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近代少数民族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377
颗粒名称: 酒泉近代少数民族概况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7
页码: 103-109
摘要: 酒泉近代少数民族概况,包括裕固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满族、维族、哈萨克族。
关键词: 酒泉 人文地理

内容

酒泉近代少数民族概况酒泉有回、裕固、藏、满、蒙、维吾尔、哈萨 克、苗、瑶、壮、土家、朝鲜、东乡、锡伯共十四 个少数民族,有四千多人,聚居或散居城乡各地。 由于政治历史的原因,有的由少到多,有的由大到 小屡经变迁。兹就人数较多的几个少数民族分述如 下:裕固族:裕固族是河西回鹘后裔,与汉、蒙长期相处发 展起来的民族。元称“撒里畏兀”,明称“撒里畏 吾尔”,清称“西拉伟固尔”。明永乐及正德时 (1506—1521年),将撒里畏兀诸部移居于肃州南祁 连山西部。清雍正七年(1729年)又将其住地另划: 东部属甘州,西部归肃州。乾隆时设抚彝厅,管 东部甘州犁园营裕固五族和西部肃州红崖堡裕固两 族。民国时期裕固族受马步芳、马步青统治,1937 年始行保甲制度,部落头目任乡长、保长。1949年 解放止,裕固族还保留十个家(部落),即大头目 家、东八个家、箩儿家、四个茶马家、秧格儿家 (或称亚郎格家)、西八个家、贺郎格尔家、药落格家、曼台家。
  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狩猎也占重要地 位,处于游动放牧和半定居游牧。聚居于酒泉黄泥 堡和散居在临水、铧尖乡的裕固族约1800余人,农 业逐步替代了畜牧业,以从事农业为主。
  裕固族无文字,其语言住西部的(自称尧乎 尔),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肃南西部使用)。住 东部的(自称恩格尔)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肃 南东部使用)。酒泉黄泥堡及前滩则讲汉语,部分 也用本民族语言。
  裕固族性情爽朗,英勇剽悍,热情好客,喜饮 青稞酒。衣着讲究,服饰下爱刺绣形象活泼、色彩 谐和的图案花纹。信仰藏传佛教(密宗)黄教派, 实行火、土及天葬。有的生活习俗,渐向汉族融合 同化。
  回族;回族是七世纪少数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十三世 纪部分中亚人入居中国后,和汉、维、蒙古族相 处,互相交往,互相影响,逐步发展起来的民族。
  唐永徽二年到贞元十四年(651-798年),信 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到中原者有36起,经丝绸 之路,到西北各地搞商贸活动的更多。十三世纪, 西亚、中亚的伊斯兰教徒,大量东来。元代吸引波斯和中亚大批伊斯兰教徒,居留各地。明代河西走 廊,成为回族居留的主要地区,而且有雄厚的势 力。永乐八年(1410年),肃州卫寄居回民哈拉马 牙曾杀守御都指挥刘秉谦,赶出明军,占据肃州 城。清顺治五年四月(1648年)回民米喇印、丁国 栋起义于甘州、肃州。同治四年三月(1865年)以 马文禄为首的回民在官逼民变的情况下,起事长达 九年。民国以来先后由马廷勷、马步芳、马步青对 回民进行控制与统治。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酒泉有回族1084人,三十八年(1949年),约有 1400人。
  酒泉回族谨严刚直,勤劳勇敢。除从事农业者 外,大多善于经商。分布在酒泉泉湖水磨沟一代的 回民,从事农业。分布在城关东关的回民则大部 分经营商业或兼营手工业。民国时期回民经商往来 于包头(内蒙)、迪化(新疆)者为数不少,也出 现了一些商业名人。
  回族早期用阿拉伯文,后通用汉文,说汉语。 信仰伊斯兰教并在东关建有清真寺。教徒每日参加 乃玛孜(波斯译音,译为礼拜),诵古兰经。每逢 古尔邦节(宰牲节)及尔德节,沐浴盛装举行会 礼,相互祝贺。生活习俗极为讲究,油炸面食,喜 食牛羊肉,独具特色。服饰方面也很讲究,男戴平705顶白软帽,穿黑、白对襟服。妇女则戴黑、白色面 纱,常年盖头。婚丧嫁娶,近似汉俗而又另具风 格。
  藏族:藏族是除西藏外,分布于青海的海南、果洛、 玉树、海北等地及甘肃的甘南、天祝和散居于其它 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本属古代羌族诸部落的后 裔。唐大历元年至大历四年(764-850年),吐蕃占 据河西。吐蕃人逐步改变习俗、语言,在信仰佛教 的作用下,与土著融合而成藏民。居住西藏的称博 巴,.四川的称康巴,青海、甘肃的称安多哇。酒泉 南山三山口的藏民,是元太祖征西羌,征调康巴藏 兵,后因道路迢远不能返回原籍而安插于肃州南 山,以耕牧为生,至今已七百余年的历史。
  藏族大多数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有文字,创于 松赞干布(641年),语言属藏汉语系藏缅语族。 藏语有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西北使用安多方 言),有的地区使用汉文,通汉语。信仰藏传佛教 (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酒泉至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有1048人,分布在祁连山麓。民国三十 八年(1949年),有600人。
