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驻兰州 身兼多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408
颗粒名称: 再驻兰州 身兼多职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38-40
摘要: 1937年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实现了国共 合作。杨德亮的西北补充旅,奉命调来甘肃定西、 榆中一带训练。同年夏第二次调驻兰州东教场接管 了城防。卢沟桥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绍良任第八战 区司令长官兼甘肃省主席。这年11月西北补充旅扩 为一九一师,杨升任少将师长,师部驻在兰州市中 心。接着杨兼任了甘肃省保安处长(该处设在省府 后花园内)。同年冬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党 在后方大量征兵,在甘肃省成立了二十六补充兵训 练处(该处设在省政府东侧院内),杨德亮又兼任处 长。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杨德亮

内容

再驻兰州身兼多职
  1937年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实现了国共 合作。杨德亮的西北补充旅,奉命调来甘肃定西、 榆中一带训练。同年夏第二次调驻兰州东教场接管 了城防。卢沟桥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绍良任第八战 区司令长官兼甘肃省主席。这年11月西北补充旅扩 为一九一师,杨升任少将师长,师部驻在兰州市中 心。接着杨兼任了甘肃省保安处长(该处设在省府 后花园内)。同年冬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党 在后方大量征兵,在甘肃省成立了二十六补充兵训 练处(该处设在省政府东侧院内),杨德亮又兼任处 长。当年接收新兵十个团,分驻陇东、陇南各县。 1938年春,沦陷区的抗日救国团体、进步人士、爱 国青年纷纺流亡到兰州大后方宣传抗日,寻觅工 作杨德亮热情接待,适当安置。
  1938年夏,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西安设立中央 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在兰州东教场设立军官学校第 十五期第三总队,招收学生五百人,杨德亮兼任总 队长。他每天早晨到军校参加早操,讲话,内容从 “四维八德”、“孔孟之道”、“修身治国平天下” 到“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的死敌”,“挽救危亡、 匹夫有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等思想教育学员。1939年春,又 招收第十六期五百名,绝大部分是甘肃籍的青年学 生,这为扩编四十二军,培训了大批下级军官。
  1938年冬,武汉三镇失守,国民党中央政府迁 都重庆,亲日派散布“亡国论”。在中共全民抗战. 的主张下,西北抗日宣传团,由国民党陇海铁路专 员王月波(回族)为团长,率名演员白杨(回族) 等进步人士到兰州宣传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战略方 针。杨德亮积极配合,组织成立了兰州市“回教救 国促进会”,吸收回族上层人士参加,杨自任理事 长。派军警维持剧场秩序,官兵观看演出节目,有 的宣传团人员被吸收到师政治部工作。他又捐助 “回教救国促进会”法币五佰元,办回民小学一所, 并支持在小西湖成立了兰州西北中学,宣传团员马 德礼(回)任校长。其间,中共地下党人杨希珍、 吴鸿宾多次到一九一师师部和杨德亮接触,联系抗 日宣传活动。
  杨德亮在政治上虽然反对共产主义,但他主张 抗日。在当时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政治形势下,他 顺应抗日潮流,团结兰州市各界上层人士,积极参 加抗日宣传,动员群众参加抗战,妥善处理民族关 系。他虽身兼多职,而工作谨慎勤劳,对部属赏罚 严明,所管单位工作秩序井然,军民关系融洽。
  1939年春,甘肃地方宗教人士,给他赠送,万民 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就此事还通报嘉奖。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酒泉文史資料第八輯》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文史資料突出了亲历、亲见、亲闻的特征,或以史料性见长,或以趣味性取胜;或状写历史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或描摹风情民俗,究文化之渊源;或见景生情,赞山川之壮美;或睹物思人,话世事之沧桑。文笔或典雅隽永,或平易拙朴,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区人文景观、历史事件、逸闻趣事等作了全方位的展示,构成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历史人文画廊。入书的部分稿件,或被国家有关专业学会列为专题研究,或被有关报刊转载,很多史料成为城乡中小学、企事业单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区情教育的乡土教材,还有部分史料为地方志编纂、文化旅游景点建设以及党政机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辑包括:政治军事、人物轶事、社会历史、文教卫生、民俗辑粹。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德亮
相关人物
朱绍良
相关人物
吴鸿宾
相关人物
杨希珍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西安事变
相关事件
卢沟桥抗日战争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南京
相关地名
日本
相关地名
王月波
相关地名
白杨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