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哈萨克族及其东迁的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451
颗粒名称: 简谈哈萨克族及其东迁的经过
分类号: K250.642
页数: 6
页码: 174-179
摘要: 简谈哈萨克族及其东迁的经过,包括古代哈萨克族与中国的关系、二十世纪初,新疆各族的反封建思潮及 起义斗争、哈萨克族东迁酒泉地带的概况、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成立。
关键词: 酒泉 文化史

内容

简谈哈萨克族及其东迁的经过
  刘兴义
  ―、古代哈萨克族与中国的关系
  哈萨克族,本是中亚细亚的土著民族,据《汉史》及《清史稿》等有关典籍记载,是古代康居、大宛、乌孙等国人的后裔。系由突厥族的先民与契丹的一部分,以及后来蒙古人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相处和缓慢的发展而形成的。他们的分布地域很广,在古代即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部份,西至里海及乌拉尔河两岸,东至中国新疆北部,东西全长三千多公里,南北宽约一千多公里,至今,其西部和中部已全在苏联境内,唯东部的一部份,在我国西北地带。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自汉唐以来,早就和中国政府有密切联系和经常往来。汉武帝时,曾派张骞通西域,首先建立起友好关系的就是乌孙和康居,康居国王不但热情接待了汉朝使者,还大力为汉使提供了西域各国情况和道路里程,乌孙国则提出与汉朝联姻,给汉朝奉送了乌孙天马,汉武帝将江都公主刘细君嫁给了吴孙主昆莫。汉代有名的“黄鹄词”,就是公主刘细君出嫁乌孙之后,由于怀念遥远的祖国所写的抒情诗,至今被传为千古佳话。
  唐初,哈萨克池带为西突厥政权统辖。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派兵攻破西突厥,以其地置昆陵、蒙池两个都督府,原先受西突厥役属的西域各国,也都被唐朝建立了十多个都督府,受安西大都护府的管辖。到武则天时,又在西突厥地方置北庭都护府以统辖其地。直至天宝十四载(741年)以前,都向唐朝朝贡不绝。后来,到贞元三年( 787年),安西大都护府,被吐蕃所攻陷,哈萨克等族与中国的关系暂告中断。十三世纪初叶,元太祖西征,始又将哈萨克全境纳入中国版图,到了明代,酉域之哈萨克诸国,亦曾遣使向中国朝贡。清代中叶,其巴尔哈什湖以东之地,全属中国领土,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帝国主义开始蚕食我国西北边疆,以武力侵入哈萨克境内,清末中俄不平等条约订立之后,其巴尔哈什湖以东四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则被俄罗斯帝国强行吞食。自此以后,我国境内的哈萨克族,仅有西部的伊犁河流域、塔城的额敏河流域、北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流域等地。从而渐次向东南发展,从准噶尔地带的精河、乌苏、玛纳斯等县,沿天山一带,经乌鲁木齐、阜康,到北密东部的哈密,巴里坤等地,到处都有哈萨克族人民散居。远在清康熙时,北疆北部沿中苏边境,阿尔泰山南北,巴里坤等地,均有哈萨克游牧。道光十八年,一支哈民部落曾由阿尔泰山一带徒入当时的外蒙古西部的唐努乌梁海地带,后被清政府倚令蒙古官军迫击,阻回阿勒泰。
  二、二十世纪初,新疆各族的反封建思潮及
  起义斗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辛亥革命民主思潮的传播,波及新疆各地,新疆各族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曾先后掀起了多次为反抗当地王爷权贵们的封建剥削与压迫的民族起义斗争、以及为反对帝国主义在新疆的侵掠势力的斗争,较有名的民族起义有以下数起:
