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385
颗粒名称: 名胜古迹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1
页码: 147-167
摘要: 酒泉的名胜古迹
关键词: 酒泉 人文地理

内容

名胜古迹酒泉是我国西部古文化繁衍区域之一,也是历 史名城。瀚海沃野,风光猗丽。有气势雄浑白雪皑 皑的南山,也有苍茫辽阔浓茵丛生的绿洲;有冰雪 消融的长河,也有潺潺流碧的金泉;有金戈铁马的 战场,也有高耸入云的楼阁。处处烽台、寨、堡, 片片古墓、遗址。这些都成为酒泉璀粲瑰丽的文化 宝库,也是提供鉴赏凭吊的名胜古迹。择其优胜 者,缕述如下:酒 泉 公 园酒泉公园(原名古酒泉)位于城东约二里处,历 史悠久,美名如诗。东汉应劭注《汉书•地理志》 “酒泉郡”曰;“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敌曰酒 泉”。唐颜师古亦说:“旧俗传云,城下有金泉, 其味如酒,故曰酒泉”。民间传说云:汉武帝元狩 二年,骤骑将军霍去病击匈奴有功,武帝赐御酒犒 赏三军,酒少人多,将军以功在全军,遂倾酒入. 泉,令众将士取而共饮。其后河西建郡,就以泉名 郡,称为酒泉郡。
  其泉原有三眼,泉水甘冽碧澄,冬暧夏凉,永 不结冰。中如珍珠数掬,半晌一发。冬日水气蒸 腾,状如云烟,蔚为奇观。
  据《重修肃州新志》记载,明代曾有水榭遗 迹,泉水兴旺,芦苇遍生,野鸭成群,清静可观。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肃州分巡道黄文炜鸠 工修建,“垒土辟池,前建楹,中置亭,后树轩, 回廊耳室,鳞次周到”,为酒泉公园的建筑规模奠 定了基础,并作《酒泉记〉〉留世。乾隆二十七年, 肃州知州徐浩对原建筑重加补葺,又新建楼台、月门、牌坊,使“酒泉焕然一新”。光堵五年(公元 1879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又加精心修缮,置清沥 楼、酒泉亭等建筑,还制小舟游弋湖中,赋诗述 志。并亲书“古酒泉”竖匾及“甘或如醴,淡或如 水;有则学佛,无则学仙”等对联。宣统时肃州兵 备使者陆廷栋树有“西汉酒泉胜碛”的石碑。
  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国民党四十二 军军长杨德亮派驻军整修泉、池、亭台,挖掘湖 底,修整环湖路,广植林木花草,历三年竣工,命 名为“泉湖公园”,为酒泉游览胜地。鼓 楼位于城中心的鼓楼,最早建于前凉张重华永乐 年间(公元346——353年),为当时酒泉太守谢艾 修建福禄城的东城门楼,本称樵楼,为戍卒打更巡 逻嚓哨的场所。
  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展筑东城,将 樵楼遗留于城中心,利用原土夯基座,并开南北券 门,从此“四通八达”,遂改名为鼓楼。清雍正三 年,始包砌以青砖,历来屡有补修。清同治十二 年,左宗棠攻肃州时,鼓楼为炮弹爆炸焚毁。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3年),重建三层木 楼,钻尖顶,三开间,是保存最完整的仿明建筑。 鼓楼总高23.4米,楼台台基高7.5米,底边长20.4 米,周长97.2米。券门高4.2米,宽3.4米。券门上 各有砖雕仿木结构斗拱及门额。东门额曰:“东迎 华嶽”,上雕“二龙戏珠”;西门额曰:“西达伊 吾”,上雕“双凤朝阳”;南门额曰:“南望祁 连”,上雕“龙马负图”;北门额曰:“北通沙 漠”,上雕“八仙庆寿”。楼基东侧漫道额曰: “云路先登”。二楼东西两边各有木匾一块,东面由肃州拔贡聂吉儒撰书“声震华夷”,西面由酒泉 太守汉南符瑞题“气壮雄关”。鼓楼矗立城中央, 端庄俊雅,灵巧秀丽,气势雄浑,蔚为丝路壮观。文 殊 山文殊山位于酒杲城西南三十里,山有石峡,峡 中有峪,风景优美。山上松柏蔽日,野花飘香;峪 中泉水粼粼,鸟雀喧呜。幽林雅趣,蔚为南山佳 景。
