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探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449
颗粒名称: 裕固族探源
分类号: K250.642
页数: 9
页码: 163-171
摘要: 回鹘的后商一一裕固族,是全国五十多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自从鄂尔浑河流域。迁徙至河西走廊后大席上游牧于祁连山一带,现居住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北麓和酒泉黄泥堡。回鹘渊源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回纥人,河西回鹘是裕固族的前身。从唐初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关键词: 酒泉 文化史

内容

裕固族探源萨莉延羽①回鹘的后商一一裕固族,是全国五十多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自从鄂尔浑河流域。迁徙至河西走廊后大席上游牧于祁连山③一带,现居住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北麓和酒泉黄泥堡。
  回鹘渊源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回纥人,河西回鹘是裕固族的前身。从唐初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六世纪中,突厥在阿尔泰山鄂尔浑河一带兴起,建立了强大的汗国。突厥汗国经常掠夺其它部落的人口财产,使其居住在临近的韦纥等部落深受其害。为了反抗突厥汗国的统治,韦纥(又称袁纥)仆固,同罗、拔野古诸部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韦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号称“回纥”,游牧于我国北方鄂尔浑河流域(今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回纥内分九姓(九个氏族)即药罗葛、胡勿、豹歌息纥、阿勿墒、葛萨、斛温素、药勿葛、耶忽,咄罗勿。回纥的酋长产生于药罗葛氏。
  七世纪初,回纥酋长④菩萨⑤率骑兵五千在马鬃山一带破突厥十万之众,声威大振,于是,唐王朝对回纥开始器重和利用。公元六八六年(唐贞观二十年)回纥首领吐速度出兵助唐消灭薛延陀⑥自称为可汗⑦,北方平定后,唐朝中央政府在北方开始实行府州制度,共设六府七州。回纥诸部为瀚海府,唐太宗拜吐速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并且亲自驾临灵武(今宁夏)接见吐速度,设宴以贺破薛⑧之功。同时筹划开辟驿道,共设六十八所供过往使节用。命名为“参天可汗道”。每年都去长安进贡朝圣,从此构通了回纥人与汉族文化交流,回纥纳入了唐朝管辖。在这一时期由于唐朝文化经济的侵透,促进了回纥人迅速向新兴的封建制发展。
  七世纪未,突厥⑨复兴,建立了第二突厥汗国。回纥人又重新沦入突厥人的统治之下。回纥人不甘忍受蹂躏和剥削,便远离突厥国,在唐武后时,一部分回纥人迁到甘(今张掖)、凉(今武威)一带游牧,这就为后来回纥人奔走河西走廊开拓了道路,突厥用武力征服了回纥,但是回纥人想立汗国的思想并未消除。
  公元八世纪三十年代末,突厥第二汗国发生内讧,连年内战。公元七四四年(唐天宝三年)回纥人乘机独立,首领骨力裴罗建立了回纥汗国,自称“咄禄味加厥可汗”。唐朝册封他为“奉义王怀仁可汗。”牙帐设在乌鞬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抗爱山之北)。所控制地区,东至室韦(今额尔古纳河),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北到贝尔加湖以南,南抵阴山(尽得古凶奴地)。回纥政权走上了全盛时期。
  回纥政权建立之后,与当时唐朝政府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友好关系和藩属关系。公元七五五年(天宝十四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回维可汗曾于公元七五七年和七六二年两次出兵助唐平定叛乱,收复长安、洛阳、河北各地。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回纥助唐收复长安的民歌,大概意思是:八月十五月才园⑩新媳妇儿送人难。
