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委员会河西调查组轶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447
颗粒名称: 蒙藏委员会河西调查组轶事
分类号: K250.642
页数: 4
页码: 157-160
摘要: 蒙藏委员会河西调查组是由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派驻酒泉的直属机构。从民国二十四年( 1935 )建立,以迄于民国三十三年( 1944 )撤销,历时将近十年。
关键词: 酒泉 文化史

内容

蒙藏委员会河西调查组轶事张 辉蒙藏委员会河西调查组是由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派驻酒泉的直属机构。从民国二十四年( 1935 )建立,以迄于民国三十三年( 1944 )撤销,历时将近十年。与其同时设置的尚有敦煌调查组和额济纳旗调查组。河西调查组设置于酒泉县城内小西街,是向徐姓牧师租赁的酒泉福音堂花园,内有房屋一十三间,花园面积占地四亩许,其确切位置在今酒泉招待所西南部,西隔小巷与今酒泉县西大街小学相望。
  蒙藏委员会河西调查组(以下简称河西调查组)建立前夕,国民政府从南京派遣蒙藏训练班第一期毕业生数人,前往新疆开展民族事务调查研究工作。当时,奉系军阀郭松林的参谋长盛世才在新疆站稳脚跟只短短数年,他自称督办,推行所谓“六大政策”,已经把新疆变成了一个不受国民政府控制的独立王国了。因此,盛世才拒绝了国民政府派人进驻新疆开展民族工作的要求,并且指派专人前来酒泉阻拦,以防国民政府势力渗入新疆。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蒙藏训练班第一期毕业的数名学员到达酒泉后,不能继续西行,于是就地待命,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在酒泉县城内设置河西调查组,不久,也在敦煌县和额济纳旗分别设立了平行机构。
  河西调查组的人员编制大体加下:设组长一人,委员三至四人,分管蒙、藏、回、哈等少数民族事务。第一任组长徐××(福建人)于一九三七卸任,第二任组长汪德淦(江苏人),一九三七年接任,至一九四二年卸任,调离蒙藏委员会;第三任组长马宁帮(四川人),于一九四二年接任,到一九四四年秋卸任,进入新疆。委员按先后调动次序计有:萨福谦(福建人)、李××(云南人)、马宁邦(四川人)、王博西(湖南人)、蔡河东(河北人)、陆桂森(福建人)。额济纳旗调查组的成员是王国鼎(江苏人)、钟旭(江苏人)。敦煌调查组的成员是王述珊(江苏人)。这些都是在大学毕业后,进入蒙藏训练班进修两年的专业人员,每人都掌握一、两种少数民族语言字。蒙藏训练班的校长是吴忠信。
  河西调查组奉行旨在维护国民党统治的民族政策。建组不久,首先在祁连山区开展了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所谓“开化”工作。马宁邦奉命于一九三五年进入祁连山,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建,终于成立了西海子莲花寺藏族自立小学与西沟寺藏族小学二所,藏族头人安千户与马罗汉分别担任这两所小学的名誉校长,专职教员是从酒泉县聘请去的汉族读书人。河西调查组的成员则按规定,每人每年轮流进山两个月,除完成民族史地调查研究任务外,主要在这两所小学内兼任藏语等课程。这两所小学的设立,竟成为祁连山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史上的创举。
  从一九三六年开始,河西调查组在两年内先后保送了几批少数民族青少年进入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附设边疆学校附属小学一年级上学。这些学生有藏族、裕固族的余玉才、强万勇、马生哲、朵生政、叶长茂、郭怀成等人;同时还有家居酒泉东关的维吾尔族学生克力木、尤素夫、穆民新、艾日新,以及哈萨克族阿布都等人。其中,藏族、裕固族学生小学或初中毕业后,有的回到山里去教学,成为祁连山区本民族有史以来的首批小学教员,有的成为败类,坚决与人民为敌,在解放后受到国法制裁。
  说到医疗卫生工作,那仅仅是象征性的,河酉调查组聘请了在酒泉城内行医的留学德国医学博士石奠卿和著名产科医生耿子庄二人,每年定期到酒泉县所属祁连山区进行巡回医疗和接生。不用说,治疗的对象当然是以牧主、头人等上层人物为主,一般的贫苦牧民是付不起医药费的。这两名医生也和河西查调组工作人员一样。由于当时交通不便,进山、出山都得乘骑马匹。后来,耿子庄即因坠马身亡。
