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353
颗粒名称: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7
页码: 1-37
摘要: 酒泉的建置沿革,包括先秦时期的酒泉、两汉边塞要地酒泉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泉郡、隋唐时代的肃州、五代、宋、回鹘、西夏割据时期的肃州、元代的肃州路、明代的肃州卫、清代的肃州直隶州、中华民国时期的酒泉县。
关键词: 酒泉 人文地理

内容

建置沿革酒泉位于祖国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西段。东 与高台毗连,南依祁连山,西与嘉峪关接壤,北以 夹山与金塔分界。东西长一百零四公里,南北宽八 十四公里,总面积三千三百八十六平方公里。有 汉、裕固、回、藏、蒙古、满、维吾尔等十个民 族。按酒泉的得名,东汉应劭曰:“城下有泉;其 水若酒,故曰酒泉也。”唐颜师吉曰:“旧俗传云 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又民间相传,霍去病降 服匈奴获捷,汉武帝赐御酒犒赏。但酒少人多, 遂倾酒入泉,将士共饮,即改金泉为酒泉。西汉置 郡时,亦以泉名郡酒泉,古为羌戎地,战国至秦为乌孙、月氏居 牧地。汉初为匈奴右地。正式建置则始于西汉中 期。依其历史发展顺序,各代建置沿草情况如下:先秦时期的酒泉考古发现的酒泉简况:酒泉在原始社会末期即新石器时代中期,已有 人类定居,他们用粗糙石器,进行狩猎、采集,维 持低下生活。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先民们的艰苦 劳作,创造了酒泉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及其马厂类 型文化,大致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 晚期遗存。这些文化遗址分布的内涵充分说明,其 时酒泉地方,已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 产。还有较集中的小型方形、圆形方屋;有集中的 制陶窑址;有公共的氏族墓地(墓葬中的殉葬品, 男多农业工具、女多纺轮);有共同的信仰、习俗; 已进行物物交换。其时间则与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 黄帝、唐尧、虞舜时期相当。至公元前2000年左 右,原始社会解体,进入奴隶制社会。酒泉发现的 火烧沟类型、四坝类型和马善马类型文化遗址,就是 当时先民的聚落遗址,其所呈现的遗物贝、蚌、铜 器、金、银器、玉器等,表明其时酒泉已进入铜石 并用时期,较多的使用青铜器。农业较前发展,粮 食生产已有积蓄。手工业得到发展,冶铜业铸造精 良,产品交换日益扩大。私有制出现和扩大,社会生产力较前进步,社会分工有所发展。其相对年代 相当于夏、商、周时代。河西发现的沙井文化则与 河西的羌族有关,马善马类型文化,为乌孙、月氏的 遗存。至社会发展进入封建时代,大量的文献资料 记载更详,叙述更细,酒泉建置沿革情况也就更加 明确。
  古文献记载的酒泉变迁:据文献记载,在黄帝、尧舜、禹汤时期,酒泉 就已经和中原发生了联系,为其所领地。故《通 志》云:“按肃州在唐虞禹贡合黎弱水以西,三危 流沙以东之地,黄帝、大禹经营之处古迹犹存。” 史记《黄帝本纪》云:黄帝为天子时,其土地疆域 “东至于海,登凡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 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 涿鹿之阿。”按“空桐、鸡头,皆山名。空桐,又 名崆峒。”《括地志》云:“崆峒山在肃州福禄县 (今酒泉)东南六十里,古西戎地。”是说黄帝时 曾登临酒泉之地(按:崆峒实在今平凉)。
  史记《颛顼记》又云:帝颛顼时,其土地“北 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尧本纪》云:“帝尧时,舜为臣,三苗在江 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 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稣于羽山,以变东夷;四 罪而天下咸服。”《舜本记》云:帝舜时,其境域“南抚交陀、 北发;〔西至〕西戎、析支、渠搜、氐、羌;北〔至〕 山戎、息慎;东至岛夷、羽民,咸戴帝功。 ”按上述记载,帝颛顼时的流沙,《史记»注 云:“在张掖居延县。”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帝 尧时的三危,即三危山。《括地志》云:“三危山 ……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帝尧从江淮、荆 州迁于三危的三苗族,当即为后世河西之西戎,即 西羌族之先。帝舜时的析支、渠搜,均古地名,在 今青海及甘肃河西西部。当时的氐、羌族居今青 海、甘肃河西走廊等地。
  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开始(公元前2100年), 进入奴隶制社会,建立夏王朝“家天下”的国家体 制,延及殷商和西周,至春秋时代(公元前475 年)历经1553年,进入封建制社会。在长达一千五 百多年的统治中,酒泉属《禹贡》(《尚书》中分天 下为九州的地理记述篇)九州的雍州西界。