  此山历代不断增修,至明清时,前后山修建寺 庙三百余座,石室洞窟十余处。山上有南天门、玉 皇阁、雷音寺、百子楼,山中有药王宫、翠云宫、 五龙宫、牛王宫、王母宫、古佛洞、千佛洞、卧佛 殿等百余宫观,山前有文殊殿、太子寺、鲁班楼、 万佛洞等。建筑雄伟壮观,雕梁画栋,檐牙交错。 石洞则历史悠久,相传开凿于前凉宋纤(敦煌人, 游学酒泉,见山林秀美,欣然凿壁修室,隐居讲 学)。太子寺藏有石碑,乃大元泰定三年所镌。民 国以来仍有增补。每逢农历四月八,车水马龙, 人山人海,为酒泉及邻近各地庙会集散盛地。白 塔酒泉城内鼓楼西北隅的吉祥寺内,和东南隅的 弥陀寺内,各有一座形体古朴高大的白塔。塔身雄 伟浑重,高耸入云,建造时间又很古老。这两座白 塔,完全是用土坯叠砌起来的,历经千百年,屹立 城中。
  吉祥寺据清乾隆二年编纂的《重修肃州新志》 记载:“吉祥寺,在肃城鼓楼西,俗名大寺。寺后 有白塔高耸,相传建于汉武时,盖最古刹也。景泰 七年继修。正统五年,太监刘永诚请于朝,敕赐额 曰’吉祥寺'。顺治初,回民土沦太、丁国栋之乱, 寺毁。总监孟公乔芳,遣副总戎齐升平之。九年, 天城游击郭良材重修,都司白锐有碑记事。康熙五 十九年,卫守备、广陵(今扬州)曹锡钺,並住持 僧妙德募化,又修之”云云。
  吉祥寺之白塔,因系土建,不易为炬所毁,经 后世维修或重修,以至世代留传下来。白塔,建筑 在夯土台上,形制可分为塔座(须眉,四级)、覆 钵(周有倒置外凸莲瓣)、塔柱(园形五级)、塔 颈(八面、四级,每级四龛,各级佛龛交错出现)、塔盖(木质,八角,悬风铃)、塔顶(黄铜铸造,形 似宝葫芦)等九个部分组成。全塔外表用纸筋白灰 粉饰。佛龛内有宋、元、明、清各代铜佛和模制黄 胶泥佛像多件。此塔因倾斜过甚,危及安全,后拆 除。
  与吉祥寺白塔形制相同的弥陀寺白塔,州志 云:“弥陀寺,俗呼为姑姑寺,又名僧尼寺、卧佛 寺,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嘉靖时火焚二次,僧尼焚 死者十一人,殿舍煨尽,嘉靖三十六年重修。寺后 有一古塔,传说’恐红水河水涨淹城,故建此塔以 镇之,”。清顺治十二年,康熙十六年、六十一年 重修。因白塔原已倾圮,后也被拆除。吉祥寺白塔755钟 楼 寺钟楼寺又名救生寺,是酒泉城内的佛教寺院之 一,位于城西北隅的花果园林之中。寺宇面南座 北,临近大街,易于人们游览观赏。
  钟楼寺修筑在分层筑起的四级高台上,山门以 北由低渐高,依次建有四大天王殿、八大金刚殿、倒 座观音殿,两旁还建有三霄殿、眼光娘娘殿、药师 佛殿、山神殿、土主殿等,最后有土筑高台,上建 有卧佛殿、佛祖殿。各殿都有彩塑佛像,墙上满布 彩色壁画。
  钟楼寺内,常年有僧众住持,同时接待四方来 酒泉的“活佛”及其他游方僧侣。寺院相传创建于 唐代。清顺治十八年,由肃州副使李雨沾再次倡 修。康熙九年、四十八年俱又增修。寺宇层叠,杰 阁参云,登之可以览胜。过去,每年正月初九的 “上九会”和端阳节期间,寺内除僧众进行宗教 活动外,其他各行各业的各族民众,也纷至游观。
  钟楼寺内有一口大钟,僧众每晚诵经敲钟,钟 声嘹亮,响彻城内外,故又称“僧寺晚钟”,被列 为肃州八景之一。钟楼寺清 真 寺酒泉清真寺座落在酒泉东关北后街。
