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吉先生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830
颗粒名称: 陈增吉先生二三事
分类号: K291.442
页数: 4
页码: 65-68
摘要: 本文讲述了国立肃州师范学校校长陈增吉的从教生涯。
关键词: 酒泉 历史 教育

内容

陈增吉先生二三事张世铭 陈增吉,字迪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一九一。年三月生。一九三七年中央政治大学(统计系)毕业后来酒泉在中央政校廊一州分校任训育主任。一九三八年该校教务主任马大瑛离职,他接替教务主任。一九四一年四月肃州政分校主任曹启文上调兰州,他又接替该校主任。同年八月一日该校改名为“国立肃州师范学校”,隶属国民政府教育部领导,陈先生被任命为校长,直到一-九四九年酒泉解放。
   解放后陈先生先后在酒泉中学、酒泉师范任教。一九五四年全省教师大调整时,被调往天水专区西和县中学任教(一九五/I年错划为右派,一九六一年摘帽,一九七八年平反恢复名誉)。陈先生在酒泉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十八年之久,其为人及治学精神在酒泉各界特别在广大师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劳动建校,艰苦办学。肃州政分校开办初期,经费虽较充足,但要在几所旧庙宇和几家私人园子的基础上建校,经费远远不够。为此,教室、宿舍、饭厅、家属宿舍的修建,主要靠学生劳动支援(搬土坯,拾木料,运砖石),这就大大节省了开支,扩大了建筑面积。学校改为“国立肃州师范”后,适逢抗战最艰苦时期,为了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学校自己开磨坊,为学生灶磨面。有一段时间学生每天以一半面粉一半洋芋充饥,度过难关。
   一九四四年学校修建中山堂(大礼堂)时,也有总务主任韩费基设计并监督施工。学生每天下午课后到西门外二里处砖窑抬土坯和砖头。不少学生肩膀压肿,仍坚持完成任务。陈先生和训育主任王大才亲自组织、督促并参与搬运。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该校成为解放前河西走廊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一所学校。
   二、严格治校,亲自授课。陈先生在先后担任教务主任、校长期间,对教师学生的要求都很严格。当时校墙上写着“严的先生教出严的学生,铁的纪律造成铁的精神”的醒目大标语,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在肃州师范时期,他经常以一个教师的条件要求学生,告诫大家“只有严以律己,将来才能为人师表,培养出栋梁之材"o平日对学生管理也很严格,如:不准随便出外,不准迟到早退,无故旷课;不准抽烟喝酒;不准私自摘吃校园的果杏等。一旦发现学生有偷吃果杏者,一律开除(今天看来不够妥当)。当时学生因打食果杏而被开除者,差不多每年都有。
   他自己身为校长,.一直担任统计课程,每周四、五节,借以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天早晚升降旗以及“总理纪念周"活动,也必参加并作讲话。总之,他经常参与学生的活动,其精神实属可贵。
   三、重视智育,全面发展。国立肃州师范的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到中小学任教。为此,陈先生特别重视学生化知识的学习和有关能力的培养。当时国文、数学、教法作为主要课程。他要求学生天天写大字、记日记、每周一次作文。还让各班定期办壁报在校园内张贴,互相观摩。每学期都举行讲演会、辩论会,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他还强调学生要能写会画,会拉会唱。在美术教师郭世清(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学生)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画画,蔚然成风。当时校内曾组织“祁连画社”,不少学生的作品曾对外展出,得到社会的好评。如:夏尚典、王蔚清、郑子清等人成就较大。解放前后夏、王曾在酒泉、高台、兰州等地开过画展。在音乐教师赵正湘的指导下,学生能拉会唱的人很多。
  学校组织了乐队,带动各班开展文娱活动,周末常开同乐会。学一校还组织有活剧团,师生同台演出,先后公演过《雷雨》、《日出》、《凤凰城》、《野玫瑰》、《天皇陛下》、《风雪夜旧人》等大型话剧,名震酒泉城,深受群众欢迎。不仅增加了学校的收入,而且活跃了文娱生活,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 ? 也对体育活动也很重视。在体育教师刘科远的指导训练下,各班都有球队,全校有蓝、排、足球代表队,班级和校际之间经常比赛,在酒泉县举行的运动会上,肃师代表队阵容庞大,成绩也较突出。一九四七年十月在兰州举行的全省运动会上,酒泉专区代表队的人数,肃师学生占了将近一半。比赛中马跃文、吴兴邦、武敬业、李培廉、刘修德、张文艺的成绩均较突出。
   四、为人正派,作风清廉。陈先生身为校长,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除公务外从不和社会上的权势人物交往,互为利用,而将主要箱力用在治学和行政工作上。聘任教师也以才、德并重,从不拉拢个人势力。为此,许多饱学之士多被聘任,很受学生欢:迎。
   当时一般学校校长的薪金都比教师高得多,而陈先生的薪至只比一般教师稍多一点。他住的宿舍和其他教师完全一样,家意摆设简单,生活也很一般,他也不抽烟喝酒,这一点给师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校经费由会计室统一管理,按计划开支,校长很少亲自插手。
   一九四九年酒泉解放前夕,他不像有的学校的校长,装满腰包逃跑,而仍坚持上课。只是在国民党西北长官公署迁来酒泉,学校被军政机关强占后才逼迫停课。尔后,他和行政人员保护学校财产,等待人民政府来接管,这也是有一定功绩的。
   五、作风平易,不摆架子。陈先生虽身为一校之长,对教师学生都不摆官架子。他性格开朗,课间在教员休息室里和大家开玩笑,经常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学生对他敬而不畏。课堂上提出:问题他也能耐心解释回答,很少训斥学生。
   一九四九年酒泉解放后,该校有人民政府接管,不久改为酒泉中学。当时师生推选教师韩椿芳为校长。陈先生继续当教员,,教授数学谋。当时人们仍习惯地称他为"陈校长”,他则笑而不应,或劝别人称他陈老师即可。自此,他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教课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此时他已年过四十,但在植树时还和其他教师一起上树砍树栽子,受到师生的称赞。
   六、献身教育,鞠躬尽瘁。一九五四年陈先生调至西和中学.后仍当教员并做班主任工作。由于其解放前的身份和经历,历次运动中多受冲击,但他始终未离开教育战线,先后为党为人民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他以民主人吐的身份,受到了党和政府的礼遇和尊重。一九七九年退休。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九日因患脑心病去世,终年七十五岁。当时学校:为他开了追悼会,以表彰他献身教育四十多年的精神。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内容包括: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 文教卫生、 宗 教、土特产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世铭
责任者
陈增吉
相关人物
马大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