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末肃州动乱的一些资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468
颗粒名称: 关于清末肃州动乱的一些资料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158-163
摘要: 清朝末年,由于统治集团腐败无能,对外丧权 辱国,割地赔款;对内敲骨吸髓,民无生日,而残 酷的民族压迫,造成了西北大范围的回民起义。地 处边陲的肃州小城,也遭受了近十年的动乱之苦。
关键词: 文史资料 肃州动乱 酒泉

内容

关于清末肃州动乱的一些资料
  关维智
  现将清末肃州动乱的有关记载整理出来,供文史爱好者参考,也使一般读者有所了解。
  清朝末年,由于统治集团腐败无能,对外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对内敲骨吸髓,民无生日,而残酷的民族压迫,造成了西北大范围的回民起义。地处边陲的肃州小城,也遭受了近十年的动乱之苦。
  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的动乱波及到甘肃河东一带,河西的汉、回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互不信任,互相防范,甚而产生敌对情绪。地方民团组织操练,回民已深感不安,加上官府勒索,团丁借势凌辱,回民纷纷组织自卫,以防不测。此举反被报以 “阴谋叛乱”的把柄,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先是古浪大靖堡团总崔某向当地回民动手,继而古浪、凉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等河西县城的官兵加害回民,肃州回民闻风而惊。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肃州南山猎户首先举众,攻占了嘉峪关。这一行动惊震肃州官府,时任安肃道的恒龄、肃州镇总兵陈某,急召各乡团练,具体布置向回民动手。肃州知州事陈墉头脑比较冷静,认为肃回叛乱尚无实据,虽有动向也应化解,不可轻举妄动,一动刀枪即良莠不分,玉石俱焚,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忠言未被其他人接受,眼看一场民族仇杀的干戈不可避免,无奈他只好搭轿到东关察探虚实,被回民软禁,回民趁机抬着他的轿子,冒充州官诓骗进城,向团练进攻,守城清兵中的回民借机倒戈反清。外乡团练看到城内火光四起,又群龙无首,不便妄动救援,只好返回原乡。肃州城总兵一看架势不妙,只身跳城逃走。城中的前任总兵德祥、游击尤光祖及恒龄等,因外无援兵,纷纷战亡。肃回首领兰某即和嘉峪关的马文禄取得联系,占据了肃州城。
  马文禄,又叫马四,原系肃州南山一带打猎为生的回民。因嘉峪关居民较少,且原守兵不强,他便占关据守。和肃回兰某勾通后,成互援之势。同年腊月,甘凉道黎献率官兵进驻肃州城东的温家庄,十营一垒,摆开攻城阵势。马文禄等因力弱欲降,愿纳粮赎罪,並释放了陈墉。而黎献既不认真奋战,又采取戏玩态度,马文禄受辱且看黎无诚意,复叛。夺获官军器械粮饷,加固城防,作长期占据打算。同治五年(1866年)三月,任新疆迪化 (今乌鲁木齐)提督的成禄,受命总统西路军务,率步骑兵十条营进驻城东黄泥堡,步步为营,进临水,越八里桥,半月后进军草湖滩(现泉湖乡),扼守肃州东路。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又派提督王仁和,肃州镇黄某,提兵十五营,扎营北崖头,卡住北路。同治七年(1868年)五月,甘肃提督杨占鳌亲领四十营士卒屯兵城南,但立足未稳,即被打散,后旋至城西,仍无法安营,杨占鳌部损兵折将,锐气大挫,不能复战。
  由于连年战乱,民心恐惶,无法从事生产,军饷乏继,只靠强取豪夺,硬摊诱捐。清军士兵每天只能发六两小麦,杂以养麦、青稞,而从外省调来的援饷,多被官员纳入私囊。饥民载道,士卒疲敝, 官兵虽环城合围,却毫无战心,久攻不下,望城莫展。于是成禄派出骁将马天祥偷袭马文禄在南山的物资库,夺得大批牛羊等物,途宿营尔堡,堡民说牛羊是回军抢去农民的,不让马天祥杀死耕牛,马天祥大怒,遂怒杀营尔百姓数十人,引起民愤。杨占鳌对马天祥素怀宿怨,借机挑拨成禄杀了马天祥。但又引起成禄军中内哄,众叛亲离,危及自身。成禄悟及上当,即向朝廷上报马天祥阵亡,给予抚恤。成、杨之间仇恨激化。杨因军中乏粮,私向马文禄求和,结果杨占鳌受骗被俘,成禄乘机并吞杨军。数日后杨占鳌放归,收拾残卒下令退兵,公开提出和马文禄媾和,並向朝廷申报马文禄已受降就抚。