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酒泉水利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689
颗粒名称: 明清时期的酒泉水利事业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2
页码: 15-160
摘要: 1911年至1949年的三十八年间,比较大的工程是干渠工程,如清水河流域的杨家沟干渠,临水河流域的二墩坝、临水坝、头道坝等。1947年8月建成了酒泉第一座水库一一夹边沟水库。另外,还搞了决水坝工程的整修以及一部分流域的水利工程计划。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水利

内容

酒泉古代水利事业以明清时期为主要发展时期。明初最著名的工程是洪水河两岸的东洞坝和西洞坝引水隧道工程。史载:“卫城南有洪水坝,又分为东洞子坝、西洞子坝。昔时,地高水下,田不可艺。千户曹斌凿崖为碉,引水由下渐上,透崖顶,直流而F,大为民利”(《肃州志》)。明成化年间修“花儿坝”和城东北“水磨渠”。明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新挑“沙子坝”,三十六年(1558年)开“山水坝〃(亦称通济渠)。清雍正十年(1732年),太守童恩正(童华)率民“凿山数十里,开九家窑渠洞(马营河隧洞),二年而竣",童恩正也因此而功升福建漳州知府。在此时期还维修扩建了东洞子、西洞子和滚坝三处水利工程,“俱系凿石崖为洞"。至民国时,有较大的渠坝60余条之多。清朝陕甘总督陈宏谋在《饬修渠道以广水利檄》中写道:“河西之凉、甘、肃等处,历来夏间少雨,全仗南山积雪,入夏融化流至山下,分渠导引,自南而北,由高而下,灌田之外,节节水磨,处处获利。凡渠水所到,树木荫翳,烟村胪列。否则,一望沙硕,四无人烟。此乃天造地段,年年积雪,永供灌汲,资万民之生计,普美利于不言,较之他省,浚泉开井,有时而涸者,其利更溥,其法更便也”.这是对酒泉水利特点的总结和实际情况的概括.1911年至1949年的三十八年间,比较大的工程是干渠工程,如清水河流域的杨家沟干渠,临水河流域的二墩坝、临水坝、头道坝等。1947年8月建成了酒泉第一座水库一一夹边沟水库。另外,还搞了决水坝工程的整修以及一部分流域的水利工程计划。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2002年原酒泉市改为肃州区后,《酒泉文史资料》更名为《肃州文史》,继续顺延出版,并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了书名。止2014年,《肃州文史》共编辑出版17辑,刊登各类稿件692篇、254万字,印刷6万册,交流发行量达到85%以上。

阅读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