  据《夏纪》云:“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 泾属渭汭。……原隰底绩,至于都野。三危既度, 三苗大序”。禹“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 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按弱水,《水经》云:“弱水出张掖山丹县西 北,至酒泉会水县(今金塔县)入合黎山脉。”原 隰厎绩……三苗大序,《史记》注云:“言从渭州 致功,西北至凉州都野,沙州三危山。西裔之山已 可居,三苗族大有次序,禹之功也。”夏亡后,成汤建国,统领四方。西方的氐、羌, 亦归属于商。故《诗经•商颂》歌曰:“自彼氐、 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商传十七代后, 至前十一世纪末为西周武王攻灭。据《周纪》云: 武王伐纣,曾率“庸、蜀、羌、案、微、〓、彭、 濮”。这八种民族中的芜族,即殷商时期居牧于酒 泉、河西的羌人,助周伐纣时被称为犬戎。
  《史记》云:周穆王时曾“西征犬戎获其五王 迁之太原”。至周幽王无道,西夷犬戎攻幽王。幽 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这正反 映了当时犬戎已经强盛,屡为周王边患。
  周末,犬戎(西羌)南徙,主要集居在祁连山 及今青海一带(汉代称之为南羌)。战国至秦,酒 泉、河西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等诸族的居牧 地。故《泰纪》云:酒泉地“周衰,沦于戎狄,为 月氏王所据。”《通志》也云:“古西戎地,奏为月氏国。” 当时所说戎狄,即指乌孙、月氏族。由此得知,周5代酒杲地区,主要为西夷犬戎族,即西羌族的游牧 地域。战国至秦乃为乌孙、月氏地。《汉书•张骞 传》云:“乌孙王号昆莫,昆莫父难兜靡与大月氏 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汉书•西域传•大月氏国》:“……,大月 氏本行国也,随畜移徙。……本居敦煌、祁连间, 至〔匈奴〕冒顿单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单于杀月氏 王,月氏乃远去。……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 羌,号小月氏”。《后汉书•西羌传》也说月氏之 故地“旧在张掖、酒泉地”。说明秦代乌孙、月氏 居留活动于祁连与敦煌之间,相互争战迁徙,后又 为匈奴所破,随之酒泉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附] 酒泉原始文化发展序列表肃新石器时代散志有少量现在乡镇两汉边塞要地酒泉郡酒泉暨河西走廊,秦为月氏所据。楚汉争雄之 际,匈奴南侵。冒顿单于“破东胡,走月氏,威震 百蛮,臣服诸羌”,月氏远徙。西汉文帝三年(公 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掠上郡,文帝 迁灌婴攻之,右贤王出塞。四年(公元前176年), 匈奴右贤王所部入据河西,休屠王统武威,浑邪王 统张掖、酒泉及其以西。
  匈奴入据河西后,不断东侵西汉边界,汉武帝 欲相约月氏夹攻匈奴,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陇西(今甘肃张家川 回族自治县),历经艰险而至西域大月氏。时,“大 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至大夏而 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 胡之心。”张骞相约未果,于元朔三年(公元前 126年)回到长安。
  汉武帝乃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 “使骤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 里,击匈奴,得胡首虏八千余级,收得休屠王祭 天金人。其夏,骤骑将军复与合骑候(公孙敖)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得 胡首虏三万余,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 。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 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 汉。汉使骡骑将军往迎之,休屠王悔,浑邪王杀休屠 王,并将其众降汉” 。……“汉置五属国以处之” (《史记》),于是酒泉及河西归入汉的疆域。是 年,即“于浑邪王故地置武威、酒泉郡,徙民以实 之”(《汉书·武帝本纪》)。是即酒泉郡之始 设,至今已二千一百多年。
  “元鼎六年秋(公元前111年),南粤反,西 羌侵边。”为隔断西羌与匈奴联系,加强边防通 道,“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 以实之。”是即“河西四郡”之始。元封三年(公 元前108年),自酒泉列亭障至玉门。太初三年 (公元前102年)置居延、休屠屯兵,以卫酒泉。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分全国郡国 为十三州部,部设剌史,或称某州剌史部。西汉地 方行政区为郡县二级,酒泉郡隶凉州剌史部,辖九 县,即禄福、表是、乐涫、天䧇、玉门、会水、池 头、绥弥、乾齐。其中禄福、乐涫二县在今酒泉 市境内,县城即今酒泉城。郡置郡守和郡尉,分掌 民政与军政。汉景帝时更名太守、都尉。县置县令8(长)和县丞、县尉。县以下为乡.亭、里、什、 伍。五家有伍长,十家有什长。百家为里,里置里 魁。亭置亭长,十亭为一乡。小乡置啬夫及三老、 游徼、乡佐,乡五千户以上增置有秩,分掌乡政、 教化、诉讼、收交赋税、巡禁等役。
