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造纸厂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541
颗粒名称: 酒泉市造纸厂发展概况
分类号: K294.23
页数: 4
摘要: 本文记述酒泉市造纸厂从1969年至1990年期间,在筹建、生产、改造设备、产品生产的变化和经历。
关键词: 文史资料 酒泉 造纸厂

内容

酒泉市造纸厂发展概况
  郭泉生 崔凤洲 张富贵
  1969年以前,酒泉地区仅有几家以生产土纸为主的手工业作坊,文化用纸和生活用纸全靠外地供应。1969年开始筹建酒泉县造纸厂,1971年4月投产,至今已生产经营17年。目前是我市生产普通文化用纸的地方国营企业,提前达到省一级企业标准,正在向国家二级企业标准的目标前进。
  1969年5月23日,酒泉地、县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 计划会上提出:“为了发展五小工业,填补我区造纸工业的空白,决定在酒泉兴建一座日产2吨、年产505吨普通文化用纸的小型造纸厂。”厂址选定在西北大桥北端,原水利工程处予制厂对面,靠兰新公路的一片戈壁滩上。东北与果园乡小坝沟六队的耕地接壤,西面与解放军某部防化营为邻。全厂占地面积为8万平方米。
  1969年7月10日,酒泉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向甘肃省轻工业厅上报了酒泉县订购日产2吨造纸定型设备的报告,一面从学校招收了两批学徒,送往本省平凉地区造纸厂培训,一面派人前往订购设备的厂家催货。1970年5月230,酒泉地、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发出通知,为了争取早日投产,向国庆献礼,决定在造纸厂的全部施工过程中遵照毛主席“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组织动员全县人民打一场“人民战争"。全县各单位有车的出车,有人的出人,挖土方,筛石头,连小学生也端着脸盆,背着书包,投入了会战。
  为了争取尽快投产,县革委会生产指择部还从地区农机厂 (现种子机械厂)、县农机修造厂、农具社(现轻机厂)等单位抽调一批技术工人,会同造纸厂、建安公司工程队进行设备安装。地、县级生产指挥部一再强调,本着土洋结合,土法上马,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缺乏图纸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抽派两名机械技术人员到兄弟厂参观学习,回来后自行安装。短缺的设备,自己用土法加工来代替。
  主要工程是在1970年一年中进行的,二月份订购设备,三月份开始工程设计,请来了西安轻工设计院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厂房和工艺流程设计。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拟定了三个方案,交群众讨论后,确定了第三方案。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本着因陋就简,压缩资金的原则,改原设计的三层楼厂房为一层加平台式厂房;取掉水塔,改为地下水井抽水直接输入。在工艺流程方面,改直线作业为曲线回转作业;改下水道为厂内设暗道厂外挖明渠的方案。工人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解放军某部防化营的协助下,在戈壁滩上挖出了一条几百米长的排冰渠。对办公室、宿舍及辅助车间的建筑上,因陋就简,节约开支,所需资金由原计划投资的120万元压缩到115万元。纸厂建成后,实际用去85万元,为国家节约资金30万元。
  但是,由于当时极“左”路线的干扰,热衷于搞政治运动,工人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没能如期向国庆献礼。直到1971年2月23日,一次性投产试车成功,结束了酒泉地区不能生产机制纸的历史,造纸厂建成投产后的12年里,每年产量平均只有486吨,只达到原设计能力的88%。产品方面也因设备不配套,技术不过关只能生产35克、40克有光纸和60克书写纸。1980年后,企业由商业包销改为自产自销,又因产品质次价高,品种单一,一度产品滞销,出现了厂里开车到处出售纸张和职工上街摆摊设点经销的困难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厂领导和技术人员、全体工人同志们,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的原则,大搞技术革新,改造工艺流程,增加生产设施。先后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台生产能力为日产2吨的单烘缸、单圆网、单毛布造纸机,日产4吨的综合造纸机,增设了抄纸二、三车间等等。在产品上,试制成功了复写原纸和28克打字纸、52克凸板纸、70、80克书写纸、35克彩色有光纸、60、70、80克彩色书皮纸、40克招贴纸、静电复印纸等多种优质产品。1985年底酒泉地区经委召开的产品鉴定会上,经有关部门鉴定,该厂生产的静电复印纸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部颁标准的要求,也填补了我省造纸工业的一项空白。
  酒泉市造纸厂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不断发展,自我完善,由小到大、由亏到盈、由弱到强。至1988年底,全厂职工队伍已发展到543人,占地面积22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20多万元。工业总产值68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203万元,年产机制文化用纸4000多吨,十多个花色品种(并且52克凸版纸、60克书写纸、40克有光纸三个系列产品分别于1987、1988两年被省政府评为省优质产品)的地方国营企业。产品销往新疆、无锡、常州、广州、黑龙江、北京、上海等一百多个网点。1987年始向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七个国家出口。1989年以来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向澳大利亚、德意志联邦等国家出口,成为我省文化用纸出口创汇的第一家。
  酒泉市造纸厂在经营管理方面也逐步取得成绩,自1983年以来,年年受到省、地、市各级政府的嘉奖,连续几年被评为“甘肃省先进企业”1987年被授于“甘肃省双文明建设模范单位"奖杯;1988年又晋升为“甘肃省一级企业”,并获得现代化管理科技成果二等奖。
  根据该厂的经济效益,企业素质、管理水平等诸因素,并根据酒泉当地发展造纸业的资源条件,经可行性研究论证,轻工业部在1986年西北西南片规划布点时,将该厂列入“七五”计划,进行技术改造,换代升级。新增机制纸9000吨,总投资2500万元,产品以双面胶版纸,静电复印纸为主(60%以上为出口产品)。改造后该厂年总产量达一万三千吨以上,年产值达2070万元以上(以80年不变价计),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年利税总额达一千万元以上,职工队伍将发展到1300人,将成为酒泉地、市两级的骨干企业和西北五省(区)最大的文化用纸生产厂家。1989年以来,一又被省计委、省建委列为全省重点技术项目之一。全厂上下在省、地、市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力排万难,艰苦奋战,预计1989年年底可以建成调试,1990年上半年投入生产。建成投产后酒泉造纸史上的新纪元即将到来。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2002年原酒泉市改为肃州区后,《酒泉文史资料》更名为《肃州文史》,继续顺延出版,并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了书名。止2014年,《肃州文史》共编辑出版17辑,刊登各类稿件692篇、254万字,印刷6万册,交流发行量达到85%以上。

阅读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