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投奔红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456
颗粒名称: 童养媳投奔红军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34-136
摘要: 1915年农历9月12日,张茶清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桃花区(现为红安县永和区)西张园乡大宛村一 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底,红军到了黄安县。茶清看到穷苦人 翻身出头的日子到了,她再也无法忍受当牛做马、 挨打受气的童养媳生活,便偷偷跑出来,去投奔红 军。红军嫌她年纪太小,她死缠硬磨,哭诉自己悲 惨身世,哭诉全家的不幸遭遇,终于感动了首长, 同意把她留下,编到黄安独立师医院当看护。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张茶清

内容

童养媳投奔红军
  1915年农历9月12日,张茶清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桃花区(现为红安县永和区)西张园乡大宛村一 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个泥瓦匠,长年在外给财主 家干活,累得骨瘦如柴,浑身是病,在茶清九岁那 年就早早离开了人世。母亲全力拉扯着他们兄妹四 人,日夜操劳,受尽熬煎,终于积劳成疾,无钱医 治,也在茶清十二岁时又含恨死去。家里失去了主 心骨,便象大屋散了架,生离死别的灾难一齐降临 到他们头上。大哥去当雇工,二哥被人领走,八岁 的弟弟去为地主家放牛、砍柴,十三岁的茶清也成 了人家的童养媳妇。
  当童养媳,孤苦伶仃,没人疼爱,整天泡在汗 水、泪水里过日子。穿的遮不住羞丑,吃的是残汤 剩饭。天不亮就起来打扫内外,挑水烧饭,放牛喂 猪,下地干活,一天忙到昏昏黑。受苦受累不说, 稍不合公婆的口味,不是挨打就是臭骂,身上的伤 疤一层摞一层,肚里的苦水盛不下。小茶清被折磨 得不象人样,常常偷偷哭泣。 ,1929年底,红军到了黄安县。茶清看到穷苦人 翻身出头的日子到了,她再也无法忍受当牛做马、 挨打受气的童养媳生活,便偷偷跑出来,去投奔红 军。红军嫌她年纪太小,她死缠硬磨,哭诉自己悲 惨身世,哭诉全家的不幸遭遇,终于感动了首长, 同意把她留下,编到黄安独立师医院当看护。
  从此,张清茶便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她的足迹 踏遍了鄂豫皖的战场。无论是跟随大部队出征,或 是深入敌后打游击,她都象小伙子一样冲锋陷阵, 和大家一样不分昼夜地行军打仗,精心护理伤员, 争着去拾担架。同志们衣服破了、脏了,她就利用 休息时间缝补刷洗。有时,同志们累了,她就为大 家唱几首家乡的小调,鼓舞大家的情绪。就这样, 她成了战士喜爱的小妹妹,部队中的多面手,在革 命的大熔炉里迅速锻炼成长起来。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文史資料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文笔或典雅隽永,或平易拙朴,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区人文景观、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历史人文画廊。入书的部分稿件,或被国家有关专业学会列为专题研究,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很多史料成为城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还有部分史料为地方志编纂、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以及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辑包括:政治军事、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文教卫生、民俗辑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清茶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黄安独立师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黄安县
相关地名
红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