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田永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169
颗粒名称: 读者来信——田永范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203-204
摘要: 田永范写给《酒泉文史资料》编辑部的信。里面包括她对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在酒泉渡过日子的回忆。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市

内容

编辑组负责同志:您好!
  3月12日来信收悉。
  当我从信封上看到酒泉二字时,一股暖流流过心头。我离开酒泉已经40多年了,但我的整个幼年和青年时代的前期岁月都在酒泉渡过,那里有我不少美好的回忆,也有我不堪回首的伤痛!我出生在临夏西乡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童年的记忆中,只有饥饿、逃荒、跑“回乱”……。
  我的父亲青年时期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尽管20年代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牢牢的束缚着人们,”快给丫头缠脚,不是把丫头害了,”“一双大脚长大了那个要啊”!这是庄上的长者们对父亲的劝告,可我父亲的回答是:“丫头的脚不能缠,没人要我养"。家乡同龄的姑娘们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了,唯独我没有。当我初懂人世的时候,父亲就不断告诉我做人的哲理:“长大要好好读书学本事,外面有不少妇女都在社会上做事"。“不要靠男人吃饭,不然,你就像你阿妈一样挨打受气”,”不要当绣花枕头,外面好看里面装的是草”。父亲的启迪铭刻在我幼小的心坎上。这成了我后来努力读书,勇敢向上的精神支柱。
  家乡不断的旱灾、“回乱”,搞的民不聊生,父亲带着全家西上新疆,不料赶上酒泉尕黑鹰动乱,交通中断,即定居酒泉。接着父亲将我送进了酒泉文庙街女子小学,在父亲的教诲激励下,我勤奋好学的精神,颇得老师和同学不少赞称和爱慕。
  小学毕业后父亲又给了我继续读书的机会,考入了国立肃州师范学校。在曹启文,韩导三、陈增吉等诸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培育下,学业俱增,身心健康成长,正日伴随着我的是欢乐和歌唱。心灵充满了美丽的希望。
  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吧!正当我茁壮向上的时候,马逞祥被婚事件发生了……瞬间在酒泉搞得满城风雨,社会的舆论,家中的埋怨(祖母、叔叔埋怨不该叫我读中学),一气之下父亲上了煤山(当时父亲在祁连山挖煤)。父亲是家中的权威和主宰,父亲的这一走我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当时传说纷纭,说我住家一带有三三两两的军人在走,家门口也时有军人出现,怕的我不敢出门,不敢上街。肃师和河西中学相继开学上课了,我心急如焚,马逞祥这一搞害得我走头无路,强烈的读书欲望,迫使我作出了逃跑的选择。从家中的信插里抄录了几个父亲好友的地址,以吃鸦片威胁着可怜的母亲,将积攒了多年的弟妹们的压岁钱给我做了路费(父亲从不给母亲一点钱),一个深秋的早晨,只有母亲站在大门口哭泣着给我送行,在一顶大草帽的掩护下,匆匆出西门乘上了东下的客车,随着车轮的滚动我单身只影的投向了可怕的社会……。在秋风秋雨的袭击下,开始尝到了苦风凄雨的滋味!由于背着父亲偷跑,一时流言蜚语四起,又是个满城风雨,吓得母亲几乎哭瞎了眼睛,气得父亲长期对我不理,致使我历尽了艰辛和坎坷!1949年上海解放,在复旦大学响应党的号召,参加西南服务团,进军大西南来到重庆。现已离开工作岗位,在家过着安静的离休生活。
  我离开酒泉较早,那时人年轻、幼稚,对地方上的事情毫不关心,所以知道情况甚少。关于马逞祥被婚事件我虽是受害者,但事情的发生、经过和怎样结束的具体内容都不十分清楚。肃师韩导三老师详知。
  我父亲田志仁是甘肃省积石山县政协委员,他对酒泉各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父亲曾经给我讲过,酒泉北城墙上曾杀了七个共产党员(父亲讲真正的共产党员只有一个),这件事可能编辑组已经收集到了资料。父亲现已90高龄,书写也有一定困难,如确需提供某方面的情况,可告我。他现在在西安,等春暖时新疆工作的大弟弟田永康准备接父亲去石河子,故地址不定。
  祝工作顺利
  田永范
  1990年4月5日于重庆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文教卫生、民族宗教、民俗辑粹、以史会友九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曹启文
相关人物
韩导三
相关人物
陈增吉
相关人物
马逞祥
相关人物
田志仁
相关人物
田永康
相关人物
田永范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肃州师范学校
相关机构
河西中学
相关机构
复旦大学
相关机构
西南服务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临夏
相关地名
西乡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文庙街
相关地名
煤山
相关地名
祁连山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重庆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
石河子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