  (1 )1912年元月,伊犁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2 )同年,和阗策勒村的维吾尔族人民与哥老会联合,反抗沙俄侨民欺压中国人民的斗争。
  (3 )1912年秋9月,哈密维吾尔农民铁木儿为首所领导的反抗该族王公贵族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起义斗争。
  (4 )1912年秋9月,在铁木儿起义的影响下,吐鲁番二堡农民穆伊兰倡导的反对王爷贵族严重剥削的起义斗争。
  这几次起义斗争,被当时新疆省府军首脑误认为是民族叛乱,先后在杨增新、金树仁等策划下,被瓦解和镇压了下去。各族人民不服,引起了共愤,最后形成了维、哈、回各民族人民的大联合,共同起来反抗省府军的镇压,由此,全疆的哈萨克族参与了民族、民主起义斗争的行列,声势浩大,全疆大震。
  公元1933年,哈密维吾尔族以和加尼牙子(曾参加过铁木儿起义)为首,发动二次起义,并与巴里坤的哈萨克头目阿里甫联合了起来,又派沙力到酒泉,与驻酒泉回军马仲英取得联系,邀集马仲英西上,马仲英遂率军于1933年至1934年之间,分两起进入新疆,取得了哈密,巴里坤,连续攻占了七角井、奇台、木垒、阜康等县城,并一举包围了乌鲁木齐,攻城月余,其间,又派其黑鹰团马廷杰率部夺取了玛纳斯南北二城,北疆各地回、哈、维各族奋起响应,声势大震,都把希望寄托在马仲英身上。但,在此期间,原东北军将领盛世才,以排金、挤杨,渐渐攫取了新疆政权,位居新疆省府军参谋之职,千方百计,调兵遣将,狠击马仲英军,迫使马仲英因军事失利而退守达坂城,乌鲁木齐得到解围。盛世才并邀请了进驻新疆的苏联红军第八团协助政府军,对马仲英进行围剿,达坂城一战,马仲英的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又退守吐鲁番。接着,据守在玛纳斯的黑鹰团,又被玛纳斯北城人民自发组织的突击队所攻破,黑鹰团像惊弓之鸟,遂退出玛纳斯南关,企图向东南潜入天山,与天山一带的哈萨克义军结合,但盛世才已调集政府军进入天山搜索,在苏联红军飞机的配合扫射下,黑鹰团在天山塔西河沟内的十间房地方,全军被歼灭。团长马廷杰被俘,悬首于玛纳斯南门,北疆战事遂告平息。马仲英残部退入南疆,在盛进才军的跟踪追击下,节节败退,终由喀什逼迫出境,向西方逃去。全疆政局落入盛世才的残酷统治之下,开始镇压各族起义军。于是各族起义军受到挫折,北疆的哈萨克,首先是阿勒泰、巴里坤一带哈民,先后成批向甘肃境内迁徙。
  三、哈萨克族东迁酒泉地带的概况
  原先,甘,青两省并无哈萨克族。据《民国酒泉县志草稿》及《河西志》内称:公元1928年至1936年的八、九年间,始有少量哈族牧民,游牧于马鬃山一带,秋去春来,不过数帐或数十帐不定。自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起,新疆北部阿勒泰、巴里坤等地的哈族部落,因受不了盛世才集团的横征暴敛(征畜税、抽壮丁、强令各族通婚等)、残酷压迫和剥削,以及镇压各族人民的革命活动,因此,大批哈民陆续向甘肃迁徙。最先来者是在1936年春,由阿都巴依率领565人,进入甘肃境内,1937年夏,由爱里斯罕率领890余人,进入酒泉地区,同年秋又有扎衣甫率来2570人;1939年春,由努尔哈力等率领7665人,相继入境,而其后,继续行进于道途间者,仍成批东进。至此,先后东移的哈民人数,据估计,除新疆省用飞机,汽车在甘新界上拦阻追回者(约有万人,沿途伤亡约三千人)外,实际进入甘肃酒泉地区境内,而停留在马鬓山一带者,就有帐篷二百余顶。已先后散布在安西、玉门、酒泉、金塔、高台、临泽、张披等各县者,经过详细清查,计有帐房一千六百八十八顶,九千二百八十四人。正当哈民散居酒泉、张掖地带之后,国民党政府曾指定,以祁连山北麓、讨赖川、苏勒川为其主要放牧场所。但,实则在马匪帮的阻挠破坏下,人无安居处,畜无好草场,不得已,于1938年春夏间,首先是阿都巴依率部众进入青海境,次年五月,爱力斯罕亦率部进入青海。接着,扎伊甫也于六月间率部众跨入南山,只有努尔哈力之一部及其他零星哈民,仍留居酒泉境内。
