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畜牧业发展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691
颗粒名称: 酒泉畜牧业发展史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3
页码: 165-167
摘要: 酒泉畜牧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它比农业生产开始的早,见于史籍记载者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隋唐至清以来,封建王朝和武装集团为了维护统治政权,特别重视马的牧放,以充军警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开展了保畜爱畜活动。并以专区成立了畜牧大队巡回医疗,对炭疽、牛瘟等危害畜禽较大的传染病进行重点防治,保证了牲畜的健康发展。1953年酒泉县成立了配种站,对畜种进行改良,从此,揭开了畜牧业发展的新的一页。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畜牧业

内容

酒泉畜牧业发展史
  于永叔 酒泉畜牧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它比农业生产开始的早,见于史籍记载者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就有一些部落氏族在此放牧,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乌孙、月氏,秦末汉初的匈奴均游牧于此地,其中占据时间最长的是匈奴。在公元前121年以前约一个世纪的年代里,酒泉就为匈奴游牧活动的场所,《汉书》中称他们为“行国"。由于他们全赖畜牧业为主,又占酒泉水草肥美之地,牲畜繁殖较快,但他们不时进犯汉王朝的疆域,激怒了汉武帝,引起了汉帝国的征伐。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骡骑将军霍去病出征匈奴,接连击败匈奴各部,尽逐匈奴出陇西,越焉支山(今山丹县东南),并夺获了大批牲畜,放牧于酒泉等地。继则移民垦荒种粮,自此开始了原始的农业,使农业和畜牧业相辅并行,由原来的纯牧区变成了农牧区。匈奴族失掉这块肥美牧地后,常常念念不忘,经常唱起“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歌来,表达了匈奴对这块肥美牧地的无限留恋。汉帝国驱逐匈奴后,派重兵屯田防卫,并于公元前72年再次出塞远征,逐匈奴于千里之外,获马、牛、羊、驴、骆驼七十多万头,使“匈奴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故《汉书•地理志》上称当时“河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所产之畜,为天下饶”。由此可见,酒泉畜牧业在汉代,特别是匈奴牧放时期是相当发达的。
   公元493年,北魏拓跋帝国灭了割据酒泉等地的北凉后,从军事胜利中掠夺了各族人民的牛、马等牲畜数十万头,并俘虏了很多牧人,所有草原、牧场均为其所占,酒泉遂成了拓跋帝国的广大牧地。《魏书•食货志》中记载:“世祖之平统万,定业陇,以河西水草美,乃以为牧放基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骆驼将半数,牛羊则无数"。说明当时酒泉等地的畜牧业已十分发达。
   隋唐至清以来,封建王朝和武装集团为了维护统治政权,特别重视马的牧放,以充军警之用。隋代初年,朝廷不断派遣官吏至陇西及河西一带检查牧马。唐开元、天宝年间,设置八监管理马政。唐末又设置边缘市马场,同羌、突厥等族用茶叶换马。体格健壮之良马,通过各种手段,多为官有。西夏占据河西后,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约一百九十余年。西夏主赵元昊常对其父赵德明说;“衣皮毛,事畜牧,番性所便,礼乐锦绮何?”在这百多年中,酒泉等地的畜牧业生产,虽然也得以发展,但始终没有恢复到北魏时的水平。到了元代,广大农田多被蒙古贵族掠夺为牧地,而且每年搜刮民马。办法是“色目人"有马者,三取其二,汉民有马者,尽其没官。人民不得私畜马匹,只准繁殖其它家畜。由于对汉民的残暴统治,不但农业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而且畜牧业也没有得到发展。明代初年,在甘洲(今张掖)设立甘肃太仆寺,管理五卫各所马政,诏令民间养马。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给他的兵部下令说:“比闻马价胜贵,盖因禁民间不得私畜故也。汉文景时,闾里有马成群,民有即国家之有,其榜谕天下,听军民畜马,勿禁。三、五年后,庶几马渐蕃息"。明永乐四年( 1406年)秋七月,在各地设立苑马寺,管理马政,及至清代初年,各县均住有马步禄营。肥美的大小草场,大多都被官府所有。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河西各县设的官马场就有四十一处,民间牧放牲畜的草场已寥寥无几。到了民国时期,酒泉牲畜头数已经很少,品种也不多,特别是役畜更缺。主要饲养牲畜有马、骡、牛等。马除牧区牧养外,农区很少。一些商贾大户需要马、骡,多从牧区购买,主要用于运输和乘骑。民国三十二年(1943),全县有牛二万七千头,马四千一百匹,骡一千一百八十五头,驴二万一千四百头,骆驼一千七百五十峰。由于不注意改良繁殖,加之适龄母畜过少,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 ),全县年产牛犊九百余头,马、骡各一百头,驴六百头,骆驼一百四十余峰,羊一万只。在民国三十七年( 1948 )的统计中,牛一万三千四百头,马一千零五十五匹,骡三百六十头,驴一万二千八百头,骆驼四百九十五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开展了保畜爱畜活动。并以专区成立了畜牧大队巡回医疗,对炭疽、牛瘟等危害畜禽较大的传染病进行重点防治,保证了牲畜的健康发展。1953年酒泉县成立了配种站,对畜种进行改良,从此,揭开了畜牧业发展的新的一页。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2002年原酒泉市改为肃州区后,《酒泉文史资料》更名为《肃州文史》,继续顺延出版,并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了书名。止2014年,《肃州文史》共编辑出版17辑,刊登各类稿件692篇、254万字,印刷6万册,交流发行量达到85%以上。

阅读

相关人物

于永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