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中学的创建过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229
颗粒名称: 河西中学的创建过程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11-112
摘要: 河西中学创建过程。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1938年隶属国民党中央政府管辖的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选派吴亮夫先生(安徽合肥人,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专攻教育),由渝来甘肃着手筹建学校,并担任该校筹建主任。当时董事会没有确定具体的办学地址,吴先生在甘肃省河西三地区(张掖、武威、酒泉)往返多次,并与当地政府联系,三地区的政府都欢迎在自己地区建校,吴先生让各地政府向董事会写申请。当时张掖、武威两地区政府写了申请报告,独由酒泉县长凌子唯组织了蒙、回、藏、满各族负责人,联名写了申请,要求在酒泉创建学校。董事会为了发展边疆各族人民的教育事业,就批准在酒泉建立一所全日制中学。
  吴亮夫先生即与当时酒泉专员曹启文,县长凌子唯和各界绅士协商,最后勘定在酒泉城内西南隅石佛寺旧址及附近空地作校址。建筑面积53亩(现酒泉军分区、酒泉市职中、食品加工厂全部地盘及地区医院部分地盘)。
  吴亮夫先生从1938年8月开始积极兴建校舍,购置设备,交涉经费,聘请教师。到1939年8月,一所完全中学及附小的校舍除礼堂、饭厅外全部建成,其设计建筑规模在当时都是相当可观的。当年招收高中学生一班,初中学生两班,附小学生一、二、三年级各一班。学校命名为“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肃州中学”,由吴亮夫任校长,张素任教务主任,何恕任训育主任。同年9月24日奉董事会令将校名改为“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河西中学”。其原因是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利用部分庚子赔款在祖国边疆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先后在贵州建起了 “黔江中学”,在青海西宁建起了 “湟川中学”。这些学校都是以江河命名,故将甘肃的肃州中学改名为“河西中学”。
  1942年夏,吴亮夫先生调四川省江津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院长职,由该校教务主任张素继任校长,训育主任何恕继任教务主任,附小主任黎衍宜升任训育主任。
  1944年8月,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因经费困难,呈报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由国民政府所属中央教育部接管,改校名为"国立河西中学”,校长仍由张素担任。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亲临学校视察,酒泉各界及全校师生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朱指示将附小交给酒泉县接办,改校名为”酒泉县立河西实验小学“,杨进崇任主任(校长职)。1946年仍恢复“河西中学附属小学”校名,经费由中央教育部拨发,校长刘德成,教务主任为马萧。
  1949年9月23日,酒泉濒临解放,校长张素和教务主任温步奎同乘飞机逃往重庆(据说张素后逃至香港),由林树三任校长,王明仁任教务主任,胡国藩任总务主任。酒泉解放后,该校合并于酒泉中学。
  二、河西中学的规模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史地述实、文化教育、邮电·金融、农业、民俗辑粹等七个栏目,共收入资料二十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亮夫
相关人物
曹启文
相关人物
凌子唯
相关人物
张素
相关人物
何恕
相关人物
黎衍
相关人物
朱家骅
相关人物
杨进崇
相关人物
刘德成
相关人物
马萧
相关人物
温步奎
相关人物
林树
相关人物
王明仁
相关人物
胡国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国民党中央政府
相关机构
英国剑桥大学
相关机构
地区政府
相关机构
地区医院
相关机构
完全中学
相关机构
黔江中学
相关机构
河西中学
相关机构
国民政府行政院
相关机构
国民政府
相关机构
河西实验小学
相关机构
中央教育部
相关机构
酒泉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徽
相关地名
合肥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河西
相关地名
张掖
相关地名
武威
相关地名
贵州
相关地名
青海
相关地名
西宁
相关地名
湟川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
重庆
相关地名
香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