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路时思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299
颗粒名称: 老八路时思明
分类号: K250.642
页数: 8
页码: 79-86
摘要: 1949年9月,在西北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进军声中,老八路时思明同志随同解放大军来到酒泉,做为第一批军转地干部,先后在金塔、酒泉、张掖等地工作多年,直至离休现仍居住酒泉。在四十多年的历程中,他和金塔、酒泉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老八路时思明
  芦茂
  1949年9月,在西北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进军声中,老八路时思明同志随同解放大军来到酒泉,做为第一批军转地干部, 先后在金塔、酒泉、张掖等地工作多年,直至离休现仍居住酒泉。在四十多年的历程中,他和金塔、酒泉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时思明同志是河北省高邑县人,1914年3月出生于赵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少年时勤奋好学,1929年秋考入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专)读书。入校不久,在共产党人和本班进步学生的影响帮助下,参加了读书会,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参加了驱逐反动校长的学潮和其他一些革命活动。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地区陷于日寇铁蹄之下。时思明和广大青年学生义愤填膺,高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标语牌上街游行,开展抵制日货、宣传抗日救国的活动。
  时思明同志在青年时期,就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师范学校读书的六年间,他那朝夕相处的同学中,先后有十多名被国民党抓去。1935年,李同安同学(河北省赵县人)被枭首示众,血淋淋的人头挂在南和县城门上,国民党警察站在旁边威胁群众道:‘谁要当共产党,就是这个下场!"同年,李树梓同学在邢台又被国民党杀害。张玺同学(又名王常珍)被抓时是共青团员,在狱中对敌斗争坚决,忠贞不屈,经监狱党支部书记薄一波同志同意,将他转为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对革命人士残无人道的镇压迫害,时思明和同学们支持革命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他和十多名同学,把平日节衣缩食积存的近百元白洋,全部捐献给革命。他平时对地下工作者也无私资助,表现了极强的爱国之心。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祖国大片土地沦陷。日本侵略者到处横行霸道,烧杀掳掠,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这一切都激发着时思明同志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当时正执教于高邑县高小的时思明同志,由于他和相好的同学、共产党员失去了联系,正当急于抗日无门之时,本校同事王召仁在9月的一天,把张锡九(曾是王的军事教官)介绍给他:”张先生是在蒋介石保定行营民训处工作,奔走冀南各县,动员组织民众抗日。你还年轻,又受过军事训练,就担起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吧!”张锡九说:“你可以动员组织二十多个青年学生,参加抗日部队。”时思明满口答应。他很快串连了二十多人,于10月上旬乘车南下,在地下党员王景琦的领导下,购买进步书籍,摆摊设点,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扩大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做了许多工作。
  1938年10月,时思明同志在洛阳串连了几位爱国志士,奔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报名参加了八路军。他满怀革命豪情,先后在陕北公学分校、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八路军前总参谋训练队学习,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1939年,时思明同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被分配到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部当见习参谋。次年3月,被任命为军区五分区二十七团一参谋。他在十一年的战争生涯中,一直做参谋工作,在首长身边出谋划策。战前,帮助首长草拟作战计划、命令,检查督促作战准备;战斗中,根据首长意图协助指挥部队,作阵中日记;战后,草拟战斗简报、详报和战斗、战役总结等。在长期的战争年代里,他的足迹踏遍华北、西北的七个省区,先后参加作战近百次。著名的白(圭)晋(城)战役、百团大战、平西反扫荡战役、包头战役、绥远战役、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兰州战役等,他都亲身参加过,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1942年5月反扫荡中,二十七团奉命保卫八路军冀中军区首脑机关两千多人,在冀南威县掌史村安全突围,取得反扫荡的重大胜利,受到中央军委的电令嘉奖,誉为“平原游击战坚持村落防御战的范例"。
  1949年,解放兰州后,时思明同志满怀喜悦的心情,响应毛主席“一部分战斗队要变成工作队“的号召,被任命为副队长,带领三军的一百多名干部,由武威出发到酒泉,在酒泉地委的领导下,集中学习一周后,被分配到各县工作。同年10月,时思明同志任金塔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从那时起至1980年离休止的三十二年中,他还先后任酒泉专署办公室主任、张掖专署文教局长、酒泉地区科委副主任,酒泉地区邮电局长、酒泉地区医药公司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酒泉地委党校副校长等职。
