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记常昆同志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054
颗粒名称:
记常昆同志二三事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常昆同志1955年至1966年任中共酒泉县委书记时的两三件事。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市
内容
常昆同志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六年任中共酒泉县委书记。期间,虽调酒泉地委工作一段时间,但为期不长,大部份时间在酒泉县工作。文革后调天水,不久便离休回陕西,住临潼干休所。离休后他仍然没忘记工作十年之久的酒泉,没有忘记酒泉的干部和人民,没有忘记酒泉的建设和发展。他不顾古稀之躯,路途奔波,曾先后四次来酒泉,深入乡村、农、林场及当年酒泉农业合作化的带头人米子清、李存福等老同志家中看望。就在他第四次来酒泉返回后不久,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与世长辞了。
常昆同志在酒泉工作十年,他那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实际、调查研究、朴实无华的正派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在酒泉的干部和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那是一九五六年,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县委一位副部长看到常昆同志家里生活俭朴,陈设简陋,便拿了一百元机关干部福利补助费送去。常昆同志下乡回来得知此事后,便立即把钱退回,并在会上批评了那位同志。他说:“我是十三级干部,每月拿一百八十多元,全县我的工资最高。比我生活困难的干部更多,有的同志一月拿五、六十元,还要养活一家老小几口人,福利费应该评给那些生活真正困难的同志”。一次,有人送去入党志愿书,要常昆同志的爱人入党。常昆同志知道了很生气,他说:“我和老伴长期共同生活,她够不够入党条件,我比你们更清楚,她本人现在还没有入党的要求,等以后够条件了再发展”。常昆同志的爱入当时是住机关家属。以后在城关镇街道厂子里当了工人,工作积极,思想进步,经本人申请,由基层党组织接受入了党。
一九六三年,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不久,虽然核算权利下放到生产队,农业生产开始恢复,但农民从集体分到的粮食很少,农村粮食仍很紧张。常昆同志亲自动手在县委机关院内挖沟培埂种了两行葫芦,利用下斑休息时间浇水锄草,秋后获得了丰收。他细心地把葫芦籽洗净晒干保存起来。第二年春天,让秘书分成二十份(当时酒泉农村有二十个人民公社),装在信袋里,写上各公社会的名字,开会后亲自交给公社负责同志(当时我是三墩公社主任)并谆谆告戒我们:这种葫芦,品种很好,个儿大,肉头厚,皮儿薄,可以连皮吃,又绵又甜,俗称“没皮葫芦”。房前屋后空闲地方都能种,又不占集体耕地。你们拿回去以后,一定要种好,推广开,以弥补群众口粮不足。
常昆同志,工作深入扎实。当时交通条件很差,县上没有小车,他又不会骑自行车,但他对全县农村情况却非常熟悉,靠的就是两条腿走路。人们经常看到他手拿小提包,肩搭布夹袄,徒步行走在田间、社队、农家、水利工地,走到哪里,累了就歇在哪里,和农民、基层干部促膝谈心,拉家常,问寒暖,调查了僻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有的社队领导汇报工作,还没有他掌握的情况具体,所以,不敢说:“大概,估计,差不多"的话,只好有忧报忧,有喜报喜,如实反映情况。
常昆同志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从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廉洁奉公,坦诚正派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文教卫生、民族宗教、民俗辑粹、以史会友九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田云
责任者
常昆
相关人物
米子清
相关人物
李存福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调酒泉地委
相关机构
县委宣传部
相关机构
三墩公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
天水
相关地名
陕西
相关地名
临潼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