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西峰宝刹碑记》考察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2220020220002429
颗粒名称: 《重修西峰宝刹碑记》考察记
分类号: K250.642
页数: 4
页码: 100-103
摘要: 西峰宝刹,遗址在酒泉城西一公里,即今西峰寺村八组居民点北五百米之道路西侧。这里原本有一所古老的寺院,气魄宏大,建筑雄伟,林木繁茂,风景甚幽。院后并有大小两座宝塔,据传,大塔为神僧刘窣和(又名刘萨诃)之瘗葬,小塔约为海峰大师之留迹。并有重修碑记留存寺内。公元1958年,寺为公家所拆,庙既毁而碑亦佚,历三十年,迷失无踪,很少有问津者。
关键词: 酒泉 文化史

内容

《重修西峰宝刹碑记》考察记刘兴义西峰宝刹,遗址在酒泉城西一公里,即今西峰寺村八组居民点北五百米之道路西侧。这里原本有一所古老的寺院,气魄宏大,建筑雄伟,林木繁茂,风景甚幽。院后并有大小两座宝塔,据传,大塔为神僧刘窣和(又名刘萨诃)之瘗葬,小塔约为海峰大师之留迹。并有重修碑记留存寺内。公元1958年,寺为公家所拆,庙既毁而碑亦佚,历三十年,迷失无踪,很少有问津者。
  据《重修肃州新志》第五册《祠庙》一节所载:“西峰宝寺,在肃州城西三里,今名西古寺。《神僧传》云:沮渠蒙逊时,僧瑟达居武威,忽一日云:酒泉人有水厄,吾当往救,寅时发,已时至郡,正见讨来河水侵城,以手挥之,水退,遂园寂,瘗骨于此,后世遂拓为寺。明(代)天顺间(1457-1464),僧公证修之。正德十一年(1516年)毁于回虏。嘉靖十二年(1533年),僧相至又至鼎新之。太常寺卿赵玉芝、学官陈杰,皆有碑记其事,赵碑今号‘透灵碑’云”。
  1987年9月,酒泉市文物普查队来到西峰寺村访查,当地耆老王福同、王建福等回忆说:当年寺毁之后,碑被村民抬回村中,埋在了地下,经过仔细寻找,终于掘地得碑,老少无不喜庆,碑为青白色花岗石,体长130、宽85、厚25厘米,正背两面皆有文字,正面共25行,每行40—42字,全文为773字(其中残缺52字)、背面州县官员及农商士庶捐资修建者之名单。落款为“大明宏治十五年( 1502年)二月上丁日山僧园明立石” ……。碑额为片麻岩,高67、宽84、厚27厘米。正面两侧浮廉二龙戏珠,中间篆刻《西峰宝刹碑记》六字。背面刻双龙对蟠,中刻槽书《西峰宝刹碑阴》。碑座亦为片麻岩,高40、宽90、厚55厘米,前后两面莲花浅浮雕,全碑总高为237厘米。
  按《州志》所记甚略,该寺创修时间已无从考查,最早的重修者,要数明代天顺年间的公证和尚。正德间,土鲁番部落阿黑麻来侵,寺毁于兵火。嘉靖十二年,相至和尚又募化整饰更新。但对于这次发掘出的由太常寺卿赵玉芝撰写的“透灵碑”所载海峰大师及园朗和尚接踵重修西峰宝刹的事迹和时间一一宏治十五年。(按比嘉靖十二年要早三十一年),却漏而未载。这块碑的出±,正好补证了《州志》所载的这个缺漏。碑文除陈述了慧达神僧因救肃州水患园寂于此,后人创建寺院等情节外,还反映出在园朗和尚执事立碑之前,该寺是由海峰大师苦心募化、主持重修。并称海峰大师为“署教之宗”。可见当时,他在肃州宗教界中已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享有相当的声誉。碑文最后还论述了儒、释、道三家“教虽三分,休同一源”的道理。对本地宗教的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学官陈杰所写的碑,究属哪年的事迹,因碑体已佚,下落不明,尚待后辈考查。
