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亮夫先生在酒泉办学的几点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529
颗粒名称: 吴亮夫先生在酒泉办学的几点回忆.
分类号: K825.4
页数: 2
页码: 7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吴亮夫先生在酒泉办学时的经历,对河西中学从1938年筹备到1942年调离期间在学校教育体系建设上的贡献。
关键词: 教育人物 吴亮夫

内容

吴亮夫先生在酒泉办学的几点回忆
  薛欣如
  在抗日战争初期,华北、东南相继沦陷,许多教育文化名人汇集酒泉,促使酒泉的中等教育一时呈现欣欣向荣景象。在河西中学,以吴亮夫校长为中心就汇集了不少人才。河西中学是重庆国民党政府所属中英庚款董事会创办的。吴亮夫,安徽合肥入。据侍说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后代,由公费培育,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专攻教育。在他任河西中学校长期间,曾带来许多有名的教师。如教导主任兼语文教师张素,南京高师(今南京大学前身)毕业,对中国文学,尤其音韵学很有研究。他一直教高中语文。训育主任何恕教生物,能说会道,很受学生信赖。英语教师郑宏宽,数学教师沈不孚,都是英国留学生。历史教师谢镜寰,菲律宾留学生。体育教师储剑虹,上海东亚体专毕业,体育教学很出色。吴亮夫先生当校长期间,又曾给高二、高三班学生讲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东汉张衡的《两都赋》等难度较大的古典名篇博得师生好评。吴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很有造诣。他虽然有点口吃,但热心教学,热爱学生。我听过他讲《过秦论》,在讲清义理的同时,通过串讲,尤突出文章的格律声色、神韵气味,使人听了既有抑扬顿挫,又有磅礴气势,从而受到感染。吴先生年高望重,平易近人。在他主校三、四年间,为学校聘请教师,交涉经费,增添教学设备,修建校舍、礼堂,吃苦耐劳,曾风尘扑扑,多次来往于甘陇川陕道上,备尝艰辛。因当时从酒泉到重底约相距三千公里,全靠甘新、西兰及川陕公路上的汽车交通运输,尤其从陇南到川陕交界,群山重迭,过秦岭,越剑阁,有彳艮多险路。有一次汽车在山路中,不幸遇到车祸,吴先生右臂受伤,险遭不测。直到1942年秋他受任四川江津白沙女子师范学院院长职,才离开酒泉。在欢送会上全校师生依依惜别。他作了告别演讲,讲的内容以他亲自撰写的一副对联为中心,贴在大礼堂讲台两边。对联是:掇古今之精英,掇中外以合冶、成德达材,务必学以致用;为国家固边圉、为民族尽大孝,经艰历险、相期毋负平生。
  上联表技了吴先生的治学方法、为学态度及教育学生的方针,至今仍是有用的。下联体现了吴先生从事边疆教育的襟怀、抱负、事业心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全联可谓语重心长,气魄宏伟令入钦佩。
  回想河西中学从1938年筹备,1939年秋招生,一开始便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各项措施及建筑规模都很可观,后因公费取消,经费不足,好多设施如游泳池没放上水半途而废。尤其公费取消外地学生顿感受骗上当,很多学生转学离去。但吴亮夫先生办学是胸有丘壑的,也是有成绩的。河西中学初属中英庚款董事会领导,后来又改隶中央教育部管辖。、吴先生离去,校长便由张素接任。从1939-1949年解放时为止,十年间,学校共培养初中毕业生800多人,高中毕业生300多人,其中进了高等学府也不少。建国后四十年来,河西中学毕业生中担任中学或中专校长甚至任大学教授,工程师的也不乏其人,个别的还有留学美国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吴亮夫先生对开拓酒泉乃至西北边疆教育还是有功劳的。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二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2002年原酒泉市改为肃州区后,《酒泉文史资料》更名为《肃州文史》,继续顺延出版,并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题写了书名。止2014年,《肃州文史》共编辑出版17辑,刊登各类稿件692篇、254万字,印刷6万册,交流发行量达到85%以上。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亮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河西中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