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CC集团在酒泉的影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818
颗粒名称: 国民党CC集团在酒泉的影响
分类号: K291.442
页数: 4
页码: 38-41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叫CC集团、 CC分子的核心和大本营、CC势力向边疆扩散 、影响和余波。
关键词: 酒泉 肃州 国民党

内容

国民党CC集团在酒泉的影响张世铭 一、什么叫CC集团? 一九二六年北伐时期,蒋介石当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后,还以“实力派”的关系兼任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组织部长,并派他的亲信陈果夫代他负实际责任(陈之叔父陈其美先前在上海时曾与蒋介石结为盟兄弟,为此,陈果夫系蒋之盟侄)。一九二七年“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为了排除异已,建立以他自己为中心的反革命系统,就把各省市党部的负责人都委派定了。北伐军收复上海后,由于派系斗争激烈,一九二七年八月,蒋介石一度逼迫下野,东渡日本。
   蒋介石下野后,南京中央政府被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勾结李烈钧(原江西督军)等所组织的“中央特别委员会”所把持。陈果夫便以反对南京特别委员会为名,把留在上海的党政干部发动起来,结成一个组织,取名“中央俱乐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南京特别委员会垮台,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复职,中央俱乐部的成员也赴各地,走向工作岗位,而中央俱乐部便成为陈果夫单独领导的一个反动小组织。一九二九年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陈果夫的胞弟陈立夫也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蒋介石安置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当上了秘书长。此后,中央俱乐部成员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所操纵控制的部门也就愈加广泛了。为此,人们便把CC解释为二陈(陈姓英文译音的第一个字母也是C)的简称,这便是CC名称的由来。从此以后,国民党内部就逐渐形成了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一门三部长”的局面<因为将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本身掌握着很大权力,她的哥哥宋子文后当了行政院长,她的姐夫即宋霭龄的丈夫孔祥熙又当了财政部长,故有“三部长”之称)。
   二、 CC分子的核心和大本营 蒋介石在南京复职后,仍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由陈果夫负实际责任。此后,中央俱乐部的名称虽不复存在,但原来参加这个小组织的成员却在陈的领导下更紧密地勾结在一起。为此,CC的核心是中央组织部。一些上层核心分子分散在中央及各地方,虽然工作性质不同,却大都身居要职,并围绕着二陈青云直上。为了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培养后备力量,一九三一年他们又在南京成立了中央政治学校。所谓中央政治学校,就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中央政治学校”。它是一所国民党办的不属于教育部管辖的特殊大学。它的前身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党务学校只办了一期,就改为中央政治学校。它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黄埔军校的情况和性质差不多,只是一文一武,成为蒋介石的左辅右弼。中央政治学校的校长是蒋介石,直接处理校务的是教务长。初时的教务长是戴传贤(戴季陶),训育主任是丁惟汾,总务主任是陈果夫。后来虽然换了几任领导,但实际还是二陈在背后起操纵作用。因此,中央政治学校始终掌握在二陈手里。当时社会上的舆论说法是:“中央政治学校出来的学生,脑门上都刻着cc两个字”。这说明中央政治学校是造就cc分子的大本营。
   三、 CC势力向边疆扩散 中央政治学校是大学部,因其有许多附设部门,也叫校本部。为了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扩展势力,一九三四年后中央政治学校又设了五个分校。分校校长也是蒋介石挂名,下设分校主任负责校务,归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领导。分校内设简易师范部、中学部、小学部,混合招收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子女,学生一切待遇,全是公费。这五个分校是绥远的包头分校,甘肃的肃州分校(酒泉旧称肃州府),青海的西宁分校,西康的康定分校,云南的大理分校。这些分校的主任,都是与二陈有关系的中央政治学校的师生。这些分校在一般社会人士的眼里,是代表国民党中央的机构,分校出来的学生也似乎贴有中央政治学校的标签。这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从先生到学校,凡从中央政治学校出来的人,就都成了CC派的人。二陈之用心,可谓无微不至矣! 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于一九三五年成立,由行政专员曹启文兼任主任。一九三六年开始陈增吉任教务主任,韩贵基任总务主任。尽管这一时期在该校任教的大部分教师是抗战后流亡到大后方的知识分子,学者名流,与CC没有什么联系,但因普、陈、韩主要负责人是中央政治学校第一期毕业生,所以人们也把他们当做CC分子,而肃州分校也就成了CC的势力范围。
   四、影响和余波 一九三八年三月,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推选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汪精卫为副总裁。.蒋介石为了限制汪精卫势力的发展,把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秘书长提高一级,改称中央秘书长,并让朱家骅担任此职(朱的靠山是戴季陶,戴因拥蒋最早,朱以此得到蒋的重用)。其地位仅次于副总裁,借以牵制汪精卫。不久朱家骅又兼任了中央组织部长,成了国民党中央的第三号人物。这样就又形成了一个“朱家骅系”,朱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排斥其他派系,一九四。年后将边疆地区的各政治分校,改为国立师范学校,归中央教育部管辖,学制与课程设置和普通师范学校基本一样,使它们脱离与中央政治学校的领导关系。以后朱家骅又长期担任教育部长,这些国立师范学校无形中又成了他的势力范围。实际上朱也没有派自己的亲信来接管这些学校,只是起到了削弱CC势力的作用. 一九四一年八月肃州政分校正式改名为“国立肃州师范学校",隶属中央教育部领导,经费亦由教育部拨发。由于曹启文已于当年四月调兰州任职,教育部即任命陈增吉为该校校长,石文吉为教务主任,韩贵基为总务主任。直到一九四九年酒泉解放,教务主任虽多次易人,而陈、韩二人却一直担任原职。由于社会上一般人不了解学校名称的改变,意味着CC派与朱家骅系势力范围的转移,仍把国立肃师看做CC的势力范围,并把陈、韩等视为CC分子。笔者记得,陈增吉曾为此在“总理纪念周”大会上讲话时,向学生解释说,他虽系中央政治学校毕业,但并未参加过CC组织,也不是什么CC分子。即使如此,也仍未改变社会舆论的看法。
   解放后,在历次运动中,人们有时还把当年肃州政分校时期毕业生中曾担任过一些小学领导职务的人如林长茂、胡占科、张永贵、白建业等也看做小CC分子。由此可见,过去CC势力在酒泉造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呀!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内容包括: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 文教卫生、 宗 教、土特产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世铭
责任者
蒋介石
相关人物
陈果夫
相关人物
陈其美
相关人物
李宗仁
相关人物
白崇禧
相关人物
李烈钧
相关人物
陈立夫
相关人物
宋美龄
相关人物
宋子文
相关人物
宋霭龄
相关人物
孔祥熙
相关人物
戴传贤
相关人物
丁惟汾
相关人物
韩贵基
相关人物
汪精卫
相关人物
朱家骅
相关人物
石文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