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常昆同志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054
颗粒名称: 记常昆同志二三事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常昆同志1955年至1966年任中共酒泉县委书记时的两三件事。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市

内容

常昆同志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六年任中共酒泉县委书记。期间,虽调酒泉地委工作一段时间,但为期不长,大部份时间在酒泉县工作。文革后调天水,不久便离休回陕西,住临潼干休所。离休后他仍然没忘记工作十年之久的酒泉,没有忘记酒泉的干部和人民,没有忘记酒泉的建设和发展。他不顾古稀之躯,路途奔波,曾先后四次来酒泉,深入乡村、农、林场及当年酒泉农业合作化的带头人米子清、李存福等老同志家中看望。就在他第四次来酒泉返回后不久,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与世长辞了。
  常昆同志在酒泉工作十年,他那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实际、调查研究、朴实无华的正派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在酒泉的干部和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那是一九五六年,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县委一位副部长看到常昆同志家里生活俭朴,陈设简陋,便拿了一百元机关干部福利补助费送去。常昆同志下乡回来得知此事后,便立即把钱退回,并在会上批评了那位同志。他说:“我是十三级干部,每月拿一百八十多元,全县我的工资最高。比我生活困难的干部更多,有的同志一月拿五、六十元,还要养活一家老小几口人,福利费应该评给那些生活真正困难的同志”。一次,有人送去入党志愿书,要常昆同志的爱人入党。常昆同志知道了很生气,他说:“我和老伴长期共同生活,她够不够入党条件,我比你们更清楚,她本人现在还没有入党的要求,等以后够条件了再发展”。常昆同志的爱入当时是住机关家属。以后在城关镇街道厂子里当了工人,工作积极,思想进步,经本人申请,由基层党组织接受入了党。
  一九六三年,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不久,虽然核算权利下放到生产队,农业生产开始恢复,但农民从集体分到的粮食很少,农村粮食仍很紧张。常昆同志亲自动手在县委机关院内挖沟培埂种了两行葫芦,利用下斑休息时间浇水锄草,秋后获得了丰收。他细心地把葫芦籽洗净晒干保存起来。第二年春天,让秘书分成二十份(当时酒泉农村有二十个人民公社),装在信袋里,写上各公社会的名字,开会后亲自交给公社负责同志(当时我是三墩公社主任)并谆谆告戒我们:这种葫芦,品种很好,个儿大,肉头厚,皮儿薄,可以连皮吃,又绵又甜,俗称“没皮葫芦”。房前屋后空闲地方都能种,又不占集体耕地。你们拿回去以后,一定要种好,推广开,以弥补群众口粮不足。
  常昆同志,工作深入扎实。当时交通条件很差,县上没有小车,他又不会骑自行车,但他对全县农村情况却非常熟悉,靠的就是两条腿走路。人们经常看到他手拿小提包,肩搭布夹袄,徒步行走在田间、社队、农家、水利工地,走到哪里,累了就歇在哪里,和农民、基层干部促膝谈心,拉家常,问寒暖,调查了僻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社队领导汇报工作,还没有他掌握的情况具体,所以,不敢说:“大概,估计,差不多"的话,只好有忧报忧,有喜报喜,如实反映情况。
  常昆同志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廉洁奉公,坦诚正派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文教卫生、民族宗教、民俗辑粹、以史会友九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田云
责任者
常昆
相关人物
米子清
相关人物
李存福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调酒泉地委
相关机构
县委宣传部
相关机构
三墩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
天水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临潼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