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图书馆
肃州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肃州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建国初期酒泉人民的拥军支前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809
颗粒名称:
建国初期酒泉人民的拥军支前活动
分类号:
K291.442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简述了酒泉和平解放的历史,以及当地政府进行支援西进、支援抗美援朝等活动。
关键词:
酒泉
历史
支援前线
内容
建国初期酒泉人民的拥军支前活动盛进山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酒泉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进驻酒泉。十月五日,一兵团在酒泉隆重举行进疆典礼。陶峙岳将军,国民党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市长屈武等来酒泉向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请示所部起义的和平改编及解放军入疆等问题。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部(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由酒泉乘车首次开始西进。十三日,二军四师乘车入疆。二十六日二军五师乘车入疆。十一月五日,一兵团先遣设营入员于酒泉乘机飞往迪化。十一月六日,运输团(运输机四十架)开始空运入疆部队(一兵团直和六军),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兵团指挥部,乘机飞往迪化。一九五O年一月二十日,空运入疆部队工作结束,共计空运解放军官兵一万五千二百五十五人。三月,解放军十六师西进新疆,至此,一兵团所属部队全部入疆。
为了做好支援我军西进工作,县人民政府做了紧急动员工作,号召全县各级组织和入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为西进部队解决好粮食、马草、军鞋等问题。全县计划予借公粮四百万公斤,马草一百万公斤,限半月内完成。为完成此项任务,各保(乡)成立了五至七人组成的支前委员会,县上组织工作组下去协助并规定了具体予借办法:以全年粮食之实际产景为标准,地主不超过40%,富农不超过25%,佃农不超过20%,中农不超过10%。地主、富农历年积存之粮食必要时亦要酌情予借一部分。马草随粮予借,每二百公斤粮食随借马草五十公斤.全县共计予借了粮食一千二百万公斤,超额完成任务,马草二十四万公斤. 在予借粮草的同时,县人民政府动员民工五千多人,大车二百多精、脱车十多辆,为西进部队拉柴运煤,修筑机场,修理道路、桥梁,动员群众支援电杆三百多根,架设电线以利通讯.同时,县政府还组织妇女一千多人,为部队赶做军鞋四千五百双,府面粉一万多公斤.组织城市市民二千多人整修了行道边沟,组织胶轮车一百二十辆,骆驼一百多峰从张掖调运粮食,平抑了酒泉的粮价,保证了西进部队的供给。
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
-九五。年三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我国边疆一一鸭绿江边。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身负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教育运动。全县城乡各族各界80%以上的群众即十二万六千九百六十人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积极参加签名,反对美帝侵略战争和重新武装日本;参加“五一”示威游行者达九万七千五百多人,组织宣传队、秧歌队一百多个,参加四千九百多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觉悟。在此基础上,五一年四月,接上级指示开展了扩兵工作。提出了 “丈夫参军,妻子光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十人参军,全乡光荣"的口号,乡村干部,青年团员积极带头,报名参加者争先恐后,全县到处呈现出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兄弟相争踊跃参军的动人景象。全县共分闺扩兵任务八百二十二名,从四月下旬开始,半月之内报名参军者二千一百零四人,经群众评议,组织审查批准入伍者一千二百三十七人,超额完成了扩兵任务。
“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传到酒泉后,全县人民纷纷响应,立即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捐献热朝。原计划全县捐献战斗机两架,计三十二亿元(旧币)。从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七日到七月二十五日的三十八天内,就捐献了三十四亿六千九百零二万二千六百三十元(I月币)。捐献物资有金戒子二十三个,金耳环二十三对,沙金五钱夫分,银币一百六十七元,银子十五两,银镯子十三对,小麦三万四千六百公斤。止八月底全县累计捐献已达四十一亿五千三百零三万三千六百三十元(旧币),超额完成了任务。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 第三辑》
内容包括:史地述实、政治、军事、人物轶事、金融财贸、工农业、 文教卫生、 宗 教、土特产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盛进山
责任者
包尔汉
相关人物
屈武
相关人物
彭德怀
相关人物
郭鹏
相关人物
王恩茂
相关人物
王震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酒泉和平解放
相关事件
抗美援朝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