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防陇东 封锁陕甘宁边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414
颗粒名称: 驻防陇东 封锁陕甘宁边区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部队分驻隆德、西吉、庄浪一带,保护西兰公路,四十八师仍驻防兰州。这次移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陇东防务,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封锁。在防区构筑碉堡工事,增设岗哨,严密封锁,盘查行人,一切物资不许通过。一九一师接防后,曾发生个别冲突事件。当时杨德亮为保存自己军事力量免受损失,告诫部队尽量避免冲突,不让事态扩大。所以对峙两年多时间,未发生重大军事冲突。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杨德亮

内容

驻防陇东封锁陕甘宁边区
  1940年3月,四十二军奉命调驻陇东,沿西兰 公路一带,军部移驻平凉杨家花园。所属部一九一 师从宁夏中卫移驻甘肃固原县黑城子,时部驻祁家堡。数月后,该师移驻庆阳。所属部队分驻正宁、宁 县、泾川一带,师部驻西峰镇,后接替了九十七师韩 锡侯部的防务。韩部移驻固原,亦归杨德亮指挥。
  预七师师部驻静宁,部队分驻隆德、西吉、庄浪一 带,保护西兰公路,四十八师仍驻防兰州。这次移 防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陇东防务,对陕甘宁边区实 行封锁。在防区构筑碉堡工事,增设岗哨,严密封 锁,盘查行人,一切物资不许通过。一九一师接防 后,曾发生个别冲突事件。当时杨德亮为保存自己 军事力量免受损失,告诫部队尽量避免冲突,不让 事态扩大。所以对峙两年多时间,未发生重大军事 冲突。
  1940年冬,胡宗南曾到平凉检阅四十二军,部 署防务计划。曾令四十二军参谋长余辉庭写过一份 《防御共军作战计划》,因不顺乎杨的心意,以 “工作能力不能胜任”呈报胡宗南撤换,调朱侠为 四十二军参谋长。
  部队进驻平凉后,正值抗战处于低潮,青年学 生,苦无出路,纷纷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杨 为阻止青年学生继续外流,将原一九一师及二十六 补训处十个团的结余经费,提取十数万元设立力行 中学,招收陇东各县青年学生,使其勿赴陕北。这 笔结余经费,在国民党军队中,一般都归长官纳入私囊。而杨将此钱用来兴办学校,不管用意如何, 总为地方造就了人才,这在当时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中也是少有的。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文史資料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文笔或典雅隽永,或平易拙朴,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区人文景观、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历史人文画廊。入书的部分稿件,或被国家有关专业学会列为专题研究,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很多史料成为城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还有部分史料为地方志编纂、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以及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辑包括:政治军事、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文教卫生、民俗辑粹。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德亮
相关人物
胡宗南
相关人物
余辉庭
相关人物
朱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宁夏
相关地名
延安
相关地名
陕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