  按此碑文为行书体,笔法遒劲流畅,距今已有四百八十七年的历史。据人称:当初碑面十分平光明亮,能透入人的影子,故时人有“透灵碑"之称。据《神僧传》:慧达为北凉沮渠蒙逊时人。《肃州志》记其为明洪武时肃州人,但二者均言至肃州救水患时园寂于此,事迹相同,足证《肃州志》中所载时代籍贯可能有误。岁月匆匆、人事沧桑,为了不使此碑再受损失,特作此记,并录其全文于下,以供后辈研究参考或爱好者浏览之便。附:《重修西峰宝刹碑记铭》①直②文化殿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兼修□□赐号冲虚黍殊子一品服寓、关西遗老赵玉芝撰。
  ③自自鸿濛判,乾坤相文,龙马呈瑞,皇极立而圣人之道行,况觉□而能仁之法现,非空(此处缺八字)④二之门,无灭无生,顿阐大方之教,拈花示众,密机已露于上乘,隋顅应心广泽,而覃于(缺七字)⑤元无相,何以皈其心?至理本无言,无言何由彰其教?因相皈无心,资言顾教,口丛林(缺六字)⑥由是而作矣。虽尼笈有“鲁语”攻乎异端之辞,韩子有“原道",不塞不流之语,此吾儒教正纲(缺六字)⑦世道不可一概同日而论矣。洪惟我⑧朝,治教休民,文风亲穆,华夷一统,六合同春,而佛之慈悲亦莫不阴翊⑨皇度而利我民福者也。肃城之西,旧有浮屠刹宇,古传慧达神僧飞锡至此,知其地可作宝林,因创以(宝刹),面⑩雪山而背天城,渺黄河而抵流沙,峰恋环峙,林木交翠,即金沙菩提表现之所矣。前署教海峰,以□愿言,用杨宗教,予是爰筑爰修,乃兴乃理,俾山门振辉,佛日增辉,⑾迨宏治癸丑,而师乃园寂,瘗(缺六字)⑿赤口游城,民口灾害,而佛之后殿化为灰烬,此亦佛之赫灵,荡我民患而警我民意也。僧园朗(缺四字)⒁宗模体师之行范,仍而休之,一新其址,此虽地势之钟灵,亦由其苦志精勤,劝募之所致也。此当(缺三字)⒁文纪事,予以羁旅之臣,尝憩息其地,因重其请,而其志之有成,〓从之备摭。皇极兆基之根,佛(缺三字)⒂之来因,庶后之僧祇联辉续焰,克缎宗乘,毋待毋荒,乃延乃祝,以祈⒃天永寿绥,⒄(举国)太平,边尘不飞海宇清宴。山门高耸,壮万古之观瞻,慧日舒光,照九州之朗彻。幽冥顿悟,快登彼□□□,⒅滞闷开通,早登菩提之觉岸,民怀忠考之心,世协雍感之运,凡百里情,咸膺繁祀。铭曰:⒆鸿漫濛初判,元气氤氲,龙马呈瑞,乾坤相文。三教互生,各立其门:儒曰太极,□□□□。⒇释曰元觉,灵性常存。道曰先天,含真抱元。教虽分三,休同一元。我⑿朝抚运,乃圣乃神,文风清穆,治教维新。佛日流辉,道景杨津,以弼以翊。肃城之西,古有梵刹,代改序迁,惟存其塔。倬彼海峰,署教之宗,爰筑爰修,乃兴乃理,(23)惟僧园朗,克踵而起,苦志精勤,仍新其址,凡岁告成,谒文太史,是用作铭。
  (24)大明宏治十五年岁次壬戍二月上丁日嗣牌位山僧园朗焚谨立石。嘉峪养晦里,杨泽镌。
  注:1 •小园圈中数字为碑每行开头(行数)2. 石碑下边打毁,(缺字数)均在律下端或方框□表示缺字.3. 此碑于1987年9月出土,现藏酒泉市博物。

知识出处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

出版者:政协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委员会

1988年正式编辑出版《酒泉文史资料》第一辑,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题写书名,止2001年共编辑出版12辑。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兴义
责任者
赵玉芝
相关人物
海峰
相关人物
园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肃州
相关地名
酒泉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西峰宝刹
相关作品
《神僧传》
相关作品
《肃州志》
相关作品