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227
颗粒名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5
页码: 106-110
摘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酒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包括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普及初等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兴办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开展成人教育、恢复和发展扫盲教育、发展了幼儿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建立一支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拔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教育与经济以及教育内部的比例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整,实行改革,各级各类教育获得新的发展。1983年后,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改革教育体制,调整学校结构,兴办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酒泉的教育事业 .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根据酒泉行署《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酒泉市所属中小学开始实行简政放权,分级管理;实行《中小学工作责任制》、《教育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奖罚严明。各级学校的领导班子,多次进行了调整,领导成员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程度明显提高。
  (2)普及初等教育。根据中央有关决定精神和“甘肃省普汲小学教育的十年规划和实施措施”,确定把改革农村教育、普及小学教育作为普通教育工作的重点。从1982学年度开始,抓紧以“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为中心的落实工作,截止1985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在校学生年巩固率99.5%,毕业率97.7%,普及率98%,经省、地、市组织验收,达到部颁标准,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给“合格证书”。
  (3)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了改革普通中学单一化结构,以适应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需要,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和甘肃省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合理控制高中,整顿加强初中,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把农村19个乡缜的高中,调整为只有总寨、清水、临水、果园乡4所高中。1983年将原酒泉县第三中学改设为职业中学,农村设立了银达、上坝、东洞农职业中学3所,并把泉湖乡中学初中毕业生改为 “3+1”班,增开一年的职业技术课程。经过几年的勤俭办校,酒泉市职业中学被评为甘肃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教委认定为“B级达标示范性职业高中” 。银达、上坝职中加强了实习基地建设,新建了林果、地热温棚、鱼池和茄莱大棚,对农业生产起了示范幅射作用。
  (4)兴办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酒泉行署经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1983年开始筹建了 “酒泉教育学院“,成为全区的高等学府,以培养提高初等师资。同时先后恢复和新建了工校、财校、农校、卫校、体校等五所中等专业学校,专业门类设置18种,分级开设课程总共120门,为振兴酒泉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1985年2月,按省教育厅通知精神,酒泉市教师进修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举办了二年制中师进修班,培养和提高现任小学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5)开展成人教育。1979年以后,开展了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考核,城镇待业青年职前培训教育。并和有关部门协作,多途经、多渠道地举办了电大、函授、我大、电视等形式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6个专业。到1935年电大学习考试及格、准予毕业者407入.待业青年职业培训结业者1060人。并且相继举办了农机、养殖、缝纫、林果等各类一个月以上的培训班46个,培训人员1948人,一个月以下的培训班382期,培训人员1939人,各种讲座820场(次),参加人员41543人(次)。成人教育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酒泉市经济的发展。
  (8)恢复和发展扫盲教育。五十年代酒泉县扫盲工作成效显著,树立了银达乡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先进典型,曾获毛泽东主席按语称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扫盲教育得以恢复和发展。据1987年统计:酒泉市农村12至40周岁人口为118628人,其中文盲、半文盲21564人,占同龄人的18%。1987年至1988年共办318个扫盲班,脱盲5630人。全市累计脱盲12950人,非文盲占同龄人口的93.36%。经省、地、市检查验收合格,中央颁发给 “基本扫除文盲先进市”奖状。1990年全市扫盲已接近扫尾,非文盲率达到98.6%。
  (7)发展了幼儿教育.1987年市属幼儿园有2所,入园儿童1036人,街道集体办了3所,入托幼几240人,入园儿童是建国初期的5.1倍。1983年后,城乡兴办学前班,农村43个班896人,城关学区8个班400多人。总寨、西洞也办起了幼儿园。截止1987年有幼儿园7所,学前班140个,全市入园的幼儿占三岁半至六岁半学龄前儿童的11.7%。1989年以来,市一幼、二幼两园筹资新建了教学活动大楼。
  (8)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八十年代初期,酒泉市重视和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参观学习、派出培训、传播信息、交流经验、定校实验、组织观摩、评选优秀、树立典型,充实和加强教研机构,增设电化教学内容,发挥业务职能作用,有效地改变了落后陈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采用最佳教学方式,广泛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1985年以来,又重点试行“注音识字,提高读写”、“数学尝识教学法”、推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提高小学生能力水平联合革新计划”(简称“JIP"计划),并把它的有效因素引入了全市的教育工作中,促进了学校的整体优化,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城关学区10所小学毕业生合格率1987年为95.4%,比1983年提高12%。
  (9)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1979年到1987年酒泉市教育事业费累计达27899683元,是建国后1953年至1987年三十五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数47615973元的58.6%。教育经费在全市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例由1978年的10.3%上升为1987年的21.3%。在此期间,乡镇集体和农民群众筹资办学,蔚然成风,集资投工献料约计442.9万元,城乡修建了教学大楼10座,14971平方米。教师住宅楼6栋8800平方米。特别是农村乡(镇)村小学翻建一新。截止1985年全市190所小学基本上实现了 “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1987年以来又自筹资金32万元,添置了教学设备,加快了配套建设工作。1991年全市90%以上的学校基本达到了 “九配套”(有校门、有校墙、有教室、有桌凳、有厕所、有场地、有图书、有仪器、有体育器材)。有93所学校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占全市学校的44.7%,其中有6所达到一类标准,38所达到二类标准,49所达到三类标准。开创了酒泉教育史上的新局面。
  (10)正在建立一支合格而稳定的教师队伍。酒泉市教师队伍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凡经波动,增减不定,民办教师比例过大,素质较差。1977年全市教师合格率:高中为24,6%,初中为56%,小学为62%,在中小学教师中受过师范教育者只占37%。1980年以后,地、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好教师进修学校,长训与短培结合,自学与辅导结合,在职与离职结合;选送到酒泉教育学院进修;参加电大、函授、成人自学考试;各乡镇开办电视中专班。特别是进行了三次“教材教法过关考核",使在职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文化业务方面有所提高。根据1986年统计: 酒泉中小学公.民办教师(包括酒中、企业学校)先后参加"教材教法过关“应考教师957人中考试合格教师619人,占应考教师效的64.68%。按照中央、省有关学历达标的规定:酒泉市属学校的高中教师178人中合格者48人,占27%;初中教师797人中合格者189人,占23.7%;小学教师1695人中合格者1157人,占68.3%。1987年以来,经过离职培训、新员增补、在职进修、调整辞退等办法,师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总之,酒泉教育事业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必将取得更大成绩,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史地述实、文化教育、邮电·金融、农业、民俗辑粹等七个栏目,共收入资料二十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行署
相关机构
甘肃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普通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三中学
相关机构
职业中学
相关机构
东洞农职业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市职业中学
相关机构
职业高中
相关机构
酒泉教育学院
相关机构
省教育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果园乡
相关地名
泉湖乡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
银达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