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的酒泉戏曲团社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440
颗粒名称: 建国前的酒泉戏曲团社概况
分类号: K250.642
页数: 2
页码: 139-140
摘要: 建国前的酒泉戏曲团社概况
关键词: 酒泉 文化史

内容

建国前的酒泉戏曲团社概况酒泉是进疆的必经之路,也是入关的交通要道。旧时东来西往的驿卒、民夫、商贾、官吏,多在这里繁集。一九三六年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一玉门油矿建立后,来酒泉谋生、逗留的人逐渐多起来。秦腔旧戏班也随之出现。酒泉民间自发剧社首推“张家老班子”,后称“全盛社”。该戏班是由张西亭、张云亭、张兴三兄弟三人组织的。以演胡子生见长的张西亭,效法父辈,集聚流落艺人,招收龙套后生,搭成不到三十人的戏班,在酒泉、张掖、敦煌等县城乡碾转卖艺。上演剧目多为良莠并存的旧传统戏。著名艺人李爱云、黄致中,以及当时富有声誉的演员高致中、李景奎等,来酒泉合伙演出,促进了酒泉戏曲事业的发展。一九四五年,不到两万人口的县城竟有五个剧社在活动,一度出现热闹局面。这五个剧团是黄致中的秦剧社(原称“拴娃子”戏班),萧兰香、朱全盛的晋新社(蒲州梆子),蔺耀庭的秦剧社,兰月春的华岳京剧团、“天山”话剧团。一九四七年,国民党九十一军所属的“乐乐"秦剧团来到酒泉,该团五十余人,知名演员有白彦卿、梁玉风、刘正德、何风鸣、余景民、郜守中、孙天明等。白彦卿系西安三易社甲班学生,能演能导,文武兼施,长于生角,兼演胡子生,曾扮演《占花魁》中的卖油郎。《卧新尝胆》中的越王。刘正德系西安正俗社二班学生,专工丑角,《打草鞋》中的王子能、《考文章》、《红鸾喜》中的丑角均是他的拿手好戏。女演员梁玉风票友出身,是红极一时的旦角。何风鸣系陕西省秦岭社甲班学生,做功厚实,专演花脸,颇有影响。郜守中与兰州“麻子红”的徒弟黄致中为师兄弟,擅长风格粗犷的花脸戏,兼演丑角,《九江口》中扮张定鞭,《清风亭》中扮张元秀。
  一九四八年,国民党九十一军溃逃,将“乐乐”剧团遗弃酒泉,流落的部分艺人,客观上增强了酒泉秦剧界的力量,促进了秦腔艺术的交流和发展。这年年底,著名艺人常香玉带的豫剧社来到酒泉,并与“乐乐”剧团在“五省会馆”旧戏台演出,前半台演秦剧,后半台演豫剧。
  在国民党、马匪及当地土豪劣绅的统治、压榨下,黑暗、贫穷笼罩着酒泉。“乐乐”剧团的艺人们生活颠沛流离,十分穷苦,各剧社流落四散,酒泉的戏曲剧种濒临绝灭。
  一九四九年六月,戏曲爱好者赵自聪收集散伙的“乐乐”剧团三十余人,又去武威等地请来流散艺人白彦卿、王景民等,并邀请西安广播布景公司的画师朱立,重新搭成戏班,起名“新兴秦剧社",约六十人。社长为刘正德,琴师胡天佑,鼓师马新忠,赵自聪出面借到晋剧社部分破戏箱,自己添制了一些铜器和桌椅,在“五省会馆"旧戏台排练,上演了 “新兴秦剧社"的第一场戏《天河配》。
  九月二十五日,酒泉解放。艺人们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和自身的解放。新兴秦剧社更名为“酒泉人民秦剧社”。
  (本文转摘自 《酒泉秦剧团团史简编》)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西亭
相关人物
张云亭
相关人物
张兴
相关人物
李爱云
相关人物
黄致中
相关人物
高致中
相关人物
李景奎
相关人物
萧兰香
相关人物
朱全盛
相关人物
白彦卿
相关人物
梁玉风
相关人物
刘正德
相关人物
何风鸣
相关人物
郜守中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全盛社
相关机构
相关机构
新兴秦剧社
相关机构
酒泉人民秦剧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占花魁》
相关作品
《卧新尝胆》
相关作品
《打草鞋》
相关作品
《考文章》
相关作品
《九江口》
相关作品
《清风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