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汉代时期的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692
颗粒名称: 酒泉汉代时期的畜牧业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65-166
摘要: 酒泉畜牧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它比农业生产开始的早,见于史籍记载者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就有一些部落氏族在此放牧,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乌孙、月氏,秦末汉初的匈奴均游牧于此地,其中占据时间最长的是匈奴。酒泉畜牧业在汉代,特别是匈奴牧放时期是相当发达的。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畜牧业

内容

酒泉畜牧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它比农业生产开始的早,见于史籍记载者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就有一些部落氏族在此放牧,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乌孙、月氏,秦末汉初的匈奴均游牧于此地,其中占据时间最长的是匈奴。在公元前121年以前约一个世纪的年代里,酒泉就为匈奴游牧活动的场所,《汉书》中称他们为“行国"。由于他们全赖畜牧业为主,又占酒泉水草肥美之地,牲畜繁殖较快,但他们不时进犯汉王朝的疆域,激怒了汉武帝,引起了汉帝国的征伐。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骡骑将军霍去病出征匈奴,接连击败匈奴各部,尽逐匈奴出陇西,越焉支山(今山丹县东南),并夺获了大批牲畜,放牧于酒泉等地。继则移民垦荒种粮,自此开始了原始的农业,使农业和畜牧业相辅并行,由原来的纯牧区变成了农牧区。匈奴族失掉这块肥美牧地后,常常念念不忘,经常唱起“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歌来,表达了匈奴对这块肥美牧地的无限留恋。汉帝国驱逐匈奴后,派重兵屯田防卫,并于公元前72年再次出塞远征,逐匈奴于千里之外,获马、牛、羊、驴、骆驼七十多万头,使“匈奴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故《汉书•地理志》上称当时“河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所产之畜,为天下饶”。由此可见,酒泉畜牧业在汉代,特别是匈奴牧放时期是相当发达的。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2002年原酒泉市改为肃州区后,《酒泉文史资料》更名为《肃州文史》,继续顺延出版,并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了书名。止2014年,《肃州文史》共编辑出版17辑,刊登各类稿件692篇、254万字,印刷6万册,交流发行量达到85%以上。

阅读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