  西汉末,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改酒泉郡为辅 平郡,改禄福县为显德县,隶凉州。新莽时,酒泉 曾先后为建号“汉复”的隗嚣及行河西五郡大将军 事的豆融所据。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豆融归 汉,为凉州牧。河西归属东汉,建置沿用西汉,唯 改酒泉郡之天陂县为延寿县,改池头曰沙头县,改 表是曰表氏县,改绥弥曰安弥县。汉献帝建安十八 年,“省州并郡,复《禹贡》之九州,去凉州剌史 部,合并于雍州部。”后,仍复凉州。
  两汉之际,地处中西陆路交通要冲的酒泉,其 地理形胜“南有雪山,嵯峨万仞。北有紫塞(长 城),延袤千里。乃诸夷入贡之要路,河西保障之 咽喉”,成为“天下要冲,两汉藩卫”。
  9[附]两汉酒泉郡九县名称表县名 得名或更名 约今地域 职官禄福 即今酒泉县,王莽更 名显德,东汉复旧名。 今酒泉下河清以西至 嘉峪关内。 县境大率方 百里,大县 设令,小县 设长,秩百 石至六百 石,皆有丞 (副县令、 长),尉( 县尉掌武 职),是为 长吏,秩四 百石至二百 石。百石以 下有斗食, 佐吏之职, 是为少吏。
  表是 乐洎 王莽更名载武,东汉 更名表氏。 王莽更名乐亭,东汉 复旧名。 今高台西北与酒泉接 壤处。 今下河清皇城遗址是 其治所。 天䧇 地有天䧇阪故名,东 汉更名延寿。 约今玉门白杨河至清 泉乡。 玉门 王莽更名铺平亭,东 汉复旧名。 两汉县治赤金 会水 王莽更名萧武,东汉 复旧名,众水所会故 名。 今金塔、鼎新一带, 县治东古城。 池头 东汉更名沙头 约今玉门柳河、三道 沟一带。 绥弥 东汉更名安弥 约今酒泉临水以东至 新墩子、古城一带。 乾齐 王莽更名测虏县,东 汉复旧名。 约今玉门低窝铺以西 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泉郡东汉末群雄割据,三国鼎立,酒泉属魏,仍为 酒泉郡,隶凉州,统县九,沿用汉制。建安二十四 年(公元219年),魏蜀战于汉中,魏退兵陈仓, 河西失去控制,武威、张掖、酒泉各自据守,迭相 攻击,不久自相残灭。魏明帝时,徐邈为凉州刺 史,治理河西,始趋安定。公元265年,司马氏代 魏建立西晋,又沿用汉制,河西分属凉州。晋惠帝 元康五年(公元259年),新立晋昌郡(今安西布 隆吉以南),分酒杲郡所辖沙头县入晋昌。废乾齐 县,置驻马县(治今玉门北部边防),改禄福县为 福禄县(今酒泉县)。酒泉郡实领福禄、会水、安 弥、乐涪、骅马、表氏、延寿、玉门、沙头九县。 东晋时,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民族, 纷纷进入中原建立割据政权,河西的鲜卑、氐、羌 族杂居日久,势力日强,关系复杂紧张,先后建立 政权的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凉先 后更替或并存。前秦和后秦也一度控制河西,特别 是西凉曾建都酒泉。
  前凉张轨(汉族)于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任凉州刺史,保据河西各地,侨立武兴郡,安 置秦、雍流民。在张重华永乐年间,酒泉太守谢文 重修了被震毁的福禄县城,张氏子孙相继统治河西 60年之久,亡于前秦。
  后凉吕光(氐族)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 386年)自立为凉州牧,都督陇西、河西诸军享, 旋称三河王,建年号麟嘉,尽有河西走廊地,由于 内部相底,民心不稳,建国十八年亡于后秦。
  西凉李嵩,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洗 南)人。北凉段业时,为敦煌郡效谷县令,后为教 煌太守、凉兴郡都督、镇西将军、凉公,领秦、凉 二州牧。东晋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建立西 凉政权,建都敦煌,年号庚子。晋安帝义熙元年 (西凉建初元年,公元405年)迁都酒泉,拥有东 至酒泉、高台,西至新疆天山南路之地。并侨立会 稽、广夏、武威、武兴、张掖五郡,安置中原及江 浙流民三万余人,为争夺河西走廊与北凉多次发生 战斗。义熙十三年(西凉建初十二年,公元417年) 李鹰病死,其子李歆嗣位,与北凉战,败于蓼泉 (今临泽地),北凉占酒泉攻敦煌,西凉灭亡。
  北凉(匈奴族)沮渠蒙逊世居临松卢水(张按 黑河),于东晋太元二十年(公元397年)叛后凉, 攻克建康(今高台骆驼城),劝段业建立北凉。至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自任西安郡守(张掖东 南),继杀段业,任凉州牧、张掖公。永安七年(公元 407年)与西凉战于酒泉,玄始九年(公元420年) 灭西凉,据酒泉。并统辖西域诸国,前后43年,至. 沮渠茂虔时为北魏所灭。
  五凉建置,.均以酒泉为新,辖境、领县则大为 减裁。前凉和西凉在原酒昆郡所领玉门县境内置会 稽,在敦煌郡境内增置武威、凉兴、广夏等郡。 '启凉在会水县境内置凉宁郡,领贡泽、园池二县, 在表氏县壕内置建康郡(治今高台骆鸵城)。以 此,五凉酒泉郡实领县仅存福禄(今酒泉)、乐漕 (治今酒泉下河清皇城故址)、安弥等三县。
  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遣大将军“奚眷 讨北凉张掖太守沮渠宜德、酒泉太守沮渠无讳。宜 得、无讳奔高昌,沮渠天周复据酒泉,奚眷平之, 虏酒泉男女四千余人。”(《魏书》)。自此,酒 泉属北魏,初置酒泉军,属敦敦镇。孝昌二年(公 元526年),复置酒泉郡,领福禄、乐涪二县,隶 西凉州(即张披)。废安弥、会水县。北魏孝文帝 永熙二年(公元534年)分列为东、西魏,酒泉属 西魏。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西凉州为 甘州,酒泉郡属之。