  蒙古族:蒙古族分布于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和青海、新疆、甘肃等省。唐代称蒙兀室 韦(室韦族,古代在嫩江流域,是蒙古族的祖先), 原居额尔古诺河,后向西发展,曾服属突厥。十三 世纪初(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蒙古汗 国,并先后消灭西夏、辽、金及宋,于至元八年 (1271年)忽必烈建都大都(北京),国号元。统一 中国后实行安业利农政策,大办水利推广屯田。在 河西兴办屯田,肃州、甘州亦集乃收获显著。直至 元顺帝退出大都,元朝始告灭亡。元亡后,河西地 带仍为蒙古残余势力所控制。明洪武五年,冯胜等 兵分三路下河西,平定元人残余势力,有的逃往漠 北,有的就地投降,划地放牧。明初,为防止蒙古 人的侵扰,曾设关西七卫,继续实现南抚北征的策 略。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成立马宗山设治 局,以管辖该地区。
  蒙古族有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多信藏传佛教(喇嘛教)的格鲁派。酒泉南山有千余 人,主要从事牧业和农业。牧区主要是牧主经济, 也有一些残存的领主制度。农区主要是地主经济, 也有一定的资本成分,其经济形态仍处于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
  满族:满族源出女真人,为女真后裔。散居辽、吉、黑三省及河北、北京、西安等地。1616年努尔哈赤统 一女真各部,其子皇太极继之,于1635年改女真为 满州,又于1636年改为大清,公元1644年定都北京。 满人入关,形成满汉杂居,后散居各地,酒泉满族 约40多人。
  满族有文字,后逐渐使用汉文。语言属阿尔泰 语系通古斯语族的满语支。
  维族:维族是维吾尔族的简称,是回鹘(原为回纥) 的后裔,主要聚居于新疆地区,后散居于西北各地 者甚多。唐天宝三年(744年)回纥部落与铁勒部 分离,在鄂尔浑河建立游牧汗国。开成五年(840 年)汗国亡,回鹘大举西进,移居新疆东部的称西 州回鹘,移居于河西走廊的成为甘州回鹘。甘州回 鹘占据酒泉达一百多年。西州回鹘与当地各族长期 相处,发展形成今日的维吾尔族。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酒泉有536人,后陆续返归新疆。
  维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信仰伊靳兰 教。社会经济由游牧转为农、商,文化艺术有相当 发展。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由古代乌孙、突厥、契丹等民族的 一部分,和后来的一部分蒙古人,在长期相处中,融合发展而成,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青海、甘肃 西部也有一部分。酒泉地区的哈萨克族是由新疆迁 来。1919年,巴里坤的哈族曾迁至玉门南鱼儿红。
  1928年又有一部分哈族,迁至马宗山。1935年哈密 哈族东迁,300余户迁至酒泉一带。1936年巴里坤 4000余户东迁甘青,其中2700余户迁至酒泉,后来 大部份被新疆省政府追返原籍。1949年前甘肃的哈 族,只剩1000余人。
  哈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拼写为基础的文字,后 又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语言属阿尔 泰语系突厥语族。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畜牧业, 逐步转向定居游牧。散居酒泉哈族多从事工商和机 关工作。
  〔附〕酒泉各民族语言系属表1 .汉藏 1.汉语族一一汉族共同语,回族、满族通用语 语系2.藏缅语族一一藏语支一一藏语,羌语 2・阿 尔 泰 语 系 '1. 突厥语族 东匈语支一柯尔克孜语、西部裕固语 西匈语支一维吾尔语、哈萨克语 2.蒙古语族一一蒙古语支一一蒙古语、东部裕固语 3 .满通古斯语族一一满语支一一满语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人文地志专辑史料,内容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物产特产、民族与宗教、名人与职官、名胜古迹、历代诗人咏酒泉七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步芳
相关人物
马步青
相关人物
刘秉谦
相关人物
马文禄
相关人物
马廷勷
相关人物
成吉思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铧尖乡
相关地名
内蒙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西藏
相关地名
甘肃
相关地名
四川
相关地名
辽宁
相关地名
吉林
相关地名
黑龙江
相关地名
河北
相关地名
河南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裕固族
相关专题
回族
相关专题
藏族
相关专题
蒙古族
相关专题
满族
相关专题
维吾尔族
相关专题
哈萨克族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