清廷重新委任了肃州的镇、道、知州诸官员进城理事,並催成禄去迪化任本职。成禄本不愿进疆,阳奉阴违,拥兵高台吃喝玩乐,养尊处优。因招安受抚,马文禄的实力並未受损,虚与应付,阴谋奋战,私和自称新疆清真王的妥得璘取得联系。同年九月马文禄把城内命官赶出城外,复叛据城。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后,于十年冬令提督徐占彪率四川兵勇前来讨伐,徐军一举先占马在南山的老窝,抄其后路,接着出兵清水、金佛寺,叛军连败,进驻红水坝扼守南路。马文禄始觉惊恐。在高台的成禄望破城有日,欲动分功,被左公识破,上疏弹劾,成禄罢官逮问。马文禄以朱家堡、黄草营、塔尔湾、文殊山为犄角,连卡百余营,负隅死守,徐军苦战半年,城外各堡始破,仅城西北久攻不下。马文禄困守城内,在城墙外挖濠抵抗。此时,陕西叛军白彦虎余部由青海出扁都口窜入肃州,新疆妥得璘也予以救援,马文禄才虽惊无恐。左宗棠重整原成禄部、金顺部、陶生林部、杨世俊部共四十八营,以优势兵力攻打,先败白彦虎残部,援于城外,后增宋庆率领的河南兵二十一营合力攻城。
  肃州城一向是西北重镇,城墙厚三丈有余,高三丈六尺,城外濠沟宽八丈三,深二丈,马文禄又在城墙上挖筑阴沟。炮火攻打,不会塌裂,里面安然无羌,外面攻不上来,叛军在暗处用叉子枪还击,官军伤亡较大。攻城士卒挖地道进攻也被发觉阻击。同治十二年(1873年)七月,左宗棠亲临肃州督战,大本营扎于南门外的孔雀园。攻城中,大将徐占彪受伤,杨世俊阵亡。因城内叛军断粮,招架不住,提出归降,但左公不允。直围到九月,刘锦棠率湘军从西宁赶来,合力夹攻,一举破城。
  肃州城自同治四年被叛军占据,到同治十二年九月收复,历时达十年,仅左宗棠挥兵六十多营攻破,也用了廿三个月,可见这次“肃州之叛”双方调动的兵力,攻守之艰苦,伤亡之惨重,生灵之涂炭,在清末战争史上也是较大的一次。
  对肃州这十年的战乱,史家自有评说。我这里引述一些当时破城后被俘群众的看法,他们认为,这旷年之久的动乱,纯系互相猜疑所激化。首先是官府对回民的歧视、压迫,被诬为“贼”。如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是不会有这场动乱的。叛首仅二、三人,抱着割据一方,称王逞霸的野心,协裹无宴群众为其卖命,应受“鼎镬”之刑(古代一种残酷的刑具),不可轻恕。双方死亡士众有何罪?左公为了巩固肃州,解除进军新疆的后顾之忧,把参与叛乱的二千多人,先后移民到兰州,安置在金县(现榆中县)。背井离乡之苦又向谁诉?群众毕竟是无辜的。
  注:以上资料整理自《辛印侍行记》和《左文襄公在西北》。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文史資料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文笔或典雅隽永,或平易拙朴,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区人文景观、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历史人文画廊。入书的部分稿件,或被国家有关专业学会列为专题研究,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很多史料成为城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还有部分史料为地方志编纂、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以及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辑包括:政治军事、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文教卫生、民俗辑粹。

阅读

相关人物

关维智
责任者
关维智
相关人物
马文禄
相关人物
杨占鳌
相关人物
马天祥
相关人物
杨因军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徐占彪
相关人物
杨世俊
相关人物
陶生林
相关人物
刘锦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乌鲁木齐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榆中县
相关地名
西宁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辛印侍行记
相关作品
左文襄公在西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