  西魏元廓三年(公元557年),宇文觉废西魏,建北周。北周仍置酒泉郡,改太守为郡守。领福 禄、乐漕二县,旋并乐溶入福禄县(乐治县自此而 废),隶甘州。
  北魏至北周,豪强兼并,政治中心东移,酒 泉、敦煌一度空虚。蠕蠕、铁勒、呢哒、吐谷浑乘 虚扰河西,致使河西远不及五凉时期之繁盛。
  [附1] 东晋十六国五凉兴亡表— 政权名称 建立者 族别 都城 讫迄年代 (公元) 疆域i 消亡者 亡于 前秦前凉 张轨 汉 姑臧 (武威) 301〜376 甘肃西部、 宁夏西部、 新疆东部 后凉 吕光 氐 姑臧 386〜403 甘肃西部和 宁夏、青海 新疆一部分 亡于 后秦南凉 秃发乌孤 鲜卑 乐都 (在青海) 397〜414 甘肃西部和 青海一部分 亡于 西秦1北凉 沮渠蒙逊 匈奴 由张掖 迁姑臧 397〜439 甘肃河西走 廊 亡于 北魏西凉 李嵩 汉 由敦煌 迁酒泉 400〜421 , 甘肃高台以 西,西至新 疆天山南路 亡于 北凉[附2 ] 魏晋南北朝酒泉郡建置一览表朝彳弋名 建置名称1 隶属 领县名称 起止时间 (公元) 220〜265三 国 酒泉郡 属魏、隶 凉州 禄福、会水、安弥 表氏、乐洎、玉门 延寿、乾齐、沙头 西 晋 酒泉郡 隶凉州 福禄、会水、表氏 乐治、玉门、延寿 猝马、安弥 265~3161 东 晋 十 六 国 前凉 酒泉郡 隶凉州 福禄、安弥、乐涫 301〜376 前秦 酒泉郡 隶凉州 福禄、安弥、乐涫 376〜386 后凉 酒泉郡 隶凉州 福禄、安弥、乐涫 386〜403 凉业 北段 酒泉郡 福禄、安弥、乐涫 397〜400 西凉 酒泉郡 (为都城) 福禄、安弥、乐涫 100〜421 北凉 沮渠氏 1酒泉郡 L . 1 1 1 福禄、安弥、乐涫 401〜439南 北 朝 北魏 1初为酒泉 1军,复为 1酒泉郡 初隶敦煌镇 后隶西凉州 福禄、安弥、乐涫 439〜534 西魏 酒泉郡 隶西凉州 福禄、安弥、乐涫 535〜557 北周 1 1酒泉郡 隶甘州 福 禄 557〜581附 记 西晋改禄福县为福禄县 隋唐时代的肃州隋初沿北周制,置酒泉郡。文帝开皇三年(公 元583年),废郡,置酒泉镇,镇设都大将,隶甘 .州。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从甘州分出,改酒 泉镇为肃州,州置总管,领福禄县。炀帝大业元年 (公元605年),罢肃州,以福禄县入张掖郡。义 宁元年(公元618年),改福禄县为酒泉县。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起,隋鹰扬府司 耳、姑臧(武威)人李轨,起兵反隋,自称河西大 凉王,建元安乐,河西诸州皆为其所有,不复听命 于隋。隋地方政区为州(郡)县。开皇三年(公元 583年)罢郡,以州统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又改州为郡,以郡领县。至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 619年)平定李轨,罢郡置州,改隋的州总管为刺 史。尽河西地皆入于唐。乃分张掖郡的福禄县,置 于汉乐漕县地(今酒泉下河清皇城故址)。以原福 禄县地改置为酒泉县,又分瓜州(敦煌)的玉门县, 合三县置肃州"州置刺史,隶凉'州总管府,武德七 年改为都督府。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分置肃 州都督府,督肃、瓜、沙三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罢都督府,以州属陇右道。贞观二年 (公元628年),突厥入侵肃州,欲南入吐谷浑界 (今青海),肃州刺史公孙武达击却,遂废玉门 县。至此,肃州实领酒泉、福禄二县,州境当今酒 泉下河清至嘉峪关。
  .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于张按北设宇 寇军,增兵河西。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从咙 右道分置河西道,并设节度使,治凉州,肃州隶属 之。开元时,河西节度使统九军二守提,分布于 凉、肃、瓜、沙、会等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改肃州为酒泉郡。乾元元年(公元752年), 复为肃州。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开始为吐蕃,听 拢,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陷于吐蕃,吐蕃是隋唐时代藏族建立的政权,兴起于西藏 雅鲁-戴布江流域。其祖先古羌族,原散处于河j皇间。 秦献公(公元前384年)时被攻击向西南迁移,出 析支河曲(即黄河由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一带)数 千里(西藏地区),子孙繁衍,世代相继,历三十 二世,至松赞干布于贞观二年(公元629年)建成 吐蕃国,活动于青藏高原,定都拉萨。松赞干布、 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联姻,唐、 蕃通使频繁。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叛乱,安西四镇及河西精兵,尽调去平乱,吐着乘虚而入,蚕 食边境,兵临长安。于公元756年至763年间,又入 据原(今渭南)、会(今渭源)、成(今成县)、 消(今平凉)等州,进逼河西各州县。唐广德二年 (公元764年)围攻武威。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占 领甘州、肃州。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攻占瓜 州。