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社会福利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320
颗粒名称: 酒泉市社会福利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分类号: K250.642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酒泉市社会福利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社会福利企业是由民政部门管理的,以安排有劳动能力的盲、聋、哑、残人员生产和生活为目的,是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生产单位。它的任务可概括为三条;第一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3第二是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服务;第三是为基层社会保障提供积累。
  我市的社会福利企业起步较晚。1987年7月,由市汽修厂待业青年门市部和泉湖乡泉湖村一组联合筹建了 “酒泉市社会福利综合服务公司“。全公司占地5513平方米,建有厂房、门市部120间,筹建投资96万元,其中:民政部门投资14万元,向财政部门借资6万元,固定资产76万元。有职工83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人13人,集体所有制工人35人,临时合同工31人,技术人员4人。共安排盲、聋、哑、残人员23人,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38%。主要经营项目有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门点、日杂糖烟酒、停车住宿、饮食服务等八个网点。特别是汽车修理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能承担各种国产和进口汽车的大、中、小修理任务。承修范围已由本地区扩大到陕西、青海、新疆等地。1991年又建起了 “挂、地毯厂”,又安排待业青年和残疾人60余人就业。
  自公司成立以来,截止1991年底,共完成总产值535.08万元,实现利税21.26万元,上交税金17.97万元。全公司职工月计工资6960元,人均月工资84元。从而,保证了残疾职工的经济收入,大大减轻了国家、家庭负担,解除了个人后顾之忧。
  我市的社会福利企业,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除市福利公司外,还有总寨镇民政福利公司、西峰福利塑料制品厂、铧尖乡社会福利纸箱厂、泉湖乡福利海棉厂、果园乡福利综合加工厂、红山乡福利制袋厂、酒泉市民政福利联营养殖场、酒泉市福利五金炊具厂、酒泉市福利日用化工厂等先后建立,为我市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共安排“四残”人员72人,占生产人员177人的40.67%,总产值达946.48万元,实现利润54.25万元,上缴税金29.6万元。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工农业、金融财贸、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民俗辑粹共七个栏目,共收入资料三十余篇。

阅读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