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水利事业发展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687
颗粒名称: 酒泉水利事业发展概述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6
页码: 159-164
摘要: 截止1988年底,国家对酒泉市水电建设共投资7520.29万元.建成引水渠首12座,总引水能力为139秒立米,其中底栏栅式引水渠首9座,引水能力为120秒立米,年引水量由建国初期的2.8亿立米增加到5.8亿立米,建成干渠37条,长372.75公里,已高标准衬砌319.99公里;建成支渠158条,长771.77公里,已砌473.63公里,占全箕的61.37%;建成斗渠1264条,全长1370.828公里,已砌313.3公里,占全长的22.85%,配套面积14093公顷;建成各类水工建筑物4749座,建成水库37座,总库容1746.6万立米,水库调蓄面积0.67万公顷;打成机井1425眼,年提水量为0.679亿立米,井灌面积0.68万公顷,建成小水窖7276座,大水窖66座,打成人饮机井19眼,建水塔66座,埋设输水管道等。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水利

内容

酒泉水利事业发展概述郭建中 酒泉市水利事业有历史记载是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设郡置县,浚河开渠,移民屯田,始有灌溉"。“自汉武筑宣防后用者皆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史记•河渠书》)。屯垦的“田卒"中就专门有一种“河渠卒”来担负灌田工作。当时酒泉“水草畜牧,为天下饶。人民富庶,甲于内郡"(《肃镇志》)。直到公元227年,凉刺史徐邈亦曾兴修水利,“教民稼稿,家丰仓溢”(《重修肃州新志》)。发展至西夏时,“民物富庶,与中州无殊”。,三国时开始注意改进灌溉方法,东汉时发动民众治理沟渠,隋唐时期以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水源,兴修水利。酒泉古代水利事业以明清时期为主要发展时期。明初最著名的工程是洪水河两岸的东洞坝和西洞坝引水隧道工程。史载:“卫城南有洪水坝,又分为东洞子坝、西洞子坝。昔时,地高水下,田不可艺。千户曹斌凿崖为碉,引水由下渐上,透崖顶,直流而F,大为民利”(《肃州志》)。明成化年间修“花儿坝”和城东北“水磨渠”。明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新挑“沙子坝”,三十六年(1558年)开“山水坝〃(亦称通济渠)。清雍正十年(1732年),太守童恩正(童华)率民“凿山数十里,开九家窑渠洞(马营河隧洞),二年而竣",童恩正也因此而功升福建漳州知府。在此时期还维修扩建了东洞子、西洞子和滚坝三处水利工程,“俱系凿石崖为洞"。至民国时,有较大的渠坝60余条之多。清朝陕甘总督陈宏谋在《饬修渠道以广水利檄》中写道:“河西之凉、甘、肃等处,历来夏间少雨,全仗南山积雪,入夏融化流至山下,分渠导引,自南而北,由高而下,灌田之外,节节水磨,处处获利。凡渠水所到,树木荫翳,烟村胪列。否则,一望沙硕,四无人烟。此乃天造地段,年年积雪,永供灌汲,资万民之生计,普美利于不言,较之他省,浚泉开井,有时而涸者,其利更溥,其法更便也”.这是对酒泉水利特点的总结和实际情况的概括.1911年至1949年的三十八年间,比较大的工程是干渠工程,如清水河流域的杨家沟干渠,临水河流域的二墩坝、临水坝、头道坝等。1947年8月建成了酒泉第一座水库一一夹边沟水库。另外,还搞了决水坝工程的整修以及一部分流域的水利工程计划。
   纵观酒泉市水利事业的发展,历代封建统治时期,水利工程多由群众自发性的修建,均为土渠和以沟代渠、以路代渠,而且是时兴时废。始终未能改变“水大闲处流,水小人发愁”的局面。由于封建割据,各自为政,渠系素乱,平行多口,工程简陋,渠道引水口都是用树枝、石头临时堵水,一遇洪水,即遭冲毁,决堤倒坝,屡有发生,引水无保证,人民深受其害。
