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民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241
颗粒名称: 节日民俗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143-146
摘要: 酒泉节日民俗介绍。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祭灶送灶神:旧历腊月二十三日为“灶神节“。当天,家庭主妇烙成“灶干粮”(形如小月饼),天黑时献于灶神前(亦称灶王爷。条件好的人家还杀鸡献供)’然后将旧灶神像取下,换上新请来的灶神像(即买来的,尊称为“请”),并将旧灶神像放在厨房灶前焚化,在锅头(土炉灶)前焚香叩头,焚化"灶马子" ( 一种木版印的灶神骑马出行图)和携带的文书(内装文字材料).送灶神赴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主人的勤劳及善行。到腊月三十(除夕)晚上,据说是灶神于此时回来,家家户户又要焚香献供,鸣炮迎灶神。为此,在新灶神像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此举虽纯系迷信活动,但它却表达了广大群众祈求来年平安幸福的意愿。
  扫房:措月二十三日后即进入大年的准备阶段,而头一件事即是大扫除,俗称“扫房"。由于过去农村缺乏经常的卫生习惯,平日农活又忙,很少做大扫除。为此,这时全家动员,翻箱倒柜,大搞卫生。这一良好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剃头:腊月三十日前几天,各家男性不论大小均要剃发(剃光头),”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过去农村条件差,发长刀钝,小孩剃头时往往疼的毗牙裂嘴,叫哭连天,头皮常被剃破出现血口。由于将要过年,只得忍痛。挨刀”。这一卫生习惯至今依然沿袭下来。
  贴“迎喜接福”对联:旧时腊月三十,家家门上除贴春联外,还在街门外边加贴“出门见喜”、“迎喜接福”的短联,也叫做报春的“报条"。在住房炕墙上贴“身体安康”、“福寿康宁 “、”身卧福地“;在粮仓上贴“五谷丰登”、“米谷满仓”;在米面柜及油缸醋坛上贴“米山面岭”、"油泉醋井”等喜帖。就连牲口圈内也要贴上”槽头兴旺"、,牛羊满圈”等,以祝来年人寿康宁、六畜兴旺。
  打醋碳:腊月三十晚上,各家男主人先在野外选一个鹅蛋形石头,然后将洗净的石头烧红,放入醋碗内,冒出丝丝青烟,散发着醋香味。尔后逐屋巡转并将醋汁用手指洒散(其余人站立静观),以求除病消灾,谓之“打醋碳“。最后将醋碳石从哪里”请“来的,仍送回原地。这一习俗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现在的“醋酸熏蒸消毒法”类同。
  散压岁钱:每到腊月三十日,人们将要增加一岁。为此,只要家庭条件许可者,当晚长辈都要给孩子们散钱,名曰”压岁钱”。在旧日,这是孩子们一年中唯一得到大人赏钱的机会。过年期间来往亲朋也有给小孩散压岁钱的习俗。流传至今,人们把它称作“年份子”,而且数额越来越大。此举现在已对后代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当纠正。
  坐夜:旧日有腊月三十晚上坐夜(通夜不睡)之习。据说,坐夜可以延年益寿,故又称"熬寿”。为此,当晚人们围着火盆、油灯守夜。妇女们乘此赶做年饭(包饺子),男主人则给子女们讲家规家教、历史故事,或让识字者念卷(民间宝卷),一则进行劝善,再则做为一种家庭娱乐活动。大人一般要坐到天亮等候“接神”。
  接神:旧日正月初一天亮前,各户家长用条盘端上供品、香、表,走出大门面向东方焚香叩拜,放爆竹,迎接灶神和各路福神驾临享受烟火,降福人间,为之“接神”,这是象征大年的正式开始。此种习俗纯系迷信,今已完全破除。
  出行:旧时民间习俗正月初一至初四不干农活,因此正月初五早饭后,家家户户在门前地里点燃麦草,献供品,放爆竹,并将牛羊车马赶到现场,让牛羊吃草,人们踏火堆而过,谓之“出行”,也叫"破五”。意即这一天后即可开始农业生产劳动或出远门经商等。
  献“面牛”和“面老鼠“: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城市居民以吃元宵表示庆祝。而农村家庭昔日则用白面蒸成“面牛”(形状比一般馒头大,内包油面、白糖等)和"面老鼠”献供。献牛意在以面代牛,保护牲畜,发展生产。“面老鼠”则不做眼睛(称”瞎老鼠"),意为诅咒老鼠个个瞎眼,不要糟踏粮食。
  摊煎饼:正月二十三日祖传为女蜗补天之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摊煎饼(用面糊拌上芫荽烙的薄饼)献供敬神,以示补天。因为时令将到“惊蛰”,开始播种,把天补好以免刮风,以利春耕。此习俗至今仍有沿袭者。
  惊蛰:立春后三十天为惊蛰。根据农历,到这天气候转暖,冰消雪化,土地复苏,草木含有生机,入土毂居之草虫惊醒。人和动物,胃中百叶开放。这天,人们食油炸鸡蛋滋润胃叶,不害咳嗽。农民用清油或大油熬萝卜汤,以啖牛马,用以清胃火。
  插杨柳、插沙枣花和戴香包子:五月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各家除做米糕、吃粽子,城乡群众除游泉湖公园外,还折取柳枝、沙枣花插在门上,防疫除邪。柳枝干后可用来洗眼消毒。同时节前条件许可的少女及年轻媳妇们还争做香袋(亦称“香包子“)。她们将香草,冰片、麝香包入碎布或纸内,扎成各种形状,周围缠上各色丝线,戴在胸前以避疫疾。此物还可互相赠送,增进友谊,有时竟成了青年男女表达情感的信物。
  端阳节,又是新娶的媳妇“归宁”之日,往往由女婿送媳妇回娘家,带上礼物看爹妈。
  挂艾草:农历六月六日城乡群众纷纷到田间地头拨艾草,拿回家中熬汤给小孩洗澡,或捆成小把挂在墙上用以消毒防病(艾有一股清香味)。艾叶晒干捣碎成为绒状,针灸时用来治病。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史地述实、文化教育、邮电·金融、农业、民俗辑粹等七个栏目,共收入资料二十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屈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米山面岭
相关地名
泉湖公园
相关地名
日城乡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粽子
相关实物
香草
相关实物
冰片
相关实物
麝香包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