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其次,根据文殊山遭受浩劫之后,所幸存的一块元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3015
颗粒名称:
其次,根据文殊山遭受浩劫之后,所幸存的一块元碑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1-12
摘要:
据文殊山遭受浩劫之后幸存的一块元碑中记载的内容对文殊山石窟的创建年代加以考证。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内容
其次,根据文殊山遭受浩劫之后,所幸存的一块元碑,为”大元泰定三年“(1326年)元太子喃答失所立《重修文殊寺碑》(此碑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碑文),文内云:”肃州西南三十里嘉峪山者,乃一切贤圣栖神化远之归心,林泉秀美、涧壑寂寥,神光现于长空,石室藏于畔侧,爰有郑善进,睹此祥瑞,发心修盖文殊殿,已经年远。今遇喃答失太子……观文殊圣寺,古迹建立已经八百年矣……“。据此上溯,正值北魏孝明帝正光、孝昌年间。即公元526年(孝昌二年)前后。说明北魏末期,这里已有文殊菩萨殿等寺庙建筑。但从现在仅存的北魏洞窟一一前山千佛洞和万佛洞的开凿形制、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和绘画的技法、风格上来看,也绝非仅始于北魏末期。似乎还要早许多年,当属早期开窟时之作品。现摘录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于七十年代初所作的调查文章《马蹄寺·文殊山·昌马诸石窟调查简报》一文中,关于文殊山前山千佛洞、万佛洞的记载(文见于 《文物》杂志1965年第三期),以为佐证:
”千佛洞,窟形平面近方形,宽3.94米,深3.80米,高3.60米。窟内正中有一直通窟顶之中心方柱,下作坛基。坛基以上,方柱每面分两层,每面各层均开一园拱大龛。每龛内原塑一佛,龛外(两边)各塑二夹侍菩萨,都经历代重修,已面目全非。值得注意的是该窟内四壁及窟顶所存之壁画,其色泽艳丽,作风古朴.’就其所画内容和特点看,应是开窟之时所作,是研究我国佛教艺术早期壁画珍贵的实物资料。窟内四壁,原均有壁画,惜东、南二壁之画已剥落,仅留西、北二壁及窟顶壁画.其内容如两壁分两层作画,上层画千佛,均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覆莲座上,与柄灵寺一六九窟内之西秦壁画千佛风格近似;下层画立佛数十身,衣若为早期壁画中所流行的通肩或半披肩式袈裟,每佛足下踏一彩绘园莲.北壁正中又绘一《佛说法图》中绘阿弥陀佛,结跚趺座于莲台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在两旁侍立。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络䘰,右手高举持“拂尘”,左手下垂持“净瓶”,“形体”修长,其服饰特异,为别处:所不多见。窟顶中心柱周围,画乾达婆与紧那罗,大多上身袒露,下着大裙,两足踝露于外,有的吹奏排箫、横笛,有的手执琵琶,或吹或奏,相互照应八很是和谐。
佛与菩萨,其形象都体格魁伟,具有早期作品的特征,布局概括、简练。用色以土红、赭石、石绿、纯白、兰、黑等几种颜料为主。其画法的特点:先以土红或白色刷出人物的基本形象,再用较深的褐线在颜面和肢体边缘勾出轮廓,然后以红线或黑线勾勒,使其定形之后,用鲜艳而又浓厚的色彩,涂其衣裙和披巾等饰物.裙纹除用黑线勾画外,又在其边缘用一种比底色较深的颜色晕染一道,使其明暗分明,增加了强烈的体积感,与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以及敦煌272、275、254、259等早期洞窟内之壁画,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万佛洞,位于千佛洞之北一个坐北向南的山头中部,其规模较千佛洞稍大,也为平面近似方形,其中心柱之早期洞窟,就其窟形及规模,可知它与千佛洞开凿的时间相差不远,应属同一时期所凿造。窟内遗物(绘塑)大部为元明之际所(重)作。其中,以窟内四隅所绘之天王象,用笔劲健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中心柱四面造象,虽为后代重修,但一些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持有早期造象的挺拔健劲的特点,对我们研究其历史的发展,都是较有用的材料”从上述调查简报中,可知千佛洞、万佛洞的造型与绘画技法风格,乃属前秦的早期风格,其窟开凿必在十六国前期,并非北魏末叶。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四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委员会
本书为甘肃省酒泉市的史料,内容分为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文教卫生、民族宗教、民俗辑粹、以史会友九个栏目。
阅读
相关机构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文殊山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文殊菩萨殿
相关地名
千佛洞
相关地名
万佛洞
相关地名
柄灵寺
相关地名
新疆
相关地名
克孜尔千佛洞
相关地名
敦煌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马蹄寺·文殊山·昌马...
相关作品
重修文殊寺碑
相关作品
《文物》杂志1965...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