  民国六年(1917年)聚居在酒泉东关的穆斯林 群众自愿发起,决定兴建清真寺,由回族老人马金 贵、马绪宗、马忠贤、张积德、杨万林等组成筹建 小组,负责建寺事宜。为筹措资金,由马金贵等人 骑马赴哈密、迪化(今乌鲁木齐)、奇台、伊宁、 喀什等地,后又去兰州、临夏、西宁等地捐助银子 三千两,加上群众集资,共筹集到三千二百多两银 子,不足部分由商绅张积德垫付。自民国六年开工 至民国八年(1919年)建成。该寺的建筑、设计和 施工由青海西宁木工马呈捷承担。
  清真寺大殿建筑面积536平方米,系土木石砖 结构。建筑紧凑别致,风格独特,实用壮观。殿前 有前檐,殿后有金堂,三部分浑然一体。侧观,殿 脊起伏呈马鞍形,金堂顶上耸立着四角高亭,金堂 两侧有雕刻精致的花纹边门。大殿正门前檐下皆装 木质雕花门窗,南北两侧墙面用雕刻图案的青砖砌 筑而起。殿内矗立八根大明柱,正梁前后悬挂着雕 刻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和汉字“真一”、“清真无二”、“独一无偶”、“清真为本”、“道寅天 房”等字体苍劲有力的五块大匾。寺院布局匀称, 结构严谨。大殿前是庭院,南北各有五间讲堂, 是讲授教义和回民开会商讨事务的地方,东西纵 深二十米,南北十五米。庭院东面是山门,上有十 八米高的宣礼楼,盘旋楼梯,全系木结构,回民群 众每逢斋月便上楼观月,决定封斋、开斋时间。平 日五时礼拜前“满拉”(学员)登楼宣礼,教徒讽 诵礼拜,是回教徒集散地。
  西 沟 寺位于酒泉城东南祁连山观山河山口内的西沟岔 中,其地层岭起伏,万山环抱,连峰叠嶂,沟深壑 奇,林木葱郁,风景秀丽。从元代开始,藏族牧民 在此居牧,并集资建寺,故称西沟寺。每逢佳节, 牧民咸来礼佛咏经,叩钟求愿,天长日久,为藏族 人民朝神拜佛的胜地。旦谷中溪流蜿蜒,潺湍激 石,坡、坨、崖壁左右纷呈,苍松翠柏,上下相 间,确有一派仙源景色。嘉 峪 关嘉峪关,在肃州西六十里。明洪武五年(1372年) 征虏大将军冯胜进军河西,取肃州,破瓜、沙州, 征服元残余势力,量度地形,在肃州西六十里嘉峪 山西麓,筑嘉峪关,以山为名。按《肃州志》:初 筑之嘉峪关,仅一土城,周围二百二十二丈,高一 丈八尺,阔厚丈余,开东西二门,各有瓮城,以守 备守之,並无重关,长城之属。
  成化二年(1466年),明廷因饬令筑陕甘长城 墩堡,以防弘治五年(1493年),关外吐鲁 番回鹘部落崛起,连破关外诸卫,关上警报频传, 朝廷乃于弘治七年(1495年)谕令肃州改修嘉峪 关,八年完工。在城堡西门外建筑坚固之重关和 关楼三层,将旧城墙加宽加高为三丈五尺,增修外 围罗城,添筑堑壕暗道,布以鹿角梅花坑,增强防 御。
  弘治十年,甘肃镇参将彭清,征集民工创筑了 肃州北长城,全长七十里。正德元年( 1506年)八 月,兵备李端澄驻节肃州,命承信校尉王镇,督工修 建嘉峪关城之东西二楼,並添筑角墩六座、敌台二座,城内外又建官厅、夷厂、仓库及玄帝庙等建 筑,次年二月完工。城楼既起,〓堞连属,“望之四 达,足壮伟观,百里之外,了然在目”。正德十一 年之后,吐鲁番速坦,猖獗犯肃州,游击芮宁等英 勇战死。自此,关门昼闭,一日数警。
  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学士翟銮巡边至肃 州,以嘉峪关为河西第一巨防,乃与兵备李函商 议,建筑肃州西长城。即自文殊山脚讨赖河北岸 起,向北连接嘉峪关西南角墩。又自东北角墩起, 向西北至石关(汉玉石障即古玉门关)东口止,共 长三十里。又自关北起,东北至野麻湾与北长城连 接。每隔五里一墩,形成嘉峪关左右两翼之军事防 御设施。自此,嘉峪关逐成西北边防完整的防御系 统,构成明代中外巨防,西北第一门户。因形势险 要,过往官商军旅,多有歌颂吟咏或悲伤感叹之 辞,尤以清人林则徐题嘉峪关七律,格调最为美 善,至今传诵不已。汉长城遗迹肃州境内的汉长城遗迹有远近两条线路。
