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县)委党校的发展和干部培训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042
颗粒名称: 酒泉市(县)委党校的发展和干部培训情况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88-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0-1989年间,酒泉市党校的发展和干部培训的情况。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市

内容

酒泉市(县)的党校教育工作,是在市(县)委的直接领导重视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无论校舍建设还是教职员工都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在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基本实现了正规化系统理论教学,为提高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增强党性,发扬艰苦奋斗作风,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了一定贡献。
  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干部学习教育工作。酒泉解放初期,中共酒泉地委就建立了干部学校,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至1955年期间,酒泉县就有4700多名干部,在地干校参加过长期或短期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理论水平,使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58年12月,酒泉、金塔两县合并为酒泉市(地级),1959年1月市委党校成立,校址设在现金塔县城内。1961年12月,酒泉市撤销,恢复酒泉、金塔两县建制,酒泉为县级市。新成立的市委党校设在市级机关所在地——石油新村,从此,酒泉市(县)有了干部教育的专门学校。1962年市委、市人委搬到城内西大街办公,市委党校临时搬到城内雷祖庙巷(现大众巷)市工会院内,干部培训使用市工会和雷祖庙内的房屋。1964年(11月市改县)后,党校工作人员抽调搞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培训工作暂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培训工作一度处于停顿状态。1968年11月1月,中共酒泉县委党校改为酒泉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仅留工作人员三人,名额不占革委会编制,隶属革委会政治部政治工作组领导,同年县革委会拨款修建党校,在东大街50号修起平房六栋。1969年3月党校搬到新地址办公,干部培训有了固定基地。1977年5月12日,酒泉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仍改为中共酒泉县委党校,同年9月根据县委决定党校与武装部互换地址,党校搬迁到北门什字,训练干部用武装部家属住房。1979年10月,县革委会决定武装部家属院另有用途,党校又搬迁到东关公园路3巷2号原氮肥厂职工宿舍院内。1988年在省、市委的关怀下,拨款修建了2200多平方米的办公、教学综合大楼一栋,不仅结束了长期校舍破旧和几经搬迁的历史,而且改变了学校的环境,为今后培训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59年1月党校成立后,赵维普为第一任副校长。同年12月至1961年10月,张子江担任校长。1961年10月以后,党校不在设专职校长,校长均有市(县)委书记兼任。曾兼任过校长的市(县)委书记有朱威、常昆、马骥英等。1983年开始,党校恢复专职校长制度,并进一步建全了领导机构,配备副校长二人,加强了领导班子。
  党校的教学人员,经历了有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1976年以前,党校只有四、五个行政管理干部,没有专职教学人员,培训讲课主要由党校、宣传部、组织部门的领导同志兼任,有时还请市(县)委、政府的领导讲课。以后虽然先后调入四、五个同志担任教员,但由于党校各方面条件太差,除个别同志外,大都陆续离开了党校。
  近几年来,党校教学人员不仅数量有了很大增加,而且质量越来越高,行政后勤工作人员至1989年党校总人数己达到23人。并且有了较强的教学力量,不仅保证了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的完成,而且还担负了本校电大中专班和地区电大工作站等校外兼课,传播知识,发挥了专长。
  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根据“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增强党性。的教学方针进行的。自成立至1989年的不完全统计,共举办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250多期,培训各级干部50000多人次。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文教卫生、民族宗教、民俗辑粹、以史会友九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秦学义
责任者
毛泽东
相关人物
赵维普
相关人物
张子江
相关人物
朱威
相关人物
常昆
相关人物
马骥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共酒泉地委
相关机构
干部学校
相关机构
市委党校
相关机构
电大中专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酒泉市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
石油新村
相关地名
祖庙巷
相关地名
雷祖庙
相关地名
东关公园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