  解下玛瑙一小串,颗颗玛瑙泪连绵。
  收复了长安洛阳,奔完了唐家疆场。
  舍去了韦纥夫丈,泪洗我回纥柔肠。
  保住了天朝社稷,舍去了五万兵将。取来了可敦娘娘,……!回纥助唐收复失去的版图。乾元元年七月(公元785年)肃宗以幼女宁国公主嫁磨延啜可汗。并封他为英武威远毗加可汗。在色楞格河畔筑富贵城,统一了北方诸部,兵力强大,为回纥汗国进一步壮大奠定了基础。
  公元759年,回纥“牟羽可汗”,也叫登里可汗名移地健,助唐平安史之乱,收复洛阳,平定河北,唐封英义建功可汗。
  公元789年(贞元五年),回纥武义成功可汗又娶咸安公主为可敦⑾。唐朝加封他为长寿天亲可汗。公元809年(宪宗元和四年),回纥遣使入朝,请求唐朝允许回纥改为回鹘,“意取回旋轻捷如鹘也”。
  公元789年,回鹘“爱登里罗泪没密施合毗伽可汗",自称天可汗,唐封为保义可汗,亲自率军助唐击败吐番,收复北庭(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解龟兹围,并败吐番和葛逻禄的联军,使东西交通线重得开通。公元821年(长庆元年)崇德可汗娶宪宗女太和公主为可敦。二年派兵至丰州,欲助唐讨幽镇乱,唐不许,赠帛七万匹。唐每次嫁公主于回鹘可汗都带去大批汉族工匠及随从人员,把中原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传入回鹘地区,从而促进回鹘的社会发展,直至甘州回鹘政权建立后,回鹘还常称“世以中原为舅",而中原王朝则“亦常以甥呼之”。
  公元八四〇年,回鹘将军句录莫贺勾结异族黠戛斯引兵十万骑攻入汗国都城,强盛一时的回鹘汗国被推翻了。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称高昌回鹘,也称西州回鹘;一支迁到葱岭以西,后称葱岭西回鹘;一支迁到河西走廊的瓜州(今安西)、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一带。因甘州一部回鹘较为强大,故史书上将河西一带回鹘称甘州回鹘,甘州回鹘是今日裕固族先民。葱岭回鹘和高昌回鹘是今维吾尔族的来源之一。
  回鹘人的一支迁入河西走廊后一直与唐朝保持着密切联系。安史之乱后,唐朝天子尽调河西守军前往内地平叛,河西走廊空虚,吐番乘机占据,回鹘初到河西时,依附吐番,后敦煌张义潮率众起事,赶走吐番,占据沙州,并在短时间内收复河西各地。张义潮收复河西有功,唐朝君王提任张义潮为河西节度史兼十一州观察史。此时回鹘又归附张议潮。公元872年(咸通十三年)张义潮死,回鹘就开始了攻占甘州的活动。正如一首民歌中唱到:“张节度升点格 ,吾回鹘鳌取甘州,移牙帐进府辕,……”。在张义潮死后的几年中河西回鹘用武力攻取了甘州,控制了河西各地。史书记叙回鹘大约在唐未立国,直至公元1028年,回鹘在甘州建国为时约130余年。
  十一世纪初,占据河套地区的党项族崛起,不断向北宋、青唐,甘州回鹘兴兵,欲夺取河西控制权。以取东西贸易之利,多次进攻河西走廊,甘州回鹘终因连年战争,国力耗尽,公元1028年被西夏王李德明之子李元昊攻破甘州。又先后占领瓜、肃等州这时的甘州回鹘各部落四分五散,有的窜居在山谷间,归西夏役属。有的逃入北宋境内,安居秦陇之间。有一部分“夜落隔”后裔则退入沙州以西一带游牧,仍自称为甘州回鹘。再退入沙州。初时还常遣使向北宋入贡。据民间传说有一部分回鹘人,游牧于西州境内,后来并未进关,在伊斯兰教势力向东推进时还派人游说于甘州回鹘中,自称原系甘州回鹘。传圣经信真主。
  西夏灭甘州回鹘政权数年后,“夜落隔"部落游牧于今甘、青、新三省一带交界处继续向中原政府遣便纳贡称臣。在此期间并派人向居住于秦陇之间的回鹘联系。据民间传说回鹘首领谋筹夜袭边道驿站,约盟起事。约盟起事惨遭失败后“夜进”破城布下火牛羊马空城阵才得脱身,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拳羊打鼓饿马摇铃的传说。在这段传说夜战中,可汗身受重伤不能东进,只好将向中原进贡和联络各地回鹘的重任委托王子,王子辞行东去。可汗带重伤返回沙州西,时过不久又命兵将再次准备东去行装和粮草,并召众臣议怎样去中原联系,如何回归中原大宋朝。可汗王亲书三枚令牌命三路兵将沿祁连山东进,并派内臣联络流散在祁连山内的回鹘。可汗率三路兵马东进,可汗部族为中军,保可汗东迸。在东进途中可汗伤势恶化崩卒文殊山西。可汗死,无人能统帅起三踣兵将,使一次壮举的东行计划彻底失败。王子自拜可汗后夜行晓宿每日扮商人摸样继续东进中原。