  忑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酒泉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从本市的实际出发,坚持蓄、弓I、提并举,开源节流结合,兴建引水枢纽,改建渠系配套,打井提灌,治沟修渠,建库筑坝,发展农田灌溉,开创了空前的农田水利建设新局面。
   1949年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水利建设的侧重点是迅速解决旧的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渠道破烂、渠首不整、行洪引水不畅以及管理不善等问题,制定了发展群众性的小型水利为重点的方针和“省工、省钱、收效大”的原则,改进旧的水规制度,加强群众性的灌溉管理,进行治本工程建设,开发水源,修渠建库,打井掏泉,不断扩大灌溉面积,以民办公助精神发展水利。这一时期主要的工程有讨赖河北干渠整修,丰乐河东干渠、西干渠修建,另外还有秦家观湖、花园等小型水库的修建以及夹边沟水库的加固。后期建立了水利机构,由水利委员会负责全市的水利工作。1955年颁布了《酒泉县水利工作实施草案》,完善了水规制度。在用水管理上,采取以行政区划按面积配水的办法,同时开始改进灌溉技术,平田整地,大地改小地,取消串漫灌,逐步提高水的利用率. 1956年除讨赖河、观山河外成立了六个水管所,随着水利机构的建立和水规制度的不断完善,酒泉市水利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在群众积极性继续高涨的基础上,酒泉市贯彻执行,恢复整修、加强管理、巩固提览,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效能,并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的水利方针,不断整修一批投资少、受益大的拦洪抢洪灌溉工程,发挥节约用水的实效,减轻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一时期,水利工程以当年收益为主,根据各河系的工程损坏情况摸底排队,进行整修、续修和改建。先后完成了观山河干渠、讨赖河南干渠(旧渠和新渠)、讨赖河渠首、马营河干渠、红山河东干渠等渠道和羊龙河、马营河两座底栏栅式引水渠首的修建。泉水片主要以蓄水灌溉为主,大搞民办和社办工程,利用有利地形,兴建小型水库。焦家嘴水库、郑国寺水库等十三座小型平地水库就是这一时期修建和加固起来的。另外,还建成了酒泉市第一座小水电站一一观山河水电站。这时的干渠以干砌卵石为主,混凝土衬砌极少,这些水利工程对增加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开展岁修清淤,挖高填低,加固渠堤,固定渠形,进行渠系整修和平田整地工作,形成“秋开挖、冬备料、春衬砌、夏见效”的有效工程施工计划办法。这一时期的工程特点是:以改善提高防渗防冲为中心,大量的按“三改”(改挖为填、改宽为窄、改弯取直)要求,卵石衬砌(干砌卵石,具体要求是“三角眼六面靠”),进行整修水利工程。在工程施工管理上,认真贯彻执行“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少受益,少负担"的合理负担政策。各工程都按受益面积比例合理抽调民工,采取“分工包段、分段包干、明确责任、各负其责”的措施,把工程计划落实到包干社队,实行定额劳动、多劳多得、超额奖励的办法。用水管理上,在实行“四改一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以亩配方、以方计时、节约归己、浪费不补”的配水制度。1957年酒泉市修建了第一座养鱼池,银达乡五四永丰农业生产合作社由河南买回鱼苗10万尾,在0.73公顷面积的养鱼池中,第一次用人丁喂养的方法养殖淡水鱼,次年在全县推广。
   1966年,河西水利会议后,酒泉市针对实际情况,分别开始按阶段制定小流域灌区规划。大搞渠系配套工程,改建和重修各渠首工程,采用较为先进的底栏栅式引水渠首,大大提高了引水能力和水的利用率。这一时期主要工程有:红山河第一期改建工程、讨赖河北干渠、南干渠改建、引讨济洪渠、讨赖河怀茂干渠、观山海子引水渠、丰乐河渠首、洪水河西干渠、东干渠、丰乐河总干渠、丰乐河西干渠、东干渠等。另外建成的底栏栅渠首有:红山河渠首、丰乐河渠首、洪水河东干渠渠首和西干渠渠首等。建成小水电站两座:丰乐河水电站、观山河水电站。建成了骅尖七一水库、二坝一号水库等十六座小型水库。
