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被迫离开国立肃州师范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186
颗粒名称: 我是怎样被迫离开国立肃州师范的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页码: 30-33
摘要: 笔者讲述自身被迫离开国立肃州师范的经历。
关键词: 酒泉 文史资料

内容

我是怎样被迫离开国立肃州师范的
  韩斐
  抗日成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已久的和平局面,被国民党蒋介石的内战炮火粉碎了。一九四七年,人民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全国大片土地获得解放,蒋家王朝,摇摇欲坠,中国正处在人民革命胜利的前夜。
  国立肃州师范,这所被国民党中央教育部直接管辖、统治的中等学府,在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形势的影响下,也不再是风平浪静的政治禁地。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象春风一样吹进了校园,广大师生的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校园内,不时流传着关于共产党、毛主席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学校当局也无力对学生实行思想控制了。
  一九四七年九月三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两周年纪念日。酒泉各界,在东校场举行大会庆祝。大会要求酒泉三所中等学校各派一名学生代表在庆祝大会上讲演。我当时在国立肃师边师四年级读书,平时也参加一些演讲比赛,演话剧,能讲几句不太合格的普通话,学校便指派我代表肃师在庆祝大会上讲演,讲稿自拟。接受任务后,便和副班长张世铭一起草拟了讲稿,用了几天的时间,背诵练习,准备上阵。
  九月三日上午,酒泉各界人士及市民群众,聚集在东校场参加大会,到会军民数千人,形式很隆重,主席台上坐满了党政军大员。会议轮到学生讲演时,河西中学和酒泉师范的学生代表,先后演讲,最后轮到我讲。看到台下坐那么多的人,还有不少拿枪的士兵,当时,我真有点紧张,但看到台上有我校的校长,台下有我校的同学,我的胆子也就壮起来了。面对众多的听众,我越讲越有劲,越讲越激动,讲到中间,博得阵阵掌声,更激起我的激情。其中有一段是“……老百姓坚持八年抗战,好不容易盼到了胜利,但胜利后的情况怎样呢?不少地区的百姓,穷困不堪,颠沛流离,无饭吃,无衣穿,哀鸿四野,饿殍遍地,政府不救济不帮助,……”,接着又大骂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搜刮民脂民膏,真是祸国殃民,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这些话更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我心中非常高兴,自以为讲出了人们心中要讲而不敢讲的话。我讲完回到后台,正在暗自高兴,突然听到主席台上有人在声嘶力竭地狂吼,到门口一看,见是位身着戎装、胸戴佩章、腰挎短剑的军官在大发雷霆:“……抗战打了八年,国家很困难,一切事情都要从头做起,不可能一下子都办成,要办的事情很多。目前国府的主要力量要用在戡乱上,一切为了戡乱,乱党不灭,国无宁日,……。做为学生,就该好好读书,为什么要妄论国事,无端指责政府呢?这是赤色分子和国际第五纵队的煽动!(当时不知道国际第五纵队是什么组织)绝不能姑息迁就,要严加查处……。“我当时心想,这个军官是斥责谁呢? 是说我么?可我讲的都是事实,有什么不对呢?因此,对那军人的抨击,很不以为然。这时我在小学读书时的校长郇向荣(当时任酒泉县教育科长)老师,神色紧张地到后台低声对我说:“你都讲些什么!闯祸了,赶快回去吧!"在郇校长的护送下,我从主席台后门回到了学校。
  “山雨欲来风满楼”。笫二天校园里出现了一些穿军装的,内中有一个据说叫方成德,是河西警备总部的政工处长。这些军人,一连好多天,出入于老师住宅和一些同学中间。在这期间,校工万俊德(他是我家邻居),暗中告诉我:“军队上向老师们打听你讲演的事,问你家中的情况,还打听你和哪些老师来往多,与哪些同学要好。听老师说,事情闹大了,黄军长(后来才知是国民党九十一军军长黄祖埙)说要抓人,挖后台。你还是回,家躲一躲吧! ”。音乐老师赵正湘也在暗中告诉我:"他们(指军队)要你交出后台。是谁给你写的讲稿?这事关系甚大,你要慎重,不要乱讲。”这时我才感到了事情有些严重,连夜回家,打算暂避一时,岂料我哥一听此事,便大骂我给家中闯了祸,不让我在家中住。无奈我当晚便返回学校,暂不露面。
