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城区各小学的演变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896
颗粒名称: 酒泉市城区各小学的演变史略
分类号: K291.442;G628
页数: 5
页码: 140-1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酒泉市各个小学的历史沿革。
关键词: 酒泉 历史 教育 小学

内容

酒泉市城区各小学的演变史略王红丁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酒泉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城关匚区公、私立小学十五所。五十年代有小学十六所,六十年代有十七所,七十年代有十三所,八十年代有十所。四十年来随着历史的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日趋繁荣,酒泉市城区各小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立河西中学附属小学:原址酒泉城内西南隅石佛寺(今职业中学)北侧。一九三九年创立,并附设幼稚园,主任黎彦宜。一九四四年八月改名“酒泉县立河西实验小学”,校长杨进崇。一-九四六年复名“河西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刘德成任职至解放。
   酒泉县专署街小学:前身为“河西中学附属小学”,一九五O年三月改称。一九六八年“文革”期间改名“酒泉县育红学校”,一九七七年八月改设为“酒泉县第三中学”,校长马德云。一九八三年改建为“酒泉县职业中学”。
   国立肃州师范附属小学:一九三五年成立“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后,设置中学班、师范班和小学部。一九四一年改称:“国立肃州师范学校”,原小学部改为“肃州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为井国品、杨松年。最后一任校长胡占科。一九四九年十月由人民政府接管,一九五O年合并于专署街小学。
   省立酒泉师范附属小学:一九二〇年建立,校址在酒泉城内东南隅“千总衙门”处(即今酒师附小),主事最早为王振家、杨进崇,继任校长庄应桂、崔风斌、朱志渊、吕凤鸣、部向荣,最后-一任校长物镜任至解放。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暂设为“联合补习小•学”,一九五。年春经调整改称“酒泉县第二完全小学”,一九五二年以地名改为“酒泉县东文化街小学”,一九五四年复名“酒师附小",校长盛大文、张水年。一九六八年“文革”期间改名“酒泉县继抗小学”,一九七三年恢复为“酒师附小”名称。现、任校长李成仁。
   酒泉县西大街小学:一九〇六年在“文庙”创建,名为“肃州高等小学堂”,一九一八年改为“肃州第一高等小学校”,一九二九年征用西南隅“观音堂”迁校,名为“酒泉县第一国民学校”,一九三二年始改名“酒泉县西大街小学”,一九四o年改为“酒泉县中山镇中心国民学校”,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为蒋介石祝寿献校,改名“酒泉县中正国民学校”,校长魏明德。一九四/I年又改为“酒泉县中山镇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林长茂任职至解放。一九五〇年改称“酒泉县第四完全小学",一九五二年改为“酒泉县西大街小学"。一九六八年“文革"期间改名“酒泉县跃进路小学”,一九七七年正名“酒泉县西大街小学"。一九八九年筹资翻建教学、办公大楼,可容22个教学班,并将“酒泉运.输公司子弟小学"撤并。现任校长金品清。
   酒泉县共和街小学:一九二六年创建于酒泉城内东下街,原.名“酒泉县肃静女子小学"。由酒泉县劝学所所长李春茂兼任名誉校长。一九三二年迁校于文庙西侧(即现在校址),名为“酒泉县文庙街女子小学”。一九四〇年改名“酒泉县中山镇女子中心国民学校”,历任校长为曹国顺、芦积德、张怀信、庄应桂、朱志先。吴攀月任至解放前夕。一九五〇年改称“酒泉县第三完全小学”,一九五二年改为“酒泉县共和街第一小学”。一九六八年“文革”期间改名“酒泉县红旗街第一小学”,一九七三年复名“酒泉县共和街第一小学”。一九八二年建成教学、办公大:楼一座,遂将“共和街第二小学”撤并,称“酒泉县共和街小•学"o现任校长葛秀英。
   酒泉县东北街小学:一九三二年建立,名为“酒泉县北斗宫初级小学”,一九四〇年改名“酒泉县交通镇东北街中心国民小学”,校长李敦皋任职至解放。一九五三年改名“八一子弟小学”,一九五七年撤销,恢复“酒泉县东北街小学”。一九六八年改名“酒泉县人民街小学”,一九七一年三月由县砖瓦厂管理并改名“炼红小学"。一九七三年改建为“酒泉县第二中学”,现任校长丁银生。
   酒泉县东关第一小学:一九三二年建立,名为“酒泉县东关初级小学”。一九四〇年改名“酒泉县交通镇中心国民学校”,校长丁近仁。一九五〇年改称“酒泉县第一完全小学”。一九五二年为“酒泉县东关街第一小学”。一九六八年“文革〃期间改称“酒泉县东风路第一小学”,一九七七年复名“酒泉县东关第一小学”,现任校长黄树忠。
   酒泉县东关第二小学:一九四六年由酒泉清真寺筹建,原名“甘肃省回教教育促进会酒泉县分会长城回民子弟小学",校长马明轩。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一九五二年九月改为公办,名“酒泉县东关街第二小学"。一九六八年“文革”中改称“酒泉县东风路第二小学”,一九七七年复名“酒泉县东关第二小学”,现任校长任顺魁。