   为了抗旱和扩大灌溉面积,从1971年开始了打井工作,并很快形成高潮。对缓解干旱局势,建成井泉灌区奠定了基础。1975年又建成讨南、讨北、观山三个水管所,至此全市万亩以上灌区全部成立了水管所。用水管理在继续推行“四改一建"的同时,提出了 “以亩配方、以水定时、按方收费、节约归己、浪费罚款"的管理办法,使用水管理趋于科学性。这一时期干渠工程和支渠工程开始采取混掇土灌砌卵石的衬砌形式,逐步向高标准发展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面服务、转轨变型”的精神引导下,确定了洪水片以治水改土、泉水片改土治水为主攻方向,蓄、弓I、提并举,渠路林田综合治理的水利建设方针。这一时期除继续修建一些投资少、经济效益高的新工程外,着重于加强、改善原有工程,大搞渠系配套工程,使其效益更加显著,即加强经营管理,讲求经济实效。在渠道工程方面,’改建和扩建了丰乐河北干渠、西干渠,新修和改建了夹山子引水渠首和观山河渠首,并建成了酒泉市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一一夹山子引水输水工程。
   农村实行大包干后,乡村对修建水利工程要求迫切。水利工作从总体规划入手,把渠道衬砌和田间配套工程主要安排在灌溉范围广、渗漏损失多、供需矛盾大、施工积极性高的村、队,并适当的考虑对各乡的投资比重,避免重复建设和计划外项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落实工程效益,对于列入计划的项目均实行承包合同制,明确工程投资性质、建设要求、双方责任、实施程序、奖惩办法。做到开工有设计、施工有合同、竣工有验收、奖罚有依据,形成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度,达到了职责明确、目标具体、专款专用、科学管理、实施有力、考核严密的目的。
   截止1988年底,国家对酒泉市水电建设共投资7520.29万元.建成引水渠首12座,总引水能力为139秒立米,其中底栏栅式引水渠首9座,引水能力为120秒立米,年引水量由建国初期的2.8亿立米增加到5.8亿立米,建成干渠37条,长372.75公里,已高标准衬砌319.99公里;建成支渠158条,长771.77公里,已砌473.63公里,占全箕的61.37%;建成斗渠1264条,全长1370.828公里,已砌313.3公里,占全长的22.85%,配套面积14093公顷;建成各类水工建筑物4749座,建成水库37座,总库容1746.6万立米,水库调蓄面积0.67万公顷;打成机井1425眼,年提水量为0.679亿立米,井灌面积0.68万公顷,建成小水窖7276座,大水窖66座,打成人饮机井19眼,建水塔66座,埋设输水管道357.625公里,解决吃水人数6.58万人;病区改水新打机井24眼,建水塔28座,无塔压力罐3座,埋设输水管道417.16公里,解决吃水人数3.59万人,现有养鱼水面552.27公顷,养鱼农户280户(养殖水面508.2公顷)f有效灌溉面积达4.3293万公顷,保灌面积达2.8073万公顷,林地面积0.3586万公顷;共完成工程量5.390.57万立米,投入劳动力4186.01万工日,共用钢材3476.13吨,木材1.515万立米,水泥24.47万吨。全市现有水管所9个,有管理人员258人,乡水管站(段)40个,配备管理人员123人,水利专干22名。各水利单位,在改革精神指导下,普遍开展了以.7K为主的综合经营,多种经营收入逐年增加。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2002年原酒泉市改为肃州区后,《酒泉文史资料》更名为《肃州文史》,继续顺延出版,并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了书名。止2014年,《肃州文史》共编辑出版17辑,刊登各类稿件692篇、254万字,印刷6万册,交流发行量达到85%以上。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建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