在路途中被党项部众所劫,王子逃回沙州西遇见可汗的扶身骑将报道可汗已卒,骑将把可汗王遗物和前朝中原皇王所赐玉玺黄袍递上,王子见此物痛不欲生,想拔刀自刎被骑将阻挡,并劝王子不要哭坏身子,泪水洗不尽灭国之辱,万丈冰雪压不住日日长高的祁连山!仇心在腹、刀盾在手……男儿有泪别轻弹,日月有交替之时……你应力做撑国精英。王子听了这番话揩尽泪水,点起香火,发誓道:“苍天在上大地在下,儿男面向黄泉之下的父王发誓,儿誓复国归中原”。说着王子断下黄袍上的玉带,以带为巾系在头上,不复国不摘下黄巾,跟随王子的部将割下黄袍的一只衣巾和袖子分成几条,各自系在自己的头上发誓道不复国归中原不解下这玉带,看见黄巾便知灭国之辱。后来部众所用旗帆都是黄的。据宋史记载,公元1081年,于阗国黑汗王遣使进京,曾路过黄头回鹘地区,从地域来看,与“夜落隔”部落游牧地区十分吻合。公元1226年春成吉思汗亲征西夏,同年六月夏灭。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命蒙古大将速不台,越过戈壁沙漠进入河西走廊西部。攻下撤里畏吾尔特勒等部。随后折而向东,与成吉思汗会师。这时的“撤里畏吾尔”就是一百多年前的“黄头回鹘”,因“撤里”在回鹘语中即黄的意思。畏吾则是回鹘的谐音。速不台占领河西后,撤里畏吾尔即归顺元朝的统治。元史曾记载,调撤里畏吾尔五百兵守边塞,以防吐番。至此撤里畏吾尔名称一直流传到解放前。
  1368年,元朝崩溃,河西又归明朝管辖,明朝仍命元的遗将镇守边疆。封撤里畏吾尔地区的元将卜姻铁木尔为安定王。并在撤里畏吾尔地区置具有军事性质的行政单位:安定、阿端、曲先,加上敦煌东南的罕东卫,合称远番四卫统归西宁卫管辖。
  十五世纪初,伊斯兰教势力向东推进,十五世纪中叶,渐与信仰佛教的撤里畏吾尔发生冲突,加之各卫之间的相互战争,待别是吐鲁香日益强大,到了十五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明正统年间)阿黑麻为首的吐蕃人的侵略频繁,诸卫无力抵御,关外各卫相继崩溃。向朝庭纷纷要求内徒,遂先后于十六世纪初,撤里畏吾尔人开始了大规模东迁入关,公元1528年罕东左卫安置在肃州黄草坝,罕东卫安置在甘州南山。罕东左卫的丹支部落迁入祁连山内。据民间传说有一小部分人在关外的战乱中就失去了牛羊,进关后被安置在肃州城东50里的地方当官差或游牧。从地理位置推断肃州城东50里与今日的黄泥堡、明花区的前滩十分吻合。据计肃、新疆通志裁即“西刺古尔黄番五族”移居关内。依此推断是指大头目家、杨个家、八个家、五个家、罗尔格家的前身。撤里畏吾尔的东迁是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长途的跋涉中,他们以勇敢和智慧战胜了种种困难。有一首民歌中唱到扶老携幼,赶着牛羊、途中大雨,畜死人亡、火种灭了,四处寻找、老者示之、挖雪摄境打石取火,连次徒劳。九十老人,摔石出火,东徒中途,戈壁沙石、处十无水、五人集思、十人议水、个个寻觅。最后在牛蹄创的地方找到了水源。迷失了方向,就跟着银雀鸟飞去的方向来到穿短腰子鞋的汉族地方。现在有一首流传较广的裕周族民歌,唱出了他们东迁的行程经历:唱着说着才知道了,我们是从西至一一哈至来的。
  西至——哈至迷失了方向来的。
  千佛洞,万佛峡来的。
  青头山底下住下了。
  我们是从远处迎着太阳光来的。
  西至一一哈至究竟是什么地方?史书上无可考查。但从经过的地方看,倒可以佐证是从关外迁来的。方向又大致与黄头回纥牧居地相符。
  撤里畏吾尔东迁入美前后,明、清两朝加强了对祖国疆域的巩固,加紧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加重了对少数民族的剥削,甘州府志记载“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设甘肃荼马司,设茶马金牌一十六面。以其上号藏内府,下号给曲先等四卫及中藏等十族”。规定撤里畏吾尔人每年必须交纳“数以百计的茶马”。公元1628年(崇祯元年)又在甘州西南七十里设翠园营,派兵驻守,作为统治撤里畏吾尔人的堡垒。明朝政府还颁发了大头目管八字墩一带草原的执照。明崩溃,清政权建立后,继续实行“茶马制度”,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将裕固族先民划分七族即大头目家、杨格家、八个家、五个家、罗儿格家、亚罗格家及贺郎格家。(家即部落)封大头目为七族蕃总管赐以黄袍马褂和红顶兰翎子帽子。各家设正副头目,封守备、千总、把总等职衔,与此同时又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居住甘州南山一带讲东部裕固族语的部落划归犁园营管辖;将居住肃州一带讲西部裕固族语的部落隶红崖营,属肃州镇总兵辖。