  九月下旬,传出河西警备总部要抓我的风声,消息是由一个原是我班的同学,后来当了青年军,当时在河西警备司令部做事的张志强暗中透露的。这对我来说,威胁很大,感到紧张,便去见陈增吉校长,向他报告了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和军队最近在学校的传闻以及我的处境,要求校长做主。陈校长先是安慰了我一番,接着向我说:“学校已向警备总部办过交涉,请他们谅解青年学生,要求宽恕,但他们还是不答应,要找什么后台。”我说,“陈校长,我讲演的稿子请你看一下,有些话讲稿上没有,是我临时加的,没有人指使我。”陈校长沉默良久,看样子他也很作难。后来,我提出随酒泉体育代表团赴兰州参加大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事(肃州师范有16名学生参加酒泉地区体育代表队),请求校长,不要因讲演惹的麻烦而取消我的参赛资格。陈校长面露微笑地说:“这倒是个机会,你去参加运动会吧!我再设法交涉。”于是我于一九四七年十月三日,在运动队同学及领队教师的掩护下赴兰参赛(我是男篮代表队成员,个人参赛的项目是三级跳远)。
  在兰州参加体育比赛期间,我的思想很沉重,考虑今后怎么办?运动会后回酒泉,处境很危险,时刻有被捕的可能,不回酒泉,到哪里去呢?思绪万千,忧心忡忡,再说还有一个学期就毕业了,难道就这样中途辍学吗?只觉得前途渺茫。后来经和同去参加运动会的张世铭同学计议,田他出面去找原在肃师执教的刘刚如老师,经刘老师帮助介绍,我到兰州私立西北中学(回民中学)插班就读。
  就这样,我便衩迫离开了国立肃州师范学校。
  在西北中学念书是要交学费的,这对我这个背井离乡的青年学生来说,是无法承受的负担。再加上肃师同学张承贵来信说,河西警备总部又派人到兰州找我,看来在兰州是不能继续住下去了,写信向家中要生活费,也石沉大海,渺无音信。无奈,一个多月后,我又离兰州西去,到新疆找我的三哥韩天德。经同学介绍,乘坐国民党向新疆运兵的卡车,经过荒漠大山,忍饥受冻,好不容易才到了迪化(即今乌鲁木齐),将原名韩全德改为韩斐,就读于新疆省立一中。
  在新疆一住就是四十多年,我日夜怀念生我养我的故乡一一酒泉,怀念着培育我成人的母校——国立肃师,怀念着给我知识的老师,也怀念着同窗就读的同学,更怀念在“九·三”洪演事件中帮助和保护了我的陈校长以及其他的老师、同学和校工。
  一九九一年八月,我回酒泉探亲,拜访老师和同学,才知道陈增吉校长为保护我,费了不少周折,也遭受了许多委曲。在此,我衷心向已故的陈校长表示深深地敬意,并向他老人家的家 ,属及子女致以亲切的慰问。
  一九四九年九月,酒泉获得了解放。十月一日,新中国诞生了,全国人民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节日,人民当家做主了。而逆潮流而动的反动派,终究被人民唾弃了。
  (本文作者韩斐,原名韩全德,1992年退休前曾任新疆伊宁市计委主任。)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五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政治·军事、人物轶事、史地述实、文化教育、邮电·金融、农业、民俗辑粹等七个栏目,共收入资料二十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斐
责任者
韩斐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张世铭
相关人物
郇向荣
相关人物
方成德
相关人物
万俊德
相关人物
黄祖埙
相关人物
赵正湘
相关人物
张志强
相关人物
陈增吉
相关人物
刘刚如
相关人物
张承贵
相关人物
韩天德
相关人物
韩全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等学校
相关机构
国立肃师边师
相关机构
国际第五纵队
相关机构
九十一军
相关机构
河西警备司令部
相关机构
西北中学
相关机构
回民中学
相关机构
肃州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新疆省立一中
相关机构
新疆伊宁市计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
河西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乌鲁木齐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