  调查研究河西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沿革,分布情况,宗教风习,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是河西调查组的主要任务之一,每个成员每年都必须向上级汇报一次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其中,马宁帮通过翻阅大量史地资料和深入牧区采访搜集等方式,积累了许多珍贵素材,比如蒙、藏、哈、维吾尔等各族的头人出示了他们世代珍藏的明、清时期皇帝或官府颁发给他们的封赏诏书、印信、衣冠等信物,证明他们在本区的历史情况,其中,藏族头人安千户就是从明朝世袭下来的。马宁邦经过六、七年的考察和著述,写成《河西走廊的四边》一书,叙述了东至阿拉善旗,北至马鬃山、额济纳旗、西至敦煌、党城湾、南至祁连山蒙、藏、回、哈、维吾尔、裕固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共三十余万言。其中,《哈萨克入甘记》一章详细记载了哈萨克族的历史以及四十年代以前原居新疆阿尔泰、巴里坤一带的部分哈萨克部落,从一九三六年开始遭到盛世才镇压、驱逐,便向东迁徙到甘、青、新三省交界处的祁连山、阿尔金山一带的活动情况。这一章于一九四三年、一九四四年两年内分别在兰州的《西北论衡》和迪化(今乌鲁木齐)的《新疆日报》上,以“马铃邦”的署名连续发表。《河西走廊的四边》一书,补充了元、明、清以来史书所未记载的空白,虽然观点陈旧,但为研究我区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已故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生前,曾于四十年代初期,往来酒泉、敦煌之间考察研究敦煌艺术。由于大千先生所带来的颜料、纸张等达不到临摹壁画的要求,便逋过河西调查组的介绍,从青海塔尔寺请来五位专门从事宗教绘画的喇嘛,协助他缝制画布,磨制颜料、金粉等,解决了绘画材料效果不够理想的困难。这些喇嘛缝制的画布,真个是“天衣无缝",使得大千先生十分满意。张大千先生和马宁邦既是四川同乡,又是文字之交,诗画酬唱,过从甚密,张大千先生为马宁邦精心描绘的《嘉陵山水》图,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寓嘉陵江三百里江山于尺素之中,不愧为大千先生的得意佳作。这一时期,马宁邦又陪同张大千先生进入祁连山结识了喇嘛教活佛顾加堪布。顾加堪布将一幅古代印度佛画赠送给了张大千先生;张大千先生也回赠了一帧亲笔临摹的安西榆林窟壁画——《水月观音》各自珍藏,视为神品。
  河西调查组有时邀请各少数民族头人前来酒泉参观访问,参加社会活动。如一九四三年春,喇嘛教活佛顾加堪布应邀在酒泉钟楼寺大殿为佛教界讲经三天,其他各界人士听经者为数也不少,香火本来很盛的钟楼寺,更显得如过盛大庙会一般。
  同年秋天,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前来酒泉视察,来自河西走廊四边的各族头人和宗教首领如蒙古族的王、公,藏族的千户,喇嘛教的活佛、罗汉,伊斯兰教的阿訇、毛拉等聚集于河西调查组的会议室中,接受了吴忠信的宣慰。颁发的慰问品有锦旗、哈达、茶叶、瓷器、丝等。另外,还给予藏族自立小学一些笔、墨、纸等文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从一九四一年法西斯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以来,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苏联经历了最严峻、最艰苦的岁月,一九四三年,共产国际自动解散,蒋介石趁机一面叫嚷要“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一面向盛世才施加压力,不断成胁拉拔,盛世才终于脱掉“亲苏”的外衣投靠了蒋介石,到重庆去做官。于是,在一九四四年春天,第八战区司令朱绍良接管了新疆,国民党驻甘肃部队也陆续开往新疆。这年秋天,吴忠信受命担任民国政府所派第一任新疆省长。蒙藏委员会河西调查组奉命于八月撤销。其工作人员如蔡河东、陆桂森、马宁邦等人便也追随吴忠信进入新疆去做官了。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辉
责任者
郭松林
相关人物
盛世才
相关人物
马宁邦
相关人物
石奠卿
相关人物
耿子庄
相关人物
张大千
相关人物
朱绍良
相关人物
蔡河东
相关人物
陆桂森
相关人物
吴忠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西北论衡》
相关作品
《嘉陵山水》
相关作品
《水月观音》
相关作品
酒泉钟楼寺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祁连山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