   酒泉县共和街第二小学:其前身是一九四五年山西同乡会私立“建国小学”(原山西会馆),校长先后为王道平、张志升、杜明洲。一九四九年十月由人民政府接管,一九五二年九月改为公办,名“酒泉县共和街第二小学”。一九六八年“文革”中改称“酒泉县红旗街第二小学",一九七七年复名“酒泉县共和街第二小学”。一九八二年撤并,改建为“酒泉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康荣华。一九八六年翻建成教学、办公大楼,可容17个班,幼儿850多人,现任园长王丽姝。
   酒泉县实验小学:其前身是一九四三年陕西同乡会的私立“西秦小学”(原陕酉会馆),校长先后为刘春和、王振亚。一九五二年九月改为公办,名“酒泉县民意街小学”。一九六八年六月“文革”中改称“酒泉县东方红小学”,一九七七年恢复原名。一九八四年改为“酒泉县实验小学”,喻昭训调任校长。现任校长徐久芸。
   酒泉县北关小学:一九三七年建立,名“酒泉县北关保国民学校”,一九四〇年改名“酒泉县北关国民学校”,校长荆礼。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办,名为“酒泉县北关小学”。一九六八年“文革,,中改名“酒泉县红旗路小学”,一九七六年因修路迁址于原福利院,一九七七年改称“北关小学"。一九八七年修建教学楼一座,现任校长李永寿。
   酒泉县南关小学:一九三五年在南关“龙王庙”建立“酒泉县南关保国民学校",校长程鼎。一九五〇年复学改称“酒泉县南关小学”,一九六八年“文革”中改名“酒泉县解放路小学",一九七七年恢复原名。一九八八年集资修建教学大楼一座,现任校长傅仁根。
   酒泉县肃园街小学:一九四六年创办,名“酒泉县中山镇肃园街保国民学校”(原弥陀寺地址),校长翟玉嘉。一九五。年改名“酒泉县肃园街小学”。一九六八年“文革”中改称“酒泉县胜利街小学",一九八〇年撤销,改建为“酒泉县文教局研究室”。
   酒泉县沙子墩小学:一九五四年建立,名为“酒泉县面粉厂小学”。一九六二年改为县立“沙子墩小学”。现附设初中班,校长陈瞧诗。 酒泉市石油新村小学:一九五二年建立,校长先后为于加.楠、盛大文、吴文光。一九六五年因部队购用其地,而被撤销。
   酒泉运输公司职工子弟小学:建一九五六年,属企业办.143学。一九八九年秋撤并于西大街小学。
   酒泉县城关镇东北街工读小学:(校址头道巷内),一九六四年七月创办,属普通小学性质,一九六七年撤销。
   酒泉县佛教分会信众子弟小学:.原址钟楼寺内(现已拆.毁),一九三八年设立,校长裴善哉。一九四九年年底撤销。
   酒泉天主教会崇德初级小学:原址仓后街,一九四二年私立,校长安东和。一九四九年年底撤销。
   酒泉县火车站小学:一九五七年建立。历年变动不大。(原,附设初中班。一九八五年合并于新建立的西洞中学)。现仍属城关学区领辱,校长程珍。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内容包括: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 文教卫生、 宗 教、土特产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红丁
责任者
黎彦宜
相关人物
杨进崇
相关人物
刘德成
相关人物
马德云
相关人物
井国品
相关人物
杨松年
相关人物
胡占科
相关人物
王振家
相关人物
杨进崇
相关人物
庄应桂
相关人物
崔风斌
相关人物
朱志渊
相关人物
吕凤鸣
相关人物
郇向荣
相关人物
杨镛
相关人物
盛大文
相关人物
张水年
相关人物
李成仁
相关人物
魏明德
相关人物
林长茂
相关人物
金品清
相关人物
李春茂
相关人物
曹国顺
相关人物
芦积德
相关人物
张怀信
相关人物
朱志先。吴攀月
相关人物
葛秀英
相关人物
李敦皋
相关人物
丁银生
相关人物
丁近仁
相关人物
黄树忠
相关人物
马明轩
相关人物
任顺魁
相关人物
王道平
相关人物
张志升
相关人物
杜明洲
相关人物
康荣华
相关人物
王丽姝
相关人物
刘春和
相关人物
王振亚
相关人物
喻昭训
相关人物
徐久芸
相关人物
荆礼
相关人物
李永寿
相关人物
程鼎
相关人物
傅仁根
相关人物
翟玉嘉
相关人物
陈瞧诗
相关人物
于加楠
相关人物
吴文光
相关人物
裴善哉
相关人物
安东和
相关人物
程珍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三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职业中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育红学校
相关机构
联合补习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继抗小学
相关机构
肃州高等小学堂
相关机构
酒泉县第二中学
相关机构
八一子弟小学
相关机构
炼红小学
相关机构
沙子墩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实验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北关小学
相关机构
北关小学
相关机构
酒泉县南关小学
相关机构
西洞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