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又陷沙州,河西尽为 吐蕃所据。经219年,至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 年),吐蕃因贵族和王党争权,互相残杀导致内 乳。是时,沙州(敦煌)人张义潮率众起义,收复 了沙州暨瓜(今安西)、伊(今哈密)、西(今吐 鲁蕃)、甘(今张掖)、肃(今酒泉)、兰(今兰 州)、都(今乐都)、河(今临夏)、岷(今岷 县)、廓(今化隆)等十一州地。大中五年(公元 851年),张义潮遣兄义潭,献瓜、沙等十一州图 籍于唐。河西置归义军,以张义潮为节度使。咸通 二年(公元861年),又攻克凉州(武威)。从此, 河西诸州复归于唐,皆隶归义军节度,吐蕃首领也 于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降唐。吐蕃割据期间 酒泉仍称肃州,置有肃州千户府。
  〔附〕张义潮沙州起义大事年序(公元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沙州民众首领张义潮起义, 出兵逐吐蕃,收复沙、瓜、伊、西、肃、甘、兰、都、河、岷、廓等十一州。
  (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遣兄张义潭奉沙、瓜等十一 州图籍入朝,遂置归义军于沙州,以张义潮为节度使。
  (公元857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涅二 州降唐。
  (公元861年)唐懿宗咸通二年,归义军攻克凉州。
  (公元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张义潮入朝,为右神武统 军,族子淮深守归义。
  (公元869年)唐懿宗咸通十年,吐蕃农牧民和奴隶大起义, 发难于唐,遍及全藏。喝末(浑末)部散居肃、瓜、沙、甘、河、渭、 岷、叠、宕诸州,向唐进贡,属归义军管辖,张义潮统汉、藏两族。
  (公元872年)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张义潮死,张义潭子张淮 深任留后。继任曹义金为节度使。
  (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张淮深为归义军节度使。
  (公元890年)唐昭宗大顺元年,张义潮女婿索勋杀张淮深, 自为归义军留后。
  (公元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索勋为节度使。
  (公元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张义潮第十四女、凉州司马 李明振妻率将士杀索勋,向唐请任命。
  (公元900年)唐昭宗光化三年,任张义潮孙张承奉为归义军节 度使。
  (公元905年)唐昭宣帝天祐二年,张承奉自立为白衣天子, 建号西汉金山国。
  (公元906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回鹘入侵沙州,张承奉抵抗°(公元911年)后梁太祖开平五年,回鹘逼沙州,张承奉力屈 求降,奉回鹘可汗为父。
  (公元919年)后梁末帝贞明五年,张承奉死。
  五代、宋、回鹘、西夏割据时期的肃州河西自唐大中年间张义潮逐吐蕃,收复诸州底 唐后,先后不断遭受党项羌及吐蕃残余势力、凉州 六谷族和早已散居河西的回鹘的侵扰。及宋,曾建 置酒泉军遥领,实际为回鹘及西夏占据,五代及宋 虽仍置有河西节度使,但只羁靡而已,实际上尽河 西地都不在宋统治之下。
  回鹘,原称回培,散处漠北鄂尔浑河和色楞格 河流域(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唐贞观初,回 纥首领菩萨击突厥于马宗山,逐渐南徙。贞观四年 (公元621年),置南徙之一部于河西居延地 (今额济纳旗)。六年(公元623年),复置一部于 甘、凉之间。安史之乱后又有一部依附于沙州。唐 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改称回鹘,取回旋 轻捷如鹘之意。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 鹘被突厥黠嘎斯所破,部众西迁,其中一支迁入河西 走廊,称“河西回鹘”,依附于吐蕃。唐武宗时,回 鹘可汗庞特勒入居甘州、肃州、沙州及西域。在甘 州的最强,称“甘州回鹘”。至唐末,吐蕃政权消 亡,回鹘独居肃、甘、瓜、沙之地,建立回鹘政权,其王称“可汗”。直至党项族建立西夏国,河西西部皆为回鹘政权所控制。
  回鹘占据期间,酒泉建置仍称肃州,隶属甘州 回鹘。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契丹 将、西北路招讨使萧图玉伐甘州回鹘,破肃州,尽 俘回鹘民于土隗口故城以实之。酒泉遂为契丹控 制。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党项羌李元昊 (又名赵元昊),击败甘州回鹘,至景佑二年(公元 1035年),攻取肃州、沙州、瓜州。景佑五年(公 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于兴庆府(宁夏银川), 建国号曰大夏,因地域偏西,史称西夏。西夏分河 西为九州,肃州其一。后改肃州为蕃和郡,属黑水 镇燕军司。
  西夏,乃党项羌所建的割据政杈。党项羌之先 拓跋思恭因助唐破农民起义军黄巢有功,赐姓李, 授夏州节度使,八传至李继捧,归宋后赐姓赵,又 三传赵元昊,袭取甘州回鹘而自称帝建国,势力日 强。政治制度仿宋,翻译汉文典籍,创西夏文,与 宋、辽、金时战时和,交易频繁。宝元元年(1225年), 成吉思汗进攻肃、甘、凉、理应、灵州,保围中兴 府,末帝晚投降蒙古,西夏灭亡。至此,西至敦 煌,东至黄河的西夏故地,成为蒙古辖区。