  时思明同志先后在金塔县工作了十三年,同金塔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金塔是个新解放区,人民长期在国民党的残酷统治下,过着衣不遮体,饭不饱肚的生活,加之国民党的反动宣传的影响,广大群众对共产党的政策不理解,又加土匪尚未肃清,对起义人员极待教育改造等,致使新政府开展工作难度很大。那时还正面临解放大军进疆,恢复国民经济,争取财政状况好转等艰巨任务。时思明同志虽有十余年的对敌作战经验,但对地方工作却缺乏经验。不过他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因此,在工作中除坚持发扬老八路艰苦奋斗的作风外,他牢记临到金塔前地委领导的指示'金塔旧政府是起义的,按照对待起义人员的政策办事,要宣传好党的各项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一切工作都要为了群众。县委书记马能元也常同他交流地方工作的经验,这一切都在他脑海里扎了根。
  同年10月,金塔县人民政府成立,在县城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金塔解放的群众大会上,时思明同志铿锵有力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号召全县人民积极支援解放军剿匪,搞好冬季生产等项工作。并根据地委指示和县委布署,狠抓了几项工作:接管旧政府的人马刀枪;动员公路段为解放军修路搭桥,县长亲临指挥;组织机关干部分赴农村,发动群众搞好冬季生产,开展民主建政;筹集粮食支援解放军进疆。12月,金塔县人民法院成立,时思明同志兼任院长,为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作好准备。1951年镇压反革命开始后,镇压了一批反革命分子和土豪劣绅,为稳定新政权,开展土地改革,发展农业生产铺平了道路。
  根据金塔的自然条件,兴修水利、治理沙害是首当其冲的大事。发展农业,水利当先。鸳鸯池水库是金塔人民的金饭碗。这个水库1949年只蓄水1200万立方。1950年春溢洪道闸板发生严重漏水。当年夏季,县政府就积极组织抢修。6月25日,第一次洪水暴发,库水猛涨,土坝给水涵洞顶部塌陷一个大洞,水位不断上涨,冲刷土坝中心墙。如果土坝裂口,将给金塔人民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时思明县长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同其他领导一起,共商抢险大计,并电告地委、专署。专员贺建山连夜赶到水库。西北军政委员会对此事非常重视,立即派领导及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共同制定强有力地抢险措施。专署建设科长孙光涛与县长时思明住在工地亲自指挥,组织民工一千多人,牛车一百多辆,昼夜不停地抢修大坝月堤七十多米,保住了金塔人民的“金饭碗”。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鸳鸯池的蓄水问题,在地、县委的关怀支持下,时思明县长写专题报告向上级要求拨款修库。经多方努力,甘肃省水利厅设计、西北水利部同意拨款一百六十多亿元(合现在一百六十多万元人民币)。时思明县长即率领水库主任吴永昌、水管所长李明扬等人,住在水库工地,指挥民工兴修水库,从1951年夏至1952年春的一段时间,在旧水洞东边新打了一个长达128米的疏水洞,使水库由原来蓄水1200万立方猛增到8000万立方,大大缓解了金塔农业需水的矛盾。
  为更好地解决缺水问题,县委决定并渠修坝,将原来的六坪逐步并成东、西干渠和金干渠三条。同时在渠边植树栽柳,固堤护岸,节省水渠七十余公里,又合并了大量农毛渠,大大减少了渗漏,增加灌溉面积八万多亩。同时还下决心改革了旧的水规制度,制定了 “按亩配水,以亩负担,上游照顾下游,低地照顾高地“的新水规,做到了合理灌溉,节约用水,受到群众拥护。
  1952年春,县委书记马能元同县长时思明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发现和创造了用泥土压沙,固定流沙,保护农田、村庄的好方法。县委决定先试办,后推广。他们又和一区区长吴积昌等人,发动带领一区广大农民,用泥沙埋压地处大风口的潮湖沙丘两百多亩,并在沙丘周围封滩育草,植树造林。试点成功了,被农民称之为“给流沙判了死刑”。当年4、5月间,全县各乡普遍掀起了群众性的压沙热潮,共埋压沙丘二十五处,压沙面积达一千多亩,恢复耕地六百三十九亩,使六千六百九十一亩耕地和十二条水渠不再遭受流沙侵袭。有一百二十一户农民重新获得庄田。从那时起,埋压沙丘,植树造林,封滩育草,已经成为金塔人民的自觉行动,年复一年,持续战斗,到1990年底统计,全县共埋压沙丘四十五处,压沙面积达两万一千九百多亩,在沙丘周围植树造林九万八千一百亩,使风沙灾害大为减少,基本上控制了沙害。
  1952年10月,时思明同志调任酒泉专署办公室主任,时隔不到一年,他又奉命任金塔县委书记。他与金塔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全县农业生产健康迅速地向前发展。1953年,金塔的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二十三万五千亩,增加到二十八万亩(包括撞田),粮食单产由49年的六十公斤提高到九十八公斤,总产翻了近一番,达到两千五百零八万公斤。金塔人民开始安居乐业,基本上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随着形势的发展,金塔县的工作任务更艰巨,更繁重。时思明同志同全县各级领导带领金塔人民,认真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按照“一五”计划,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三年艰苦奋斗,使金塔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粮食问题上,时思明同志一贯主张实事求是,既对国家负责,又对农民负责。1954年,地委给金塔县分配粮食征购任务八百万斤,后又增加到一千万斤。这个任务如果硬性完成,既伤害农民的口粮,又会给国家造成损失。地委始终认为金塔县委对粮食统购不积极,领导亲自到金塔开会批评时思明同志,他违心的作了检讨。1955年,金塔县给农民的返销粮就达七百多万斤。以后,时思明同志离开金塔被调往张掖专区工作时,曾认真地给酒泉地委提意见,对于粮食问题,要深思熟虑,千万不能大意,不能让农民“卖出去,再买回来”,伤害农民的感情。由于他的这些意见,在过去的极“左”情况下,于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他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撤职降级,下放劳动。时隔一年半,被甄别平反。
