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文殊山石窟寺庙艺术的形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018
颗粒名称:
三、文殊山石窟寺庙艺术的形成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4-15
摘要:
文殊山能形成为佛、道两家的文化艺术胜境的原 因,是因为地居欧亚孔道的丝绸之路的沿线,是东西方 文化交流荟萃之所。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内容
三、文殊山石窟寺庙艺术的形成文殊山之所以能形成为佛、道两家的文化艺术胜境,推其原因,也和河西的几个重要石窟(如莫高窟、榆林窟等)艺术形成的原因一样。是因为地居欧亚孔道的丝绸之路的沿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荟萃之所。敦煌鸣沙山,酒泉文殊山,安西榆林窟,张掖马蹄寺,武威天梯山等都是佛道两教修寺观、造窟龛、塑像绘画之场所。中国在西汉以前仅道教一家,自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后,延至魏晋,绘画造像之风日渐风靡,即从目前考古证明,古代绘画,首见于墓葬。仅酒泉1988年至1990年先后发掘清理的24座墓葬中,就有三国(魏)画像砖三室墓两座,隋唐模印画砖墓一座。清水单墩子滩的三国墓棺盖画,表现了东王公、西王母娱乐升天图,墨线流畅、内容古雅。总寨三奇堡三国墓画像砖内容有:骑马、探亲、引路、送殡、推车、羊群等彩绘画砖,笔调概括简练,事物特征鲜明,用色以土红、黑墨、纯白等三色为主。这与丁家闸五号晋墓壁画相比,人、马、车、羊、衣饰画法,基本上是一脉相传,而丁家闸五号晋墓壁画,除在色彩上增加了黄、绿、褐诸色外,并在绘画题材内容上更加广泛,从神话故事到人民日常劳动,生活场景,都在画壁上有所反映。这些墓室砖画和壁画的技法风格,恰与敦煌莫高窟的早期壁画、酒泉文殊山的千佛洞壁画,尽管内容题材有所不同,而技法风格,确是前后相承,如出一辙。证明了河西走廊众多石窟的开凿,最早当始于前凉。虽然现在能见到的莫高窟题记最早为前秦建元二年,文殊山千佛14洞已认为是北朝之作,但,早期洞窟因岁月流失,残毁甚多,隋唐、五代、宋、元等又相继补修重绘,古洞之面目多有改变而不可窥见其原貌。总之,酒泉古墓葬之画像砖画,始于魏晋,而文殊山石窟群的创凿,根据本文考证当始于前凉太元,而墓葬壁画与石窟壁画之发展,同为十六国后期,昌盛于南北隋唐。这是由,于佛道两家的文化竞争而形成的。文殊山的寺庙壁画,同样也是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续和发展,而最盛之时,当属隋唐五代。从1988年清理的果园乡西沟隋唐墓的模印画砖的技法风格来看,这种半浮雕式的主体人物和动物造型,除内容题材更加面向现实,技法更趋纯熟外,其风格还与当时西亚波斯国的文化艺术风格颇相类似,证明了隋唐之际,西亚文化艺术已在河西酒泉得到交流。因此,石窟寺庙艺术的发展,是与丝绸之路东西文化的交流,有着不诃分割的关系。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文教卫生、民族宗教、民俗辑粹、以史会友九个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文殊山
相关地名
莫高窟
相关地名
榆林窟
相关地名
敦煌鸣沙山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安西榆林窟
相关地名
张掖马蹄寺
相关地名
武威
相关地名
天梯山
相关地名
千佛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