  又据青海德令哈县志中的有关记载祢:哈萨克族自1934年起,便相继向甘、青两省迁移。首批约二百户迁到青海茶卡。1939年,又有九百户由头人沙布鲁巴依率领,迁到青海茶卡。原先留居酒泉的哈族,于1939年至1941年,先后又有一部份迁到茶卡、尕寺、马海等地。这些哈民受尽了马步芳匪帮的百般刁唯、排挤和迫害,迁来迁去,生活很不安定。在1939年8月20日夜,正当爱里斯罕进入祁连山的时候,在乌获图地方,与少数马匪遭遇,被爱里斯罕等杀死了马匪二九八旅副旅长韩进宝,此后,马匪四处追寻,于是,爱里斯罕率部西入新、藏交界的昆仑山中,继而更向西到达中印交界的地方。1940年,酒泉的哈族约二百五十户,拟迁往青海尕寺,经至乌图美仁地方,遭到了马家军的突袭,这部分哈民,全部牺牲,很少有逃脱者。因此,进入青海的其他哈民部落,为了躲避马匪之祸,也大都西移至甘、青、新三省交界的地方,又渐次移向敦煌当金山,玉门鱼儿红,以及张掖南山的大马营一带迁徙放牧。由于马匪帮的多方迫害,原先入甘时的一万余人,至1946年,仅剩五千多人。其在敦煌以南之甘、青、新边界者,共580户2920人(散居于独山子、安南坝、三个泉,海子、盐池湾、尕寺等地)。以上由敦煌县发粮供给。其散居玉门鱼儿红山谷地带的,共374户,1578人。散居酒泉城北讨赖河沿岸及泉湖附近的39户,147人。以上由酒泉县按月发粮。散居张掖南山梨园口、康龙寺、东西八个马家等地的,共153户,675人。由张掖等县发给食粮。总计1150户,5 3 3 6人(1945年12月统计数)。
  在以上各地散居的哈民,从1942年6月起,由甘、肃、安、敦、玉门各县府每人每月发给救济小麦四市斗(约64市斤),1945年9月起,改为大口每人每月三市斗,十岁以下之小口每月二市斗(32市斤),至1946年秋,即先后停发。
  1945年秋盛世才离开了新疆,甘、青各地哈族人民,纷纷上书要求返回故乡,经政府同意,在这年内,就有一大部份哈民回到了新疆。1947年,又将青海希里沟(即乌兰县)居住的哈族迁往新疆(这支哈民共130户,691人,马47匹,驼3峰,牛338头,羊1189只)。由乌兰县派人送往,听说只送到甘肃石包城一带。
  在哈民迁返过程中,有一少部份哈民不愿返回新疆,一意留居关外,在阿尔金山南北,塞尔腾海(即苏干湖)一带,放牧维生,并与当地各族人民建立了友好关系。
  四、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的成立东迁后的哈萨克,除留居青海尕寺、茶卡等地的哈民,解放后已建立了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外,其留居于甘肃酒泉地区的哈民,也在1954年8月20日成立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阿克塞县,位于酒泉地区西南部,地跨甘、青,新三省交界,南接青海、西连新疆,东临肃北、北连敦煌,全县总面积三万三千多平方公里,全境属雪山河谷地带,有“和平、民主、团结、建设”四个牧业乡,共二十八个村(生产队),境内阿尔金山,横穿县境,塞什腾山是与青海的分界。大小哈尔腾河与苏干湖、花海子,以及若干短小的季节河流,是放牧驼、马的好草场。全县总人口约近六千人,其中哈萨克族(1959年为199户,1282人)1982年为214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六。哈族主要分布于阿尔金山、花海子、苏干湖一带,以牧业为主。汉族多集中于安南坝、多坝沟、柳城子、半鄂博以及县城博罗转金,以农副为主。现在,哈、汉两族,团结和睦,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山村而辛勤地劳动着。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兴义
责任者
刘细君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汉史》
相关作品
《清史稿》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