好地方。
  学校初建时有五个年级四个班,学生一百二十多人,教师七人。学制四二分段,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到1940年发展为六个年级六个班,学生一百六十多人。课程依照当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计划设置。
  李鸿文校长要求教师品行端正,教学严谨,校纪产格,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严格考试制度,平时有小考,还有月考、期考,并按时公布考试成绩。每学期都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作文、数学比赛,促进学生刻苦攻读,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望,学生都好学上进,教学质量较高。1941年第一期高小毕业生王振亚等二十一人,大部分考上了中等学校,升学率高于城市小学,受到社会的称赞。学校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视,坚持早操,积极组织文娱体育活动。
  学校设有学生自治会,下设学习股、文娱体育股、劳动股、宣传股,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有各股组织活动,各项活动,每周轮流两次。学生中的违纪行为大多有学生自治会处理。
  学校统一制订教学规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其他各项活动都有条不紊,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解放前,农村学校的经费主要靠学租。当时县教育科规定,教师年薪校长小麦十五石,教高小课程的级任老师,小麦八石五斗,课任老师小麦七石。教初小课的教师,小麦五至六石(每石约400斤)。
  学校的办公费,有县教育科拨发一部分。
  二、解放后的临水中学(一)新中国成立后,该校称酒泉县临水区中心小学,经民主推举,酒泉县人民政府任命蔡国仁为校长。当时有教职工八人,学生百余人。1955年冬撤区并乡以后称酒泉县临水堡小学。
  1958年设立初中班,定名为酒泉县临水民办中学,学制三年,学校领导有小学校长兼任,有中小学生四百多人。
  1969年“文革”期间设立高中班,成为九年制学校(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名称为酒泉县永红学校,学校领导机构叫革命委员会。1971年开始,经三年时间,在北沟临水、仰沟三村另立小学。这样临水学校就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学制四年。学校更名为酒泉县永红公社中学。
  1978年改名为酒泉县临水公社中学,恢复校长制,有刘廷英、梁百宽先后担任校长。1983年学制改为三二制。1984年成立中共临水中学支部,董积荣担任书记。1986年学校改名为酒泉市临水中学,这年有十六个教学班,共有学生一千零二人。1991年的教学班十四个,学生六百五十多人,教职工四十七人,专职教师四十人。
  (二)办教育主要靠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建国初实行了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首先对教师实行世界观转变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之能适应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但在“左倾”路线的影响下,1957年反右派斗争,特别是“文革” 期间,一部分人受到残酷迫害,教师思想不安定,教学工作受到很大影响。1978年以后,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帮助教师解除了精神压力,吸收教师中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解决教师生活待遇和实际困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了教师的地位教师们心情舒畅,工作安心。同时学校向教师提出了自身修养的问题,要求教师注重师德,要自尊、自爱、自强,为人师表,要注意在学生中的形象。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业务水平,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980年以后,县教育局组织教材教法过关考试,激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的积极性。通过自学、函授、进大专院校进修,到1988年底,所有专取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全部合格,专业技术职称,中教一级的五人,二级的十三人,三级的十八人。
  在各级党组织培养教育和关怀下,几年来先后有十一人如入了中国共产党,有十二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或先进个人。梁百宽被评为酒泉地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刘廷英出席了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代表会,荣获“甘肃省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学校也被评为酒泉地区先进单位。