  一、近处的一条线路,东端起自高台镇夷堡 (即汉酒泉郡之东部障)以南,沿西行大道,经深 沟、盐池、双井子诸堡地带,挖浚深壕,宽三丈, 深至见水。因这一带属沙漠盐碱土壤不适宜筑边 墙,所以掘壕代墙,俗称边壕。再由双井子以北,向 西进入酒杲境内临水堡北六公里之暗门,与边墙连 接。此段壕长约60公里。据甘肃省考古队察勘应列 为汉长城。此为第一段。
  自临水暗门又筑边墙向西渡越临水河,沿北大 河以北,其墙基因历代开发已毁灭殆尽。又从嘉峪 关东侧安远沟以西之烽火台起,汉长城遗迹又出现 在戈壁滩上,由此直向西北至黄草营北端长约14公 里,至此灭迹。此为第二段。
  在断山口西北的沙漠中又出现一段汉长城遗 迹,长约10公里左右,东端可与黄草营汉长城联成 一线,向西北可与玉门花海子汉长城联接。
  二、远处的一条线路,称之为北线。位于金塔 县之北缘。东起天仓乡营盘水库附近向西延三叉河(北大河)至大庄牛头湾、新八分村之北,再向西 至明沙窝、西移村、郑薛墩、营盘城、沙枣园至玉 门红泉河坝,与花海子长城相接。此段长城遗迹已 不存在,但沿线烽堠密布,有沿边古道相连,在金 塔境内者全长约120公里。
  近处的一条,按《汉书》记载,元鼎六年平定西 羌,筑塞西至酒泉郡,当即为沿北大河北岸的这条 边塞,约筑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置酒基 郡之时。
  〔附1〕丁家闸魏晋壁画墓丁家闸魏晋壁画墓,位于城西十五华里的果园乡丁家闸村的砾 石滩上,墓室距地表深约12米,墓门向东,有33米长的斜坡墓道和 砖券墓门及门楼照墙。前室方形覆斗顶,后室长方形券顶,前后室 地下均铺有云气穿壁方砖。前室四壁及顶部均为彩色壁画,大体有 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天上部分绘东王公及山林百兽,西王 母及三青鸟、九尾狐、白鹿羽人、天马行空等,周围布满庆云,四 壁上端为四个倒悬龙首。人间部分有墓主人宴居行乐图,有乐伎、 舞伎及侍者眷属出行图及坞壁,还有耕地、耙地、扬场、羊群、牛 群、马群、养鸟、饲鸡、采桑、园林、椎牛、杀猪、庖厨及贵妇出 行等画面。地下部分绘着善于负重的赑屃与房舍等。
  后室为券顶,葬一男一女。木棺已化为灰烬,只有西壁绘有弓 箭、布帛、丝束等物。
  丁家闸魏晋壁画墓已历时一千六百多年。整个壁画墓,画面完整,色彩和谐,构图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笔锋流畅,生活气息很 浓,是东晋时期当地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也是酒泉文物的灿烂明 珠,为研究魏晋历史、经济、生活、音乐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资 料。
  〔附2〕西沟唐代画像砖墓西沟唐代画像砖墓,位于果园乡西沟村黄沙地农田中,为砖筑 双室墓,仿木结构,前后室均为穹窿顶,墓顶用牙砖砌成。整个墓 室全用各种模子拓成的半浮雕式模印画砖砌成,有:横牙砖、竖牙 砖、十二生肖砖、男(管)乐伎砖、女(弦)乐伎砖、骑士砖、斗 拱砖、幔拱砖、泡钉砖、卫士砖等。前后室地面及棺床均铺以莲花 纹方砖,其数量多达1400余块。墓葬的建筑风格与画砖内容反映了 唐代地方官吏与当地士人演文习武的场景及其富裕充足的经济、文 化生活的侧面。在此墓的周围还有排列有序的古葬墓六座,形成一 个仕属家庭的家族墓葬区。