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清朝将犁园堡规模扩大,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步骑兵一百八十五人。1733年(雍正十一年)又将守备改为都司,兵丁战马也有增加。顺治年间,清廷强迫各族人民留辫子,遭到裕固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爆发了反清斗争。清派太子太保大将年羹尧带兵镇压,一部分带头起事的人和大批裕固族被屠杀了,终将这一斗争镇压下去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裕固族人民并未因此而获得解放,仍出于贫穷和灭亡的境地,1915年国民党政府换发了大头目管辖八字墩草原的执照。1922年肃州镇守使在长沟寺贴出了“禁止开私渠的布告”,阻止裕固族人民用水。国民党地方政府每年依然征收大量的茶马及苛捐杂税。从1927年后的20年中,马步芳等人将一个完整的民族强行肢解,分别划归酒泉、高台、张掖三县管辖,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1932年起又强行保甲制度并分别利用部落头目,圈头设立保长,进一步加强了对裕固族人民的残酷统治。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以雷霆万钧之势解放了大西北,红旗插上了祁连山,从此,裕固族人民翻身得解放,进入了一个民族平等团结友爱的新时代。
  1953年在酒泉专署主持下,召开了祁连山北麓各民族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就筹备成立自治区和裕固族名称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在高台县第六区,酒泉县祁明区,张掖康乐区的基础上建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筹备委员会,并取“尧乎尔”之音,用富裕巩固之义,定名裕固族,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
  1954年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酒泉专署完成了筹备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自治乡的任务。同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自治乡先后都成立了。
  注:①萨莉延羽——系市委统战部干部刘国新的别名。
  ② 鄂尔浑河流域——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③ 祁连山——“祁连”古匈奴语,意思是“天”故祁连山即“天山”④酋长——相当于部落首领以上的官。这里所说的酋长是回纥部落联盟的盟主,⑤菩萨——(生卒不详)回纥首领。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联合薛延陀反抗突厥颉利可汗,率兵五千破突厥兵十五万于马鬃山.从今色楞格河流域南迁到今土拉河流域,号称“活颉利发”。
  ⑥薛延陀——古族名和国名.⑦可汗——本文里指回鹘人对最高统治者的尊称。
  ⑧薛——这里指薛延陀.⑨ 突厥——古族名和国名.⑩ 八月十五月才园——这里是比喻新婚不久.⑾可敦——对可汗妻的尊称.⑿升点格——"点格”东部裕固族语.意思是“天”升点格是升天的意思,本文是指死了.⒀牙帐——是指甘州回鹘王的帐棚王府.⒁夜落隔——是指甘州回鹘可汗的家族部落.古时曾叫“药罗葛",一些史料上也写做“夜罗格"。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

阅读

相关人物

骨力裴罗
相关人物
菩萨
相关人物
吐速度
相关人物
句录莫贺
相关人物
张义潮
相关人物
李德明
相关人物
李元昊
相关人物
成吉思汗
相关人物
马步芳
相关人物
孙中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萨莉延羽
责任者
甘肃荼马司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祁连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