  元代的肃州路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蒙吉铁木真 西征结束,在返回途中强攻沙州未克,次年(公元 1225年)复率军南下连续攻破黑水城(在居延海南) 及肃、甘等州。西夏希州守将坚城壁守,蒙古军久 攻不下。适有唐兀人、西夏豪酋举立沙开城投降蒙 古,并在助蒙古扑灭西夏中战死。铁木真因封举立 沙之子阿沙为世袭肃州达鲁花赤(掌印官,掌一州 之政务)及甘肃等处宣慰使。蒙古攻克肃州后,即 改西夏蕃和郡的名称为肃州,属甘肃行中书省管 辖。肃州是路一级建制不领县(元代地方建制为 路、府、州、县),置达鲁花赤掌一州政务,州尹和 同知佐理州政。至元七年(公元1271年),设肃州 路总管府。至元八年(公元1272年)十一月,建国 号曰大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公元1293年),立 甘肃行中书省(治今张掖),肃州路属之。
  元代在中央中书省下,分设若干行中书省,以 统各地。其中设甘肃行中书省(治甘州),统领河 西诸路、州。
  22[附1]元代甘肃地方行政建置表 甘肃行枢密院(治张掖) 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司(治今张掖) 七路 甘州路(总管府治今张掖) 永昌路(总管府治今武威) 肃州路(总管府治今酒泉) - 甘肃 沙州路(总管府治今敦煌) 宁夏府路(总管府治今银川) 行中 亦集乃路(总管府治今黑城) 书省 兀刺海路(总管府治今阿拉善右旗) (治甘 二直隶州 西宁州(治今西宁) 山丹州(治今山丹) 州路) 五属州 西凉州(治今武威)灵州(治今灵武) 瓜州(治今安西锁阳城)鸣沙州(治今环县) 理应州(治今注浪)〔附2〕大元肃州路乜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按:唐本人举立沙献肃州城予蒙古,及其子受封为达鲁花赤事, 见于1955年发现于酒泉的元代回鹘文碑文记载。此碑立于元末,正 背两面分别刻汉文和回鹘文。录其碑正面汉文如下:将仕郎云南嵩明州判官段天祥撰圆通慈济裨师肃州故城洪福寺住持定业敬书丹 并撰额太素盛而三光五岳之气分,大明升而四海六合 之土照,大圣作而九夷八蛮之人服。此夭理之必 然,人物之功用也。唯我皇元肇基溯漠,乘龙御 •极,志靖万邦。太祖皇帝,御驾西征,天戈一挥, 五郡之民,披云睹日,靡不咸服。时有唐兀氏举立 沙者,肃州阀阕之家,一方士民咸受感化。举立沙 瞻圣祖文武之德,起倾葵向日之心,率豪杰之士, 以城出献,又督义兵,助讨不服,志身殉国,竟殁 锋嫡。太祖皇帝,衿其向幕之心,悼其战死之不 幸,论功行赏,以其子阿沙为肃州路世袭乜克达鲁 花赤,以旌其父之功。宪宗皇帝赐以虎符。世祖皇 帝愈加宠赛,升昭武大将军,迁甘肃筹处宣慰使。 何沙二男,长曰刺麻朵儿只,次曰管固儿加哥。刺 麻朵儿只先受奉训大夫、甘州路治中,又升奉议大 夫、肃州达鲁花赤。莅政一考,思义让之心,逊其 职与弟管固儿加哥。管固儿加哥持业四载,又将前 职归于其兄,受奉政大夫,.依旧袭职。刺麻朵儿只 四子,长曰贯口口口,次曰耳玉,又次曰管布,季 曰令只沙。口□□□口口□□□□之职,受宣武将军,.治郡三载,.又慕其祖称忠义之情,思同口之一 和,以其职让与弟令只沙,受宣武将军。令只沙公 平正大,名口口□朝廷,又升怀远大将军。甫视事 间,又□口口口口口子帖信于普不其。不期口,口 □□□□口口口□□□□公议,令只沙在职,莅政 无私,最有声绩,备咨于朝,复膺前职,’受亚中大 夫。在任四载,以其长男普达实理尚在髻散,又O □ □□□□□□□安者贴木儿。安者贴木儿又逊与 其叔父普达实理。普达实理又让与帖信普之次子赤 斤贴木耳,受宣武将军,见居其职。其力□□□□: □口口口思□孝义英雄豪杰之士,有大人君子之量, 能如是哉!又令只沙之次子善居,因其伯父管布无 子,以善居为嗣,其人才德出众,德□口口口口口 ……主上待以近侍,授宣武将军,任武备寺同判, 后除甘州郎中,授中宪大夫,乃翊赞□口口口口口 迁永昌路达鲁花赤,牧民以仁惠之道,守己以正直 之心,公事细微备察,私意纤毫不行,民怀其德, 吏服其廉。解组而归,以酬孝道。口口口口口□其 先之功,命工刻石,以记其事,予因蜀口口口旅途 甘泉,一日口口,得不获己,不揆鄙陋,遂为之铭 曰:赫赫洪钧太祖,驾御六龙。亲讨西夏,圣武威 德,因公献城,口风口口。口以世袭,用酬其功。
  子孙相继,奕业兴隆。让口以口,□□以中。黔黎怀惠,.政令乐从。齐家克孝,为国尽忠。子孙善 居,念其祖宗。刻铭示后,休哉无穷。至正二十一 年岁次辛丑口……。 (文内“口”系缺文。)〔附3〕马可波罗及其《行记》中的酒泉马可波罗(公元1254-1324年),意大利旅行家,生于威尼斯巨商 家庭。约于1271年,即至元八年,随其父、叔涉地中海,经叙利亚、两 河流域、伊朗、帕米尔高原、喀什、于田、罗布泊和敦煌、肃州、 甘州、和林,到达上都(内蒙多伦),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为 官十七年,游遍全中国。公元1292年,即至元二十九年离中国,从上 海经苏门答腊、印度,公元1296年抵威尼斯。1298年,在与热那亚战 争中被俘。于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鲁恩梯谦笔录成书,是为 《马克波罗行记》。书中记有《肃州城和它行销世界的大黄》一节云:“离开钦赤塔拉斯城(哈密属地)以后,我们又向东方和东北 方向走了十天,越过一片居民稀少,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考察的地 带,然后才到达肃州城地区。境内也有不少的城镇和城堡,首府也 名肃州,居民大多数是佛教徒,也有少数是信仰基督教的。他们都 是大汗管辖的臣民。.……肃州境内多山,山上出产一种质量非常好的大黄,别处的商 人,都来这里采购,然后行销世界各地。当他们经过这个地区的时 候,除了雇用习惯行走这里山路的牲口以外,其它的牲畜,不敢在 这罔峦起伏的大山脉中行走,因为山里长着一神有毒的野草,牲畜 一旦误吃毒草,立即四蹄溃烂,血淋淋地惨不忍睹。