  这几座唐墓的发现,为研究酒泉乃至河西隋唐时代的历史文化 提供了真实的资料。
  〔附3〕福禄城南门遗址福禄城为汉代酒泉郡治禄福县之县城,晋改县名为福禄。《西河 旧事》云:“福禄城,谢艾所筑"。谢艾为前凉张重华之主簿,以 军功封为福禄伯,后出任为酒泉太守。谢在汉代古城遗迹上重新筑 新城。《肃州志》记载“酒泉旧县本福禄县”,实即明代展筑酒泉城 以前之鼓楼以西的西半城。晋代福禄城,仅有东、南两座城门,其 东门即今之鼓楼。南门遗址位在小西街南端,为方形土墙砖券城 门,今虽断垣残壁,其遗址仍可见其梗概。晋福禄县城南门〔附4〕汉乐涫城遗址汉代酒泉郡所领乐渲县城故址,据《元和郡县志》及《新唐 书》记载,即今位于酒泉城东五十公里、下河清乡皇城村境内的皇 城。城为黄土夯筑,残高3 —7米不等,基宽3米,东西长344米, 南北宽291米,呈长方形。东北角向内折,有向东的城门。面积 101.3万平方米。城四角有角墩,马面已倒毁。城外西南角,有高 大的瞭望台座,城南墙有门。其遗址今犹残存。
  〔附5〕明长城遗址明代为防止蒙古族的侵扰,修筑长城以御敌,东起鸭绿江西达 嘉峪关全长12700余里。肃州的长城是九边甘肃边的最西一段。西起 嘉峪以南的文殊山脚,以嘉峪关为枢,向西北一支15里封锁了石关 峡。自嘉峪关向东北一支交叉穿过汉长城至野麻湾,折而向东,经 新城子、两山口、明沙窝、上古城、下古城至暗门,与汉代边壕接 头。此一段总长约66公里,为明弘治十一年至十三年(1498-1500年) 肃州参将彭清所筑。又自下古城大墩向东北跨鸳鸯池,折而东,经 土棋墩进入高台县境,过双井子、盐池至天城,与镇夷长城相接。 此一段约长60公里,为隆庆年间( 1572年)都御使廖逢节所议筑。 总计肃州西长城、北长城、东长城共长126公里。长城上相隔不远 有墩台,沿线也有烽火台。嘉峪关至酒泉就有一大墩、五小墩作为 昼举烟、夜举火传递军情的处所。经过四百多年,酒泉境内的长城 虽残垣断壁,仍有遗迹留存。明长城鸳鸯池烽燧76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人文地志专辑史料,内容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物产特产、民族与宗教、名人与职官、名胜古迹、历代诗人咏酒泉七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霍去病
相关人物
黄文炜
相关人物
徐浩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
陆廷栋
相关人物
杨德亮
相关人物
张重华
相关人物
谢艾
相关人物
聂吉儒
相关人物
刘永诚
相关人物
曹锡钺
相关人物
马金贵
相关人物
马绪宗
相关人物
马忠贤
相关人物
张积德
相关人物
杨万林
相关人物
翟銮
相关人物
林则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临夏
相关地名
西宁
相关地名
乌鲁木齐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酒泉公园
相关作品
鼓楼
相关作品
白塔
相关作品
钟楼寺
相关作品
清真寺
相关作品
西沟寺
相关作品
嘉峪关
相关作品
汉长城遗迹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文殊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