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屯田水利的先驱——曹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453
颗粒名称: 酒泉屯田水利的先驱——曹赟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20-122
摘要: 酒泉的屯田水利开发甚早,历代均以国家举 办,实行军屯。自两汉、魏晋以迄隋唐,莫不以官 屯为第一要务,以期开发国土,兴办屯田水利,解 决向西北用兵之费用。而真正由地方民众自行组级 屯田水利者,则首推明代初期的曹赟。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曹赟

内容

酒泉屯田水利的先驱——曹赟
  刘兴义
  酒泉的屯田水利开发甚早,历代均以国家举 办,实行军屯。自两汉、魏晋以迄隋唐,莫不以官 屯为第一要务,以期开发国土,兴办屯田水利,解 决向西北用兵之费用。而真正由地方民众自行组级 屯田水利者,则首推明代初期的曹赟。
  曹赟,明初肃州卫(今酒泉市)人。生年不 详。洪武年间(1368-1398年),授肃州卫千户,在 肃州屯田水利工作中功绩卓著。当时曹赞率领酒泉. 近郊民众,在城南屯田千余顷,先开凿黄草坝,至 城附近又分为南坝与北坝,南坝由城南门前经过, 北坝绕城北门而东。渠口西起城西南三十余里的文 殊山下,引讨赖河水上岸东流,至县城东北水磨 沟,坝宽一丈,深三尺五寸,长六十余里,浇灌城 周土地数万余亩。又在城南石滩边缘开凿沙子坝一 道,渠口在讨赖河黄草坝口以南,东至茅庵河西岸 之果园,东西长七十余里,宽一丈五尺,深三尺, 灌溉城周及城南田地数万亩(嗣后,茅庵河西岸之果园一带田土数千亩,诸年受洪水河冲刷殆尽,.遂. 成沙石河滩),使酒泉城周数十里,人烟云集, 田 连阡陌,变戈壁为边塞绿洲。
  曹赟又发现沿祁连山北麓的洪水河两岸,土肥 地广,可以开发耕种。但因近山地势坡差大,水流 湍急,冲刷河沟沙石,造成河低田高,崖岸高达数 十丈,有水不能为用。曹赞乃动员洪水河两岸民众, 在洪水河山口,用土法观测出水平线,沿崖凿洞, 开掘隧道,洞洞相连,构成暗渠,在渠离开崖岸 时,又在地面穿井,井洞相通,逐渐引水上地,开 成明渠,故称此坝为洞子坝,在东岸者称“东洞子 坝”,在西岸者叫“西洞子坝”。他的这些智慧是 从群众中学来的,又为群众造福,使洪水河东西两 岸荒地,逐年开发,扩大了耕地面积,人民群众世 代相继维护着祖先艰辛的劳动成果。千村百户,星 罗棋布,均赖当初曹千户开凿之功。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驻牧在凉州的土著鞑 靼族酋长老的罕叛乱,骚扰河西州县,明廷派丰城 侯李彬到甘肃经略,同年授丰城侯李彬佩征虏将军 印,任总兵官镇守甘肃。宣德年间(1426-1435年), 曹千户跟随李总兵至高台南山之李罗口抵御北虏, 不幸阵亡。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肃州兵备道 李应魁(四川内江人),编纂《肃镇志》时,选曹赟事迹,载入史册。清代人又以“红水穿碉”列入 肃州后八景,以纪念其为民造福之功。
  泉 湖 述 情梁军一塞上斜阳分外娇,泉湖已改旧风骚。
  香池不管沧桑事,碧水犹飘汉武糟。
  二轻摇画舫任淹留,物是人非几度秋。
  莫道朱颜今已改,祁连最喜雪盈头。
  三几见泉湖柳吐丝,如烟往事满香池。
  相思最是相逢处,立尽斜阳月上时。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文史資料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文笔或典雅隽永,或平易拙朴,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区人文景观、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历史人文画廊。入书的部分稿件,或被国家有关专业学会列为专题研究,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很多史料成为城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还有部分史料为地方志编纂、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以及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辑包括:政治军事、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文教卫生、民俗辑粹。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兴义
相关人物
曹赟
相关人物
侯李彬
相关人物
李应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肃镇志
相关作品
泉湖述情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