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的依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046
颗粒名称: 考察的依据
分类号: K264.4
页数: 4
页码: 95-98
摘要: 考察的依据是大量历史资料和革命回忆录,包括:1,徐向前同志的《历史的回顾》;2,程世才同志的《悲壮的历程》;3,李天焕同志的《气壮山河》;4,吕黎平同志的《星光照西陲》5,饶子健同志的《漫漫西征路》;6,邱正基同志的《风雪祁连山》;7,宋侃夫同志的《祁连山的电波》。
关键词: 红西路军 祁连山 考察

内容

考察的依据
  我们从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和革命回忆录中,对西路军在祁连山中的行军路线有了初步地了解,这些材料为我们的考察提供了依据,现将主要的摘录如下:
  1,徐向前同志在《历史的回顾》中提到的西路军进入祁连山区的时间、地点和情况是: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一日夜间,我军从临泽以南的三道流沟地区突围,沿祁连山边的戈壁滩进入梨园河,准备向山里转移。十二日边打边撤,十三日进入山里的康隆寺地区,翌日(十四日)日落时退到石窝一带山上,在石窝山顶开会。军政委员会决定:徐、陈离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现有部队分散游击,坚持斗争。西路军余部分三个支队,后来有两个被敌人搞垮。只有李先念那个支队,沿祁连山西进,经四十多天风雪转战,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种种困难,终于抵达新疆。
  2,程世才同志在《悲壮的历程》中提到的情况是:总部决定星夜突围,由梨园口进祁连山。东方泛白到达梨园口,夜晚向八十里外的康隆寺转移。走了一夜,到了马场滩已大亮,距离康隆寺还有八里地,敌人的骑兵又追了上来,我军且战且走,抢占了牛毛山,才立住脚根。晚上,一夜翻了十几座大山,到达远距康隆寺四十里地的石窝一带。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三日下午,我们整个西路军集中到了石窝山头,天快要黑了,会议在山头举行。会后,左、右支队同时出发,走了一程,便向左右两方分开。左支队的一千多人,翻山越岭,迤逦西进,两天以后,虽然敌人被远远地摔在后面了,但是困难也更加严重了。第三天部队到达干涸的柴沟河边,部队继续西行,山愈来愈高,天气愈来愈冷,几天见不到一个村落和行人,找不到粮食和炊具,没有盐吃……。第二天到达祁连山的分水岭,住了一夜,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了全军,我们仅有的一部电台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并且得到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去新疆的指示。这样,我们在冰天雪地、渺无人烟的祁连山中,走了整整四十三天,翻过无数座大小起伏的山峦,徒涉过寒彻骨髓的疏勒河激流,终于从安西走出山口,到达了甘西平川。
  3,李天焕同志在《气壮山河》中回忆的情况是:总部决定星夜突出三道流沟,进祁连山。当太阳爬上东边的山顶,我军进入了梨园口。又打了一天,晚上继续往深山转移,目的是八十里外的康隆寺。天亮到了马场滩,上去就是三千多米的牛毛山,战斗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才遵照总部的命令连夜趱行,到达石窝一带。三月十三日下午,总部在石窝山头上开会,决定分散活动,保存实力,石窝会后的第三天上午,我们到达了一条冰沟。坚壁了熊师长以后,这时太阳即将落山,我们决定在这道峡谷里宿营。又走了两天,到达了祁连山的分水岭,四周全是高入云霄的雪山,主峰海拔五千九百多米,气温仍在零下四十度,同志们吃不到盐巴,头昏眼花,腰酸腿软,几乎每天都有战士冻死。第二天太阳升上山头,一位机要干部拿着一张抄好的电报交给李政委,兴奋地说:“昨天夜里,我们仅有的一部电台忽然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工委立即开会,决定前往新疆,并报告中央。这样,我们在冰天雪地的祁连山里,在衣衫烂褛、吃不到盐巴的情况下,整整走了四十三天,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才从安西附近跨出祁连山口。
  4,吕黎平同志在《星光照西陲》中回忆到:三月十一日,九军在梨园口掩护全军进祁连山。三月十四曰,西路军余部从康隆寺转移到一个陡峭的无名山——石窝山。当晚在山顶召开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紧急会议,最后决定兵分两路。午夜,部队分开行动了。王树声、孙玉清同志带领五军、九军及总部妇女团约一千多人,为右支队往东行。李卓然、李先念等同志带领三十军及总部机关成员约一千多人,为左支队往西走。左支队往西走了两天后,以总指挥部一局侦察科长毕占云同志为队长,原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曾日山同志为政委,又带领二百余名愿意往东打游击的同志,成为在祁连山活动的第三支队。事后获悉,往东走的两支队伍,遭敌重兵围攻,右支队近一半战死在牛毛山,另一半被敌俘虏。三月二十二日深夜,西路军电台与党中央沟通联络,工委连夜开会,决定往新疆方向前进。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三日下午,我们终于走出了祁连山区。
  5,饶子健同志在《漫漫西征路》中回忆道: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一九三七年三月十三日下午撤退到了石窝。离开石窝,部队在祁连山中饮冰卧雪,风餐露宿,翻山越岭,经过四十三天的搏斗,我们终于走出了祁连山,到达了安西。
  6,邱正基同志在《风雪祁连山》中回忆的情况是:部队匆勿经过犁园口、牛毛山,边打边撤来到康隆寺、石窝山。石窝会议后,李先念率领三十军千余人,于三月十四日晚向南行动,深入祁连山区。三天三夜过去了,敌人终于被甩开了。眼前是一片冰天雪地、渺无人烟的荒凉世界,我们又陷进了一个难以想象的艰难境地。大约四十天过去了,我们终于冲出了绝境,到了石包城。
  7,宋侃夫同志在《祁连山的电波》中回忆道:三月十二日,在'犁园口打了一个遭遇战。三月十四日到石窝。进了祁连山,我们就摆脱了敌人,整整五十天,没有房子,没有粮食,没有老百姓,没有友军,生活越来越艰苦,终于到了红柳园子。
  从以上资料中,我们得知西路军在祁连山中的行军路线,主要是甘肃省临泽县到肃南县的一段比较详细,按经过先后顺序是:犁园口、马场滩、牛毛山、康隆寺、石窝山。石窝会后,右支队向东走,很快被敌人打散,大部战死或被俘,少数回到延安;左支队向西,在祁连山中艰苦行军四十余天,经分水岭、沿疏勒河到达安西、红柳园、新疆。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文教卫生、民族宗教、民俗辑粹、以史会友九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向前
相关人物
李先念
相关人物
程世才
相关人物
李天焕
相关人物
吕黎平
相关人物
王树声
相关人物
孙玉清
相关人物
李卓然
相关人物
毕占云
相关人物
饶子健
相关人物
邱正基
相关人物
宋侃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党中央
相关机构
红五军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祁连山
相关地名
临泽
相关地名
流沟
相关地名
梨园河
相关地名
康隆寺
相关地名
陕北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马场滩
相关地名
牛毛山
相关地名
疏勒河
相关地名
安西
相关地名
平川
相关地名
石窝山
相关地名
无名山
相关地名
曾日山
相关地名
祁连山区
相关地名
石包城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临泽县
相关地名
肃南县
相关地名
延安
相关地名
红柳园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历史的回顾
相关作品
星光照西陲
相关作品
风雪祁连山
相关作品
悲壮的历程
相关作品
祁连山的电波
相关作品
漫漫西征路
相关作品
气壮山河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