  (三)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建国初期在学生中主要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 “五爱”教育。教肓学生向劳动模范、革命先烈、战斗英雄学习。1950年学校建立少先队组织。《中、小学生守则》的颁布,对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六十年代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的鼓舞下,班班有学雷锋小组,人人有学雷锋行动。师生中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拾金不昧、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文革”前的十七年,学校秩序稳定,教师认真执教,学生专心读书,这一时期中小学生大都品学兼优。
  ”文革”期间,教育理论被搅乱,道德无标准,师生关系恶化,教学秩序混乱。“文革”结束后,肃清了“读书无用论”的流毒,在学生中主要贯彻了 《中学生守则》,开展了 “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掀起了争当文明个人、文明班级和文明学校的热潮。结合《德育教学大纲》、《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德育教育更加深入和规范化。1987年至1992年,学生有80%的被学校评为文明个人,十五个班有十三个被评为文明班级,优秀团员二百二十人,优秀少先队员九十六人,“三好学生”三百六十五人次。
  (四)学校历来重视勤工俭学和劳动教育,初建校时学生就参加了艰苦的建校劳动。1958年大搞勤工俭学,组织学生挖芒硝、割芨芨、养羊、养牛、办猪场,种地近一百亩。1978年后,虽然坚持以教学为主,但学校种地、养猪长期坚持不断。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师生的劳动观念,也为办学筹集了大量资金。
  1965年学校第一次翻修,倒土块、搬运土块、垫地基、清理垃圾,全由师生动手完成。1987年第二次翻建,垫地基运土八千二百方,拆旧房清理废物,垫平院落也都是师生完成的。两次的建校劳动,为学校节约资金三万多元。
  (五)1965年以前,学校基本上维持初建时期的样子。由于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原有宿舍远远赶不上需要,而且大多数宿舍成了危房,极待重修扩建。从1965年开始,对原有校舍全部进行了翻修,重修了围墙,修建了较为壮观的水刷石校门,扩大了校园面积,翻修教室十六座,教师宿舍二十七间,学生宿舍二十五间,还有教师、学生食堂等。师生共同劳动,将学校后面的大水池填平,开辟为运动场地。学校占地二十五亩,比解放前增加一倍多,同时购置了大批桌凳及其他教学设备。
  八十年代校舍又出现了危房,并且数量逐年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对学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改善办学条件抓得很紧,要求达到“一无二有”。因此学校从1987年开始第二次翻建。市教委拨款壹万元,乡政府动员乡属单位、干部、先富起来的农户,捐款两万多元,乡政府和学校筹资陆万多元,三墩、铧尖、黄泥堡乡也捐资相助。修建了砖木结构的教师宿舍三十四间(兼办公室)。1990年新修学生宿舍时,师生共同劳动,从百米外运土垫地基。市教委拨款五万元,乡政府筹款近十万元,学校自筹壹万元,建成砖木结构的学生宿舍四十间。1991年开始翻建教室,市教委拨款拾万元,乡政府筹款拾万元,学校自筹及校友捐助壹万陆千元,建成砖混结构的教室八栋,共十六座,总建筑面积三千七百多平方米。新购桌凳二百一十套,并将破旧桌凳修补油刷一新。至此学校面貌大为改观,八米宽的马路纵贯南北,八栋教室分四排矗立在马路两旁。教室西面是教师办公室,北面是学生宿舍,东面是师生食堂,食堂后面是篮球场、排球场及单双杠活动场地。
  1989年开始建立了化学实验室、物理仪器室,设置了仪器专用柜和化学实验台,有价值三万余元的理化仪器。同时建立了图书室,有图书八千五百多册。至此学校基本达到了九配套的标准。
  临水堡学校,从1939年建校发展到现在的临水中学,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培养出的二百多名高小毕业生,大多数人在解放后为新中国的各项建设服务。解放后培养出的二百多名高小毕业生,三千多名初中毕业生,一千二百多名高中毕业生,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临水中学的发展壮大,是由于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广大群众的支持,以及党的教育路线的正确贯彻的结果。它将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文史資料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文笔或典雅隽永,或平易拙朴,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区人文景观、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历史人文画廊。入书的部分稿件,或被国家有关专业学会列为专题研究,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很多史料成为城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还有部分史料为地方志编纂、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以及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辑包括:政治军事、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文教卫生、民俗辑粹。

阅读

相关人物

董积荣
相关人物
董生荣
相关人物
张愚
相关人物
吴学文
相关人物
凌子惟
相关人物
李鸿文
相关人物
胡敬业
相关人物
蔡国仁
相关人物
刘廷英
相关人物
梁百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
黄泥堡乡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酒泉感游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