但是当地的牲 口都懂得这种有毒的草,善于回避。肃州人的肤色呈暗褐色,以当 地出产的果实和家畜的肉为食品,也不从事经商。这个地区的环境 很适宜人民身体的健康发育。”明代的肃州卫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平定 河西,置肃州,隶陕西布政使司(治甘州)。二十 七年(公元1394年)十一月,以边境要地,改置为 肃州卫。卫系军事建置,军政与民政合治,不领 州、县。卫设指挥使司,置兵备道右参将、千总、 把总等统于三边总督、甘肃巡抚(驻甘州),、肃州 另设一总兵。卫下设千户所,置千户、镇抚等,所 下设百户,百户下设小旗。肃州卫初辖左、中、 右、前、后五所。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裁撤 威虏卫(治今金塔威虏古城)并入肃州卫,为中 右、中中二所。至此,肃州卫实领七个千户所,皆 隶陕西行都指挥司(治在甘州)。
  明初,北方蒙古族和吐鲁番屡扰河西瓜、沙 地,冯胜取河西后,于肃州城西嘉峪山麓筑嘉峪 关,驻重兵把守。嘉峪关也是万里长城西端的起 点,由此而婉蜒向东至山海关,构成明代北部边疆 的重要屏障。宏治七年(公元1494年)增修城楼三 座。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又筑南北边墙(即 长城),每五里设烽火墩一座,各设守兵候望。其后,于万历、隆庆年间,对酒泉境内的长城、边壕 (长城的组成部分)、烽火墩,都曾重筑、补修或 增修。同时在长城沿线还修了不少屯堡。
  〔附〕明代的肃州城酒泉城始建于前汉,后被震毁,荡然无存。前凉永乐年间(公 元346-353年)重筑〔今鼓楼以西部分,开东、南两门,东门即今鼓 楼,南门在今小西街南端。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又从今 鼓楼接起展筑了东城,开东、南、北三城门,各有瓮城和城楼。四 周多有马面、敌楼。成化三年(公元1466年),增筑了东关土城,开 东、南、北三哨门,亦各有城楼。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 了肃州大城。民舍、商铺、衙署、牌坊、寺院布满全城。前凉时重 筑的福禄城东门楼称谯楼。洪武间展筑东城后,其门位于城中央, 更名鼓楼,(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又重修)〔附2〕《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中的肃州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原蒙古成吉思汗驸马察合台汗国 君主帖木儿(公元1336-1405 )之第四子沙哈鲁(公元1377—1448 年)在哈烈(或称赫拉特,在今阿富汗西北)地方,建立哈烈国, 曾遣使以帖木儿的乘马献明成祖。十七年(公元1419年),派其子 阿哈马及使者盖耶素丁来中国进贡,并据实记载沿途见闻,著《沙 哈鲁遣使中国记》,,其中对肃州城记载如次:“次日为八月三十七日,复前行,全程尽为沙漠,抵喀劳尔寨 (约即嘉峪关),寨极坚固,在山峡中,道途经其中间。守关者来 点名,将人名登镣后,使者乃得复前行。至肃州寓于城门口上驿 馆,其人称之为雅姆汗。
  肃州城市极大,城墙为四方形,有坚固炮台。市场无幕盖,宽 十五爱尔,扫除清洁,时时洒水,尘垢不起。人民畜猪屋内。屠户 店内,羊肉与猪肉并行挂列。各街皆有华丽的建筑物,顶上有木制 的尖塔及炮眼,用中国漆漆之。城墙上每隔二十步,有一高塔,塔 有顶盖。肃州城有四门,每面有一门在中央,东西南北各相对峙, 街市皆矢直,自此门可望它门,似若相近。然自城之中央,至各门 之路程,实甚远也。城门之上各有二层高楼一所,楼顶甚高,依契 丹法漆之。……城内有庙宇甚多,大小不一,大者占地至十五亩之 多,院内皆扫除清洁,地面皆铺以琉腐瓦,光耀如磨琢之大理石 也。"29清代的肃州直隶州清初沿袭明制,置肃州卫。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罢卫,将肃州并入甘州府。七年(公元 1729年)改置为肃州直隶州,直隶甘肃行省布政使 司(治兰州),并置安肃道于肃州,军政则沿用明 代镇的编制置总兵。同年分甘州的高台县归肃州管 辖,即直隶州只领高台一县,原酒泉县因州、县合 治,不另设县。肃州设知州,掌一州政令;州同掌 督粮捕盗、清军理事、抚苗水利等务,驻王子庄( 今金塔);州判掌粮运督捕水利等务,驻九家窑 (今屯升)。另设总兵(又称镇台)专司军政,分 巡道员(又称道台)掌水利屯田农桑事务。高台县 设知县,县丞驻毛目(今鼎新),理屯政。
  30中华民国时期的酒泉县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王朝,结束了二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公元 1912年),罢清代的直隶州,而置肃州。二年(公元 1913年),改肃州为酒泉县。同年设安肃道于酒 泉,领七县;酒泉、高台、金塔、毛目、玉门、安 西、敦煌。十六年(公元1927年),裁安肃道,置 安肃区,领县如前,各县府始设科、局。二十五年 (公元1936年),改安肃区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 察专员公署,领县如前。酒泉县辖二镇九乡。二十 九年(公元1940年),列酒泉为二等县。三十六年 (公元1947年),改升一等县。
  1949年9月25日,酒泉和平解放。26日金塔、 玉门解放,28日安西、敦煌解放。至此,国民党甘 肃省第七区所属七县旧政权全部崩溃。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酒泉历史开始了新的 一页。