  1955年10月,农业合作化刚刚兴起的时候,时思明同志坚持先试办后推广的办法进行,使金塔农业互助台作运动健康发展。
  1955年10月,时思明被调到酒泉地委工作。他长期带领二、三十名机关干部,分赴农村做调查研究。1956年夏,他带领一个工作组,在酒泉县上坝乡下坝村搞农业劳动定额试点工作,经过四十天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各种农活的劳动定额近百余条,后经酒泉县委批转印发,在全县推广。
  1963年7月,时思明同志又回金塔任昌长。这时正是金塔人民刚刚渡过困难时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金塔县委、县政府领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全县人民同甘苦,团结一致,克服困难,获得了基本情况的明显好转。
  与此同时,在全县开展的整风、整社运动中,时思明同志同县委其他领导认真总结吸取了 “共产风”、“浮夸风“造成的沉痛教训,彻底清理了 “一平二调”的恶果,坚决退赔,允许社员有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坚决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恢复农村集贸市场等,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大搞农田水利,兴修高标准水渠,借鉴外地经验,向好居民点、好农田、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带的建设蓝图进军1966年开始的“文革”期间,时思明同志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下放劳动三年。他忍辱负重,以坚强的毅力渡过了难关。
  1969年12月时思明同志重新工作。1971年夏,被调到酒泉地区搞战备展览筹备工作,经过大家努力,在时间紧、条件差、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园满地完成了战备展览任务,受到地区党政军领导的赞扬。
  同年11月,时思明被分配到酒泉地区邮电局负责。他同邮电职工打成一片,深入大街小巷投递电报,经常同职工一起打扫卫生,清扫厕所。职工们感动地说:老八路作风回到邮电局了。1972年7月,时思明同志被任命为酒泉地区医药公司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直至1977年3月。他曾去玉门市黄闸湾公社梁子沟大队搞战备教育,不顾年过花甲,仍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战备教育搞的很有特色。受黄闸湾中小学邀请,他为师生多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激励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977年3月,时思明同志被任命为酒泉地委党校副书记、副校长,直至1980年12月离休。在此期间,他始终坚持党中央关于 “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的方针,既领导学校日常工作,又亲自任教讲课,克服校舍简陋,师资不足、经费紧张的困难,努力办好党校。几年中,采用长期或短期培训的方法,使各县六百多名科级党员干部接受了正规理论教育。
  时思明同志离休后,曾任政协酒泉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余热。还一直坚持结合国内外形势,为机关、部队、学校等单位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先后达六十多场,听众达两万余人。教育大家不管国内外风云怎样变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决不变。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六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工农业、金融财贸、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民俗辑粹共七个栏目,共收入资料三十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芦茂
责任者
时思明
相关人物
李同安
相关人物
李树梓
相关人物
张玺
相关人物
张锡九
相关人物
王召仁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金塔县委
相关机构
酒泉地委
相关机构
酒泉地区邮电局
相关机构
甘肃省水利厅
相关机构
西北军政委员会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抗日战争爆发
相关事件
百团大战
相关事件
平西反扫荡战役
相关事件
包头战役
相关事件
绥远战役
相关事件
运城战役
相关事件
临汾战役
相关事件
晋中战役
相关事件
太原战役
相关事件
兰州战役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金塔
相关地名
张掖
相关地名
河北省高邑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鸳鸯池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