  〔附1〕民国三十六年酒泉县乡镇面积人口田赋 统计表民国三十六年酒泉县乡镇面积人口田赋统计表乡镇名 治所 面积(市亩) 人口数 田赋粮数 (市石)交通镇 上帝庙 6114.835 11941 中山镇 太白庙 6489.900 14357 西南乡 南门龙王庙 46114.810 13249 2334.923西店乡 西店堡 82887.890 13258 2078.964 总寨乡 大坝庙 64911.950 14076 1597.114临水乡 临水堡 52805.310 10470 1970.302城东乡 花寨庙 43569.260 8702 2001.202河北乡 余家沟庙 52320.000 10988 2436.502嘉峪乡 任家屯庄 61570.090 9067 2673.034河东乡 清水堡 95449.590 13097 2143.319河西乡 金佛寺堡 48837.030 10956 1195.203总计 614426.83 131985 18430.563说明;原表总计栏内总面积和总人口数即不相符,此为复制表,故保留原数。
  [附2] 民国三十六年酒泉县文化教育概况文 化 设 施学校教育名 称 单位数 人员数 备 注 民众教育馆 1 5 民众教育馆内设图 书阅览(有图书 2788册,挂图12幅, 报纸6种)、文物 陈列、娱乐室等。 民众戏园 8 120 中国电影社 1 私办书店 2 5 学校类别 校数 教职工数 学鸟 三数 班级 人数国立中等学校 2 110 18 900省立中等学校 1 40 9 380国省附属小学 3 31 16 753县属中心国民小学 10 90 60 2400保国民小学 135 160 135 5971民族小学 8 5 3 122私立小学 2 8 7 318讷明 国立中等学校名曰:肃州师范、河西中学。省立中等学 祝明校名曰酒泉师范。各有附属小学一所。
  33酒泉历代建置表朝代名 公元(年) 置称 建名 建置时间 领县 数 领县名称及兴废 隶属西汉 前206—后9 酒泉郡 元狩二年 9 禄福、乐渲、表 是、绥弥、会水 玉门、天味、池 头、乾齐。 凉州新(王莽) 9—25 辅平郡 始建国 元年 9 改禄福曰显德, 改表是曰载武, 改乐渲曰乐亭, 改玉门为辅平亭 改会水曰萧武, 西汉名,又改表 是为表氏,天队 与延寿,池头为 沙头。 凉州东汉 25—220 酒泉郡 (沿前汉) 9 凉州三国(魏) 220—265 酒泉郡 (沿汉制) 9 (袭东汉制) 凉州西晋 265—317 酒泉郡 (沿汉制) 8 改禄福曰福禄, 乾齐归敦煌,沙 头入晋昌郡,新 置骡马县,余沿 汉制。 凉州 前凉 314—376 酒泉郡 (沿汉制) 2 福禄、安弥、乐 渲。 凉州34酒泉历代建置表1朝代名 公元(年) 置称 建名 建置时间 领县 数 领县名称及兴废 患属i- Li ? & i { i j晋1 k » ! 1 i国 i : 1 1 前秦 .1 350—394 酒泉郡 (沿汉制) 3 福禄、安弥、乐 渲( 376年灭前 凉至386年据酒 泉十一年)。 凉州: 后凉 386—403 酒泉郡 (沿汉制) '-1 1 3 ; 福禄、安弥、乐 渲。 1 1 i. I ! 西凉 400—420 酒泉郡 (沿汉制) 3 福禄、安弥、乐 落。 1 \ 北凉 397—439 酒泉郡 -• (沿汉制〉 8 福禄,安弥,乐 洎。 ! i 1 f» 1北 1 1朝 1 北魏 368—534 酒泉军 太延五年 2 福禄,废安弥,改 乐渲曰乐治戍。 t 初为军 隶敦煌 镇复知 1 i西魏 1 535—556 酒泉郡 大统二年 2 福禄、乐淮。 州张 凉治} 西—掖酒泉历代建置表朝代名 公元(年) 建置 名称 建置时间 领县 数 领县名称及兴废 隶属 北周 557—581 酒泉郡 公元 557年 2 福禄、乐滔(后 并乐消入福禄) 后罢郡; 以福禄 入甘州 隋 581—618 肃州 任寿二年 1 大业间罢州复 郡,复罢郡,义 宁元年改为酒泉 县。 隶甘州唐 五代 618—907 肃州 武德二年 3 酒泉、福禄、玉门 (后废入吐蕃)。 初隶陇右道景云二年改属河西道 907—960 属回鹘 置肃州 属西夏 宋置酒 泉军, 羁靡, 西夏置 蕃和郡 唐开成 年间始 (领县史无载) 隶甘州 回鹘宋 960—1279 1036 年 (领县史无载) 黑水镇 燕军司元 1206—1368肃州路 初为州, 至元五年 置路。 (不领县) 甘肃省行中书省(治张掖)36酒 泉历代 建置表朝代名 公元(年) 建置 名称 肃州卫 建置时间 领县 数 领县名称及兴废 隶属明 13G8—1661 初为路, 洪武二十 七年置 卫。 领左、中、右、 前、后、中中、中 右七个千户所。 山西行都司(治张掖)清 1616—1911 肃州直 隶州 雍正七年 1 (初为路,不领 县)雍正始领高 台县。 初改肃州曰安 肃道,复曰安肃 区,继改甘肃省 第七区行政督察 专员公署。 甘肃布 政使司民国 1912—1949 酒泉县 民国二年 (1913) 甘肃省 第七区 专员公 署37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酒泉文史资料人文地志专辑第七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人文地志专辑史料,内容建置沿革、自然地理、物产特产、民族与宗教、名人与职官、名胜古迹、历代诗人咏酒泉七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骞
相关人物
霍去病
相关人物
徐邈
相关人物
张轨
相关人物
谢文
相关人物
李嵩
相关人物
段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延寿县
相关地名
甘州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括地志
相关作品
颛顼记